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碟形弹簧的现状及展望

我国碟形弹簧的现状及展望


商都沿用着发黑涂油工艺, 而国外早就用了无油密封的磷化工艺和电 泳工艺, 产品 清洁无 污。从外观上看,除天津个别厂家,普遍碟簧内 外径都在倒角而未能 倒圆,锥面多是一渐
增性曲 线,而非一直线,负 载曲 线难以 达到设计值,I 级精度产品比 例很低。 ( 三) 制造厂 商规模小,制造设备及检裁手段落后。国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开始 制造碟簧, 我国 是解放后才在少数国 有大型企 业中自 制自 配的, 七十年代弹簧厂介入此黄. 曾在 “ 八五” 期间 碟黄定点的扬州,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引 进了 德国技术与热处理生产线,
部 门
数 量 5 0 万件 1 0 0 万件
2 0 万件
典型产品
液压支架
启动器
5 0 万件
3 0 0 万件 1 0 0 万件
煤炭工业
动力工业
汽车与拖拉机工业
电机工业
电子工业 冶金工业 电力工业
离合器、 转向器 电 机波形垫圈、电
梯制动器
整流器
矿山 机械
锅炉及管

卷扬机 吊架 冲压模 索机具 打桩机
D I N 2 0 9 2 , 2 0 9 3技术要求差距甚大,当 今国外同 行在冷加工、 热锻造、 模夹具、 热处理等
工艺装备和表面处理方法都已用了数控技术,尺寸与形位公差、热处理表面硬度离散度极 小, 我国标准的精度要求必须与先进工业国家相靠, 不能再分 I 级和 I I 级, 这些基础件 如果不率先赶上世界 先进水平,怎能保 证主机的高精度、高质量? 三. 行业应进行结构调整、资 源优化组合。 碟形弹簧在某些地 区犹如雨后春笋, 但规模差异极大,形成春秋战国势头、 这个时期绝不会太长。如果像德
一1 0-
国A D O L F . C B和 M O R E公司 这样的企业一进人陆,势必使许多小碟簧制造厂难以生存。我 们的同行应及早看清形势, 组成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企业, 把力量集中一些, 改进装备、 改进 I _ 艺、 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我们已 有儿十年碟形弹簧设计、生 产经验,有符合我国 国情的经营特色, 加之有较廉价的劳动生产力,完全有可能组成较大规模公司。有条件的 公司 还应组织人才 成立碟簧研究所, 从设计、工艺、装备、 检测、信息、 应用乃至市场进 行研究,攀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四. 呼吁我国 钢铁_ 〔 业和机电 工业部门,能更加里视碟形弹簧 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装备要求和检测要求, 碟形弹簧制造企业更要主动与之联系, 还需与 国家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联系,相互间也要加强联系, 取长 补短 一 、 扬长 避短, 产学研、科 七 贸一体, 形成合力, 推动我国碟簧事业的发展,为我国 机电_ [ 业作出 应有的、更大的贡
献。
一1 1 一
1 0 0 0 万件
1 5 0 万件
5 0 0 万件
1 0 0 万件
缓冲器 电磁伐 强力垫圈
模具工业 造船工业
1 0 0 0 万件
5 0 万件 3 0 0 万件
通用机械
3 0 0一
碟筑总产值已超过 8 7 0 0万元人民币。除了 主机厂自已 制造以 外, 制造碟形弹赞的厂
春、 黄石、 重庆等著名汽车离合器厂家都引进了国外汽车膜片弹簧制造技术和生产线, 天 津是国内自 制的生产线 〔 洛拖是外购的配件) , 他们除了国产材料有品质缺陷外,生产工 艺比 较先进, 产品合格率高。国内 波形弹黄和普通碟黄的 制造工艺却十分落后, 还处在作 坊阶段, 根本谈不上精度的一致性, 所以 现行国标 G B 1 9 7 2 - 9 2 就有两种精度差别,与公认 的D I N 2 0 9 2 . 2 0 9 3 先进标准相比, 远不能与国际 接轨。 再从表面处理来看,国内 碟黄制造
我国 各大钥 厂供 应弹赞行业的 弹簧 钢板, 不论是 热轧 还是冷轧 板, 在尺寸公 差上, 表
面粗糙度上以 及表面氧化脱碳方面, 都无法与国外的钢板相比。 全国碟簧制造厂墓本上都 是用 “ 剥皮法” 处理原材料。即用车、 磨的 方法把表面重新剥去一层,以 满足碟形弹簧的 技术要求。 这样做,既浪费原材料又加大成本, 无法参与国际 竞争。 所以 美国R O L E X 公司 每年只在中国 购买碟簧毛坯, 赚取我国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 然后再自 行后工序处理,即 热处理、表面处理,直至检验包装。经后处理的碟形弹簧有的甚至又随主机运回我国。 就我国碟形弹黄发展的现状, 远远不能 适应我国 机电装备工业发展, 为此笔者提到 出如下愿望,也算是笔者对我国 碟黄的 展望。 一 大力宜传碟形弹筑的 特点. 这首先应向高等教育部门和科研院所加大宣传碟簧 的特点与应用前景,学会或行业能否召开一次规模较大的碟形弹筑新国 标宜贯会 ( 新标准 正在参照德国 标准修定) , 请有关专家学者分课题地讲授碟形弹簧的特点、设计方法、应 用事例,出版应用图 集, 推动我国机电 工业产品的小型化、 环保化,这对我国 钢铁资源的 节省也将有极大的 好处。 二. 加快修订碟形弹簧国家标准。 G B 1 9 7 2 -9 2标准与国 外碟簧行业公认的德国标准
大,浪费原材料。国内 绝大多数的弹性垫圈生产厂家 ( 除无锡) 都大量生产着梯形钢丝制
造的弹性垫圈, 而安全碟形垫圈除 温州外绝无仅有。
( 二) 质童不商。碟形弹黄大 类中,除了 普通碟形弹簧外,尚 有波形弹簧和膜片弹黄
等类别。 前者广泛应用于电 机工 业和紧固 件, 后 者广泛 应用于 汽车工 业。 上海、北 京、 荤
赔祥 , 形 成 档牲卸的 G B 1 9 7 2 -9 2 a
由于碟形弹簧具有体积小、储能大、 组合方便、可以得到不同的特性曲 线, 所以 在国 内 得到广泛的应用。 据不完全的资料统计, 全国每年使用的碟形弹簧达 4 0 0 0万件以 上, 大体分布如下:
部 门
石油工业
数 量
典型产品
钻头、管道
我国碟形弹簧的现状及展望
郭 斌
( 扬州飞驰电动车有限公司)
摘 要
本文对我国碟簧的市场性做了 综合概述,指出了碟簧的设计、工艺及使用等方面存在
的问题,并对碟簧的发展提出了若千对策。
关键词 碟簧

