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及节点做法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及节点做法

砌筑工程技术标准一、质量目标:1、入伙时:裂缝缺陷率≤0.2条/户,渗漏缺陷率≤0.1条/户;2、入伙后一年时:裂缝缺陷率≤0.5条/户,渗漏缺陷率≤0.3条/户。

二、技术标准1、材料使用标准1.1各类砌筑材料物理性能、外观尺寸、表观质量等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行业以及当地标准。

1.2各类砌筑粘结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行业以及当地标准。

1.3砌筑时,普通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龄期不得少于 28d,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龄期不应少于28d,蒸压灰砂砖龄期不应少于28 天。

1.4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和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适用于各类建筑地面(±0.00)以上的内外墙和地面以下的内隔墙(有特殊要求的墙体除外),但地面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的灌孔混凝土灌实或采用实心砌块。

1.5加气混凝土砌块适用于各类建筑地面(±0.00)以上的内外墙和地面以下的内隔墙(有特殊要求的墙体除外),但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不得在以下部位使用:(1)建筑物±0.00 以下(地下室的非承重内隔墙除外)部位。

(2)长期浸水或经常干湿交替的部位。

(3)受化学侵蚀的环境。

(4)砌块表面经常处于80℃以上的高温环境。

(5)屋面女儿墙。

1.6烟道、排气管道不应采用砌块砌筑,应采用预制专用烟道和管道。

用砌块砌筑的电梯井道,宜采用普通混凝土实心砌块。

1.7外墙不宜采用单排孔小型空心砌块砌筑。

2、砌筑完成面质量标准在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砌筑完成面尚需满足以下要求:3、砌筑节点及工艺标准在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砌筑过程各阶段需满足以下要求:(1a.导墙限于所有外墙、厨房及卫生间墙体、阳露台、飘板、空调板根部墙体,导墙的宽度同墙体的宽度,高度≥外完成面标高。

b.腰梁:120mm腰梁设计在墙中间高度,当外墙有门窗时,腰梁与窗台板同高且连通。

c.圈梁:圈梁,圈梁的(2a.混凝土墙垛或预埋块:必须设置钢筋砼墙垛时,墙垛尺寸、钢筋型号及砼标号应由设计院根据地方抗震设防标准设计提供参数。

替,即在门窗洞两侧预埋外),以便固定门窗框(或副框)。

混凝土块宽度同墙厚,高度应与砌块同高或砌块高度的于的距离为匀分布。

(3)砌筑高度及顶砌(塞缝)a.每日砌筑高度:b.顶砌:顶砌筑,在部墙体砌筑完成至少c.塞缝:砌体顶部与梁板之间预留实;嵌缝前清除浮灰,两侧留出 20MM始时间应在下部墙体砌筑完成至少制砼块竖砌,其尺寸应符合对应墙体砌块的模数要求。

b.空调管:三、质量控制流程四、过程检查记录五、技术资料:第一章总则1、为防止非承重砌体渗、漏、裂、空等质量通病,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做法。

2、本做法适用于金地集团项目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砂加气混凝土砌块、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页岩小型空心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砌块砌筑的非承重砌体的施工与验收,不适用于承重砌体结构。

非承重砌体的施工与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其它砌体材料按国家及当地有关规程执行。

3、本做法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 等规范的基本原则,并根据各一线公司的研究成果,结合各类砌体特点编制。

4、外门窗部位的节点构造按照《外墙门窗防渗漏节点》执行,砌体墙空调套管等穿墙管防渗漏节点按照《外墙防渗漏节点做法》执行。

如有矛盾,以外门窗和外墙防渗漏节点做法为准。

5、管线预留预埋的节点构造参照《室内给水排水管道节点标准做法》、《室内低压配电布线系统节点标准做法》执行,如有矛盾,以本规程为准。

6、本做法作为一般性规定,在与本规程无原则性矛盾的前提下,各区域和一线公司所发布的各类相关文件作为实施细则继续实施;如有明显矛盾,则须按本规程进行修订。

第二章材料与基本工艺2.1 材料说明1、各类砌筑材料物理性能、外观尺寸、表观质量等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行业以及当地标准。

