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凸透镜课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凸透镜课件
探索规律
1.提供蜡烛、凸透镜, 光屏2.启发,引导探究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 引导自主归纳总结凸透 镜的成像规律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方法 运用所提供的器材,合作探究凸透 镜的成像规律2.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让学生掌握科学操作方法,规范实验操作,提升实 验能力。2.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认 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 小小玻璃片,作用可真大。 • 老爷爷用到它,读书看报都不怕; • 老奶奶用到它,做的针线活人人夸; • 小朋友用到它,科学发现成绩大。
观察发现
学习过程设计及理念
导入启发 实验发现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方法、设计意图
1.猜谜导入,出示谜语, 学生猜谜,引出放大镜 1.通过猜谜,说出身边熟识的放大 1.以猜谜语为引子,引出“放大镜”,激发学生学习 2.利用放大镜观察教室 镜2.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事物,神 的兴趣2.通过放大镜观察身边的事物,启发学生观察、 的门窗,大树及建筑物 奇地发现事物变成倒立、缩小的像 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等
移动凸透镜 移动凸透镜
实验记录卡
移动凸透镜
距离纸屏(近/远) 距离蜡烛(近/远)
在纸屏上所成的像 (倒立\正立)、(放大\缩小)
移动凸透镜
近
移动凸透镜
远
远
倒立、 缩小的像
近
倒立、放大的像
学习过程设计及理念
导入启发 实验发现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方法、设计意图
1.猜谜导入,出示谜语, 学生猜谜,引出放大镜 1.通过猜谜,说出身边熟识的放大 1.以猜谜语为引子,引出“放大镜”,激发学生学习 2.利用放大镜观察教室 镜2.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事物,神 的兴趣2.通过放大镜观察身边的事物,启发学生观察、 的门窗,大树及建筑物 奇地发现事物变成倒立、缩小的像 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等
活动延伸
通过本节课所学,引导 学生自制一个简易照相 机。
课下学生利用凸透