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总说明及项目信息41.1 项目概况41.2 编制依据41.3 编制范围51.4 编制原则61.5 本项目的服务范围61.6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31.7 拟选择的工艺141.8 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161.9 协作关系161.10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62 厂址182.1 拟选厂址的地理位置182.2 拟选厂址的建设条件183 建设方案193.1 污泥概述193.2 污泥的主要成分203.3. 污泥干化设备工艺类型及工作原理204 处理工艺244.1 污泥干化系统流程244.2 污泥接收系统244.3 污泥干化系统274.4 废水处置404.5 辅助生产系统425 厂区布置及公用工程565.1 总图运输565.2 土建工程575.3 热工仪表与自动控制615.4 给水排水及消防655.5 供配电665.6 采暖通风空调686 环境保护696.1 环境保护标准696.2 环境保护设计标准706.3 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分析716.4环境保护措施727 消防747.1有关设计规范标准747.2 厂区总平面布置747.3建筑消防747.4 消防给水系统747.5 电气防火757.6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758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76 8.1 有关设计规范标准76 8.2 设计原则77 8.3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77 8.4 生产安全措施77 8.5 劳动卫生78 8.6 应急防范措施78 8.7 机构设置798.8 劳动安全卫生的预评价799 节能79 9.1项目建设方案79 9.2 能源供应条件79 9.3 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80 9.4 能源消耗状况80 9.5 项目节能措施及及节能量81 9.6 节约原材料措施82 9.7 能源管理、计量机构及人员组成829.8 能源检测、计量器具的配置8210 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82 10.1生产组织8210.2劳动定员8211 项目实施计划8412 主要设备表8513 投资估算87 13.1投资估算87 13.2资金筹措8813.3需要说明的问题8814 经济分析88 14.1财务分析88 14.2 社会效益9014.3 经济分析结论9015 附图901总说明及项目信息1.1 项目概况XX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处理项目工程位于XX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厂内,其北侧为垃圾焚烧发电工房,东侧为封闭煤场,西侧为综合水泵房,南侧为预留用地,项目用地请参见附图。

根据规划,本项目建成后主要服务对象为XX市各市政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市政污泥。

1.1.1 项目名称XX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处理项目。

1.1.2 项目性质市政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工程。

1.1.3 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XX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厂内垃圾车进厂道路南侧,其北侧为封闭煤场和综合水泵房,南侧为厂区围墙。

1.1.4 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干化市政污泥600吨/日,其中土建一次完成,先安装200吨/日的污泥处理及配套设备,并预留400吨/日的设备安装位置。

设计进厂污泥平均含水率约80%;干化后污泥含水率约为30~40%,近期污泥量(干化后)为57~67吨/日,干化污泥用铲车运输到东北侧的封闭煤场,与煤混合后和生活垃圾一起进行焚烧处理。

1.1.5 建设单位单位名称:XX富乔垃圾焚烧发电有限公司1.1.6 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模式本项目由XX富乔垃圾焚烧发电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

1.2 编制依据1.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1.2.2《XX市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政办发[2013]138号);1.2.3;《XX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建设城镇污泥处理项目的批复》(同政管字[2014]150号);1.2.5《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2001年6月);1.2.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2.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2.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2.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1.2.10《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2001);1.2.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2.1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2.1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1.2.1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2.1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2.16《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1.2.1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2.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2.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2.20其他现行相关国家及地方、行业标准1.3 编制范围XX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处理项目用地界范围内的工艺及辅助工程的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污泥处理工程的总平面布置――污泥接受系统――污泥储存与输送――污泥干化系统――干化尾气冷凝系统――异味气体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建筑与结构――公用工程系统――投资与经济分析1.4 编制原则本项目的处理对象是城市各污水处理厂所衍生的二次污染物-污泥,工程目的是实现市政污泥处理、处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工程目标为技术先进、环保达标、安全卫生、运行可靠、经济合理,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重点遵循以下原则:1.4.1满足XX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满足城乡兼顾、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需求。