2、各类砌筑粘结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行业以及当地标准。

3、用于抹灰层或抗裂部位的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为10mm×10mm,其钢丝直径为0.7mm,且宜采用热镀锌。

钢丝网不应有油污或锈斑。

砂加气砌块墙挂网规格及宽度参见3.18 描述。

4、用于抹灰层或抗裂部位的纤维网应采用涂塑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或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

其单位面积质量、耐碱断裂强度、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应符合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

5、用于嵌填外墙面控制缝的弹性密封材料,应具有较佳耐候和耐久性能,且没有沾污缺陷的高分子密封材料,宜采用高性能单组分聚氨酯粘结密封胶嵌缝。

2.2 基本工艺要求1、由于新型砌块(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轻集料砌块、蒸压灰砂砖等)墙体的干湿体积变化率及水份蒸发速度,与烧结粘土砖相比分别要高出几倍乃至十几倍,这类墙材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含水率,以减少墙体干缩开裂,具体施工工艺应充分考虑不同材料的特性。

2、对于加气混凝土砌块、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等空隙率较大、吸水率较高的材料,必须考虑粘结材料失水快、粘结强度降低、易空鼓裂缝等问题,解决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采用专用粘结剂、专用界面剂、外加剂、适度湿润等措施,避免因粘结材料失水过快,降低粘结强度等。

砌筑砂浆的保水性不宜小于60%。

3、采用砌筑砂浆时,砌体的灰缝应控制在8~15mm;采用专用粘结剂或干粉砂浆砌筑时,砌体的灰缝应控制在3mm 范围内。

4、砌体应随砌随勾缝,可用Φ12 钢筋将灰缝勾成深 1~3mm 的凹缝。

5、砌体灰缝应饱浆粘结,不允许存在通缝、假缝、盲缝。

6、砌体的水平灰缝其饱浆率应≥90%;砌体的竖向灰缝饱浆率应≥80%。

7、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并按批准方案施工并达到样板墙、样板间或样板件质量标准。

8、砌体工程施工前必须执行样板先行,应按主要材料的样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别在实体内做样板墙、样板间或样板件,作为班组施工、工序检验的标准。

9、承担非承重砌体的人员在上岗前需要进行技术交底和专门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有关砌体的节点构造和工法的要求,未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操作。

10、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1)厚度小于120mm 的墙及外墙;(2)过梁上与过梁成60 度角的三角形范围内;(3)宽度小于1m 的窗间墙;(4)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 和转角处450mm 范围内;(5)梁下及其左右各500mm 范围内。

11、堵塞孔洞时,应用经切锯而成的异型砌块或用混凝土修补填堵,具体按照外墙防渗漏节点做法施工。

12、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13、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半成品、成品的保护,现场堆放应符合集团安全文明标准;后续工程不得污染和损坏前期工程,工程验收前应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

2.3 基本工序流程清理基层→施工放线→绘砌块排列图、立皮数杆→拉结钢筋施工→墙底坎台施工→选砌块(按砌体类型浇水湿润)→满铺砂浆或粘结剂→摆砌块→(圈梁或配筋带施工)→(安装门窗边预制砼块)→摆砌块→安装门窗过梁→浇灌构造柱→技术间歇不少于 7 天→砌筑顶部配套砌块(或灌细石混凝土)→挂加强网2.4 主要工序控制2.4.1 施工放线1、设置基准控制线:(1)基准控制线作为砌筑、抹灰、装饰工程的基础线,在主体结构钢筋、砼工程时,设于结构楼板面,方便后期投设于梁、柱、墙上。

