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职业学校教师终》PPT课件
《职业学校教师终》PPT课件
不断分析、评估教学实践以提升其有效性和质量
与同事、社区、行业以及中等后教育机构合作, 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
与同事和教育专业团队合作,促进学校变革,完 善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与家庭和社区合作,形成共同的教育目标
B、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核心能 力模块
为国际学生提供关照服务,开发和管 理跨国教育合作项目,研究当前国际 教育的发展趋势,开发国际教育项目
创设情境化的、独立或集体的实践学习、工作模拟 学习等活动,通过有效课堂管理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养成能力
创设平等、公正、
充分尊重多样性的 为所有学生提供优质的生涯技术教育机会
环境
促 进
促进专业学习
学
生
学 习
评价
促进经验性的、概念性的和结果导向型学习,运用 各种方法、策略和资源为学生设计参与性的活动; 整合职业教育课程和学术课程
职业院校教师
张盼 安真真
张越 陈锐
Contents
1 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标准 2 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3 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
A、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专业 能力标准
全美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
职务结构
年龄结构
1997年中 专和职业 高中专任 教师在35 岁以下的 为55.8% 和64.7%
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
模式
具体方式
附加模 在专业技能经验的基础上,补充教育专业
式
知识技能的培训,使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
员成为合格的职教师资
代表国家
丹麦、西 班牙
整合模 专业性知识技能的培养与教学知识技能的 荷兰、奥
不断调整的专业
职业院校必须针对人才市场需求办学,专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调整, 新的专业层出不穷。
专业调整意味着教师要重新学习一个新的领域,这加大了教师职业适应的难 度。
不断调整的专业降低了职业院校教师在专业上能达到的高度,对终生职业生涯发 展形成了不利影响。
科研业绩
科研成为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硬指标。 职业院校教师在自身科研素质、科研课题申报机会、科研工作条件等方面和普
设计和开发学习项目,使用培训
包和学习项目,实现行业、组织和
学习设计
个体的能力发展需求
收集整理培训和评价信息,提 供信息和咨询;进行组织培训
需求分析,提供咨询建议
“培培训训与包评价”
通过讲授和演示进行教学;计 划和组织小组学习;参与远程学习; 监督工作场所学习;实施网络教学
设计评价方案和实施计划,实施评价 参与评价监督;设计和开发评价工具
职业院校教师 的职业生涯发展
内时职间业维生度涯:发是展指:指 从教事师首特次定参职加业工者所 具作备开的始从的事一该生职中业 的所知有识的、工观作念活、动心 理与等工的作发经展历。按年 度顺序串接组成 的整个过程
外领职域业维生度涯发:展包:括指职 工业作理单想位、、知内识容水、平职、 务教、育工观资念待、遇教等学外监在 客控观能条力件、的教发学展行。为
“就业导向”
教学内容上:“就业导向”要求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适应专业目标 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保障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职业针对性
教师素质上:必须具有“双师型”,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又要具有 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教授方式上:“就业导向”要求教师产教结合,不断挖掘教学空间,将课堂搬到 车间、商场等生产一线,这又要求高职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方式驾驭能力和社会 关系能力。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现状
年份 1990 1996 1999
中等专业学校 54.8% 63.7% 69.9%
技工学校 31.5% 38.8% ——
职业高中 22.7% 31.2% 40.5%
中等职业学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的比例(教育部,2000)
文化课 技术基础科 专业课 实习指导课
中等职业学校 30.7% 9.0% 57.2% 2.1%
职业高中 47.5% —— 47.3% 2.6%
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高中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师比例(教育部,2000)
文化课教 师多,专 业课教师 不足,实 习指导课 教师更少
专业结构
师资队伍 结构不合理
能力结构
专业课教 师的多种 来源决定 了教师队 伍的多种
不足
中高层次 职务比例 低(1994 年,全国 职业高中 具有中级 以上职称 的仅占1/3)
对教师实施分层的动态管理
职业生涯后期
成熟稳定期
Your text in here
建立经验积累与传承制度、做好退休计划管理、 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安排
增加工作角色、多与教师沟通、协助教师解决 工作家庭冲突
快速成长期
让教师初担重任、提供培训
职业生涯初期
入职引导、帮助新教师确定职业目标
对策——个人层面
树立职业生涯发展观念,尽快确定自己在学校育人功能中的核心技能,保障 核心技能的不断提升。