1.4.2执行国家及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保护环境、防止二次污染。

1.4.3 本项目通过蒸汽加热的方法对市政污泥进行干化处理,降低市政污泥的含水率,以便于输送到垃圾焚烧炉内进行进一步焚烧处理,从而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处理目的。

1.4.4采用国内经生产实践考验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使本厂在综合技术水平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4.5选择高效节能的机电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尽量提高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工作条件,设备选型和工艺方案的选择中贯彻节能政策。

1.4.6厂房的建筑风格与基地的建筑风格一致,尤其是与原有周围工房的建筑风格相协调。

1.4.7合理利用土地,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加强厂区绿化,美化环境,降低环境噪音。

1.4.8节约用水、合理用能、加强各类资源的再利用。

节约投资,降低运行成本,确保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5 本项目的服务范围本项目拟定的服务范围为XX市各污水处理厂。

1.5.1服务区的污水处理及污泥产量XX市现有各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和污泥产量见下表1-1:表1-1 2013年XX市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及污泥产量统计表1.5.2 运输XX市区各污水厂运距及运输路线如下:东郊污水厂:运距约7.5公里,御河西路——开源街——魏都大道——208国道——垃圾进厂道路——计量磅房西郊区污水厂:运距约6.2公里,开源街——魏都大道——208国道——垃圾进厂道路——计量磅房御东污水处理厂:运距约27公里。

御河西路南段——208国道——垃圾进厂道路——计量磅房开发区污水厂:运距约9.8公里,出厂路——109国道——208国道——垃圾进厂道路——计量磅房同煤污水处理厂:运距约14.5公里。

出厂路——棚户区新路——新路——仝家湾村外路——208国道——垃圾进厂道路——计量磅房从上述运输距离可知,现有的市政污水处理厂与工程所在地的运输距离适中,以每天接受污泥量600吨(按远期总规模计)、运输车辆运输量以7吨/车计,约需85辆次/d。

市政污泥采用白天运输的方式,避开生活垃圾的运输高峰。

XX垃圾焚烧发电厂在东南侧设有地泵房一座,设有1座汽车衡,85辆次的通过时间约为2~4小时,对焚烧厂的运输影响较小。

1.5.3 污泥处理处置标准目前,我国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政策标准见下表。

从表可见,近几年,随着污泥问题的严重和污泥产业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在污泥相关标准方面的制定力度。

表1-2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政策与标准2009年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建城[2009]23号),确定了污泥处理基本目标,明晰了技术路线边界,规定了费用来源,明确污泥处理的政府责任。

关于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文件在总则中规定:“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

”首次确定了“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是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对资源化是“鼓励”,而没把它也作为目标。

这有利于澄清一些误解,比如,误认为污泥就是资源,强调污泥处理处置的资源化和经济效益,并以资源化为首要目的。

污泥处理处置不是以经济效益和赢利为主,而是以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为目的,因此污泥处理处置是社会公益事业,需要政府投入和建立收费体系来支撑。

污泥处理处置应该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为目的,“资源化”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应尽可能利用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能量和物质,以实现经济效益和节约能源的效果,实现其资源价值。

1.5.4 XX污泥泥质情况XX污水处理厂泥质监测报告如下:1.6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6.1我国污泥治理方面的进展与问题我国环境治理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目前污水处理量和处理率均不高,但由于总体规模大,污水处理系统产生污泥量很大,所以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污泥治理系统刻不容缓。

在法规方面,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解释,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其它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在处理污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应当遵循《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有关防止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泥污染环境的规定。

2000年11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第四条第(四)项规定:“要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回用设施运营的监督管理”。

2000年5月29日,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建[2000]124号)第五条“污泥处理”部分明确规定:“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采用厌氧、好氧、堆肥等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也可采用卫生填埋的方法予以妥善处理”。

第七条“二次污染防治”部分规定:“城市污水处理厂经过稳定化处理后的污泥,用于农田时不得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