自 1 9 8 0年我国 碟簧弹簧标准颁布以 来已 有2 0多年,1 9 8 5年曾 在扬州召开过一次全 国碟形弹簧标准宣贯会,1 9 8 9年根据国内 外碟形弹簧的发展与应用, 我国又 修订了 碟形
家多数分布在扬州、南京、 常州、无锡、 天津、 长春、上海、 杭州、 温州、黄石等地,尤 以扬州地区居多,成了 碟黄 之乡。 日 本碟黄制造商曾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宣传说: “ 下个世纪 ( 指二十一世纪)在弹黄 领域中, 将是碟簧的世纪。 ”i 1 从我国碟簧的发展与应用看,和圆柱螺旋弹簧相比, 还没 有占到应有的位置. 不论从数量上讲, 还是从质量上、装备上、 材料上、 应用领域上看,
还远远跟不上工业生产的先进国家。应该说,中国的碟簧应用还仅仅处在生长期,与先进
工业国家相比, 主要有如下 差距:
( 一) 应 用 不 广. 虽 然 碟 形 弹 簧 具 有 很 多 优良 特 性, 但 除 了 引 进 的 装 备 、 产品 上 使 用
碟形弹簧外,国内自 行研制的 产品很少设计应用碟形弹簧。据笔者所知,除吊 架、模具、 运载车等容寥无几的产品 外,凡设计应用碟簧的机电 产品多数是仿制国 外的, 大量机电产 品中的储能、复位、 缓冲等装里上仍沿用旧 式的,粗大笨重的圆柱螺旋弹簧,致使结构庞
但至今碟形弹簧年产值不足一千万元,国内 第一个专业碟形弹黄厂家虽经十五年努力,产 值也不足一千万元,就引进美国L O R E X公司技术并与该公司合作的厂家年产值还未超过 1
千万元, 更不要谈及其它碟黄制造厂家了。 他们在冲压上、 机加工上, 冷、 热成型工艺 上,
一9 一
都是上个世纪五、 六十年代的 工艺 水平,喷丸强化、 防 蠕变工艺十分罕见。几乎没有 一家有位移小、载重大的测力仪器, 可以 精密检测普通碟形弹簧的负载曲 线,更谈不上专 用的探伤仪器、疲劳寿命等装置。国外早就根据碟簧不同 厚度分为三类工艺路线,小规格 的自 动化冲压,中等规格的 用专机加工,大的热锻锥坯, 热处理与表面处理多在一条自 动 生产线上进行, 最后由自 动检测线分类筛选。 碟形弹簧由于尚未被广大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重视, 所以 在国内自 行研制开发的产品 中它未能得到充分的 应用。 就普通碟形弹簧而言,由于 标准系列中有三个系列共 1 0 0 多种 规格 ( 新的国外标准还更多) , 具体到每种规格的数量就更难以 形成规模。 这样, 对钢材 的要求也呈现着多品 种、 小批量,不能引 起国内 钢铁公司的重视,即便是汽车离合器膜片 弹黄,品种规格少、 批量大, 也难以购得国内高精度的 弹簧钢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