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压力和矛盾,正确认识职业压力的积极意义 和消极意义,变压力为动力,不断提高自身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以提升自 己的心理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六)学科知识 (七)教育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
专业能力
(九)教学设计 (十)教学实施 (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十三)沟通与合作 (十四)反思与发展
(九)教育教学设计 (十)组织与实施 (十一)激励与评价 (十二)沟通与合作 (十三)反思与发展
想一想
教
师
学生发
工
展
作
类别 专业理念与师德
领域
中学
小学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二) 对小学生的态度与 行为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 行为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四) 个人修养与行为
专业知识
(五)教育知识 (六)学科知识 (七)学科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
对学生学习负责
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
具备所教授学科的知识 并知道如何传授
反思实践并从经验中学习
有责任管理和监督学生学习
类别 专业能力
具体表现
关于学生的知识
关心所有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学 生,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
营
造 高
专业知识
效
的
学
习 学习环境 环
境
关于工作基本常识和基本就业能力的知识,关于所 属行业的基本知识,将职业教育内容与其他学科整 合的知识。
与策略以及对教学 的心理感受等
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困境
“就业导向”加大了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难度 不断调整的专业影响了教师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 科研业绩成为职校教师职称提升的瓶颈 教师评价制度滞后形成职业发展困境 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负担 社会偏见对职校教师的职业声望形成不良影响 教师生涯发展管理制度的缺失不利于教师终生职业生涯发展
专业网络
管理
组织和规划(招生、
选拔、记录成长与活动、参 与团队合作、指导新教师)
项目管理(写项目申请书、
建立合作伙伴、申请经费、 项目管理、经费控制、汇报 成果)
分析维度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了
解专业发展动态、规划自己
专业发展、参与在职专业发
展)
促进组织发展
专业发展与
质量保障(设计质量保障 质量保障
工具、收集反馈意见和数据、
③ 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职 业技术教育师资发展经验,重视教师的终生学习培训。
④ 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制度,加大对职业院校科研工作的 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重视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
对策——学校方面
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1.完善沟通系统
2.完善教师进修培训机制
3.完善教师绩效评价系统 4.完善反馈系统
形成教师个体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
校企结合模式:在职教师通过学校、社区和企业,并在学 校、社区和企业中交替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 一种模式。——针对“双师型”教师而建立
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指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成就、 职位、事业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的变化过程及相应的心 理体验与心理发展历程。
式
培养同时进行,并力求实现理论知识与实 地利
践技能掌握的一体化
结果导 结果指教师职业标准,为教师职业生涯发 英国、美
向模式 展提供方向。通过这种培训,达到职业教 国、澳大
育教师标准,取得相应职业资格
利亚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
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 目的: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强化教师专业的实 践性,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
1、确定对象与主题:根据教师的申请确定培训需求,区分培训对象 2、问题诊断与把握:通过小组交流、观摩,听课等对问题进行诊断
和把握 3、问题解决与升华:a、专家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法;b、根据
问题分析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并进行培训 4、总结交流与反馈:反馈意见,进一步强化受训教师的问题意识,
运用一系列评价方法获得有用信息,帮助学生了解 自己的成长,并改进教师教学
类别
专业能力
具体表现
帮 助
工作准备
培养学生的生涯决策和就业能力,帮助学生 了解工作文化和要求
学
生 角
管理和平衡各种角色 引导学生平衡各种生活角色
色
过 渡
社会发展
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发展,鼓励形成健康的个人、 社会和公众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