(2)主体施工阶段弹放砌体墙控制线或辅助控制线,且在结构施工、砌体施工、抹灰施工阶段时,同一工程部位均须利用同一条控制线,避免因控制线弹放误差引起施工误差。

2、设置砌筑控制线:(1)由基准控制线,引出砌筑轴线、边线,并距离墙体边线墙体 30-50CM 引出检测和恢复控制线。

(2)在砌筑前需根据实际情况向施工工人交底,明确烟道、风道、管井尺寸,厨卫开间等准确尺寸。

3、设置线管定位线:(1)由水电图纸和入户接口,在地面上弹出给水管、排水管、弱点管、强电管等线管的走向。

(2)分析和优化管线布置、走向的合理性,在砌体墙面标出管线安装准确位置,作为线管定位线。

4、设置抹灰控制线:设置抹灰控制线时,必须考虑橱、浴、衣、鞋柜等柜体安装尺寸,以此提高后期制安精度。

2.4.2 绘制砌块排列图,立皮数杆1、砌筑前应根据下列因素进行砌块排列设计,绘制砌块排列图:(1)砌块尺寸、灰缝厚度、顶部空隙和墙根部坎台高度。

(2)尽可能采用主规格砌块,减少配套砌块的种类和数量。

(3)按门、窗、过梁、暗线、暗管、线盒等的要求,在排列图上标明主规格砌块、配套砌块以及预埋件等位置。

(4)标明灰缝中应设置拉结钢筋的部位。

(5)标明预留洞和预埋件的位置。

2、施工时在墙体转角处立好皮数杆或利用混凝土墙柱做皮数杆,杆上标明块层、灰缝、窗台板、门窗洞口、过梁、圈梁、预制件等的高度及位置,并应随时检查其准确性。

3、砌块排列:要求整齐且有规律性,避免通缝,应以大规格砌块为主砌块,使其占砌块总数的 70%以上。

辅助砌块最小长度不应小于 100mm。

砌块排列应上下错缝,搭接长度不宜小于被搭接砌块长度1/3。

2.4.3 选砌块1、所有砌块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并应对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强度等级进行进场复检。

2、不得使用龄期不足、破裂、不规整、浸水或表面被污染的砌块。

3、对破裂和不规整的砌块可切割成小规格后使用。

切锯时应使用合适工具,不得用瓦刀凿砍。

4、砌筑时,普通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龄期不得少于 28d,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龄期不应少于 28d,蒸压灰砂砖龄期不应少于28 天。

5、空心砖的外观质量,有无缺棱掉角和裂缝现象。

不应使用被水浸透和表面上有浮水或含水率超标、断裂、砌块壁肋中有竖向裂缝的砌块。

2.4.4 砌筑施工2.4.4.1 砌筑施工通用工艺要点1、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 1.5m,应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补砌。

2、砌筑前,应检查主体结构上预留拉结钢筋的数量、长度和位置,预留各类管线位置、给水管出口和开关插座的定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要求者应及时调整、补充。

3、墙体砌筑前,应检查基础、防潮层或楼板等基层,砌筑位置表面应平整(否则应提前一天找平)、清洁,不得有污染、杂物,并按设计图放出墙体轴线、边线、洞口线。

4、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施工用水、雨水对墙体造成的冲刷和淋泡。

5、采用湿法施工时,砌筑时需在砌筑面适量浇水以清除浮灰,其中烧结砖要提前1-2 天淋水湿润,表面湿水深度宜为5~10mm,目的为了保证砌筑砂浆的强度及砌体的整体性。

6、采用干法施工时,因采用专用砌筑砂浆或专用粘结剂,砌块无须浇水预湿。

7、墙体施工前应据墙体及其门洞、窗洞的尺寸、砌块规格与砌块上下皮竖向灰缝错缝搭砌长度的要求按照已绘编砌块排列图执行,以确保砌体组砌合理有章可循,门窗过梁搭砌部位应为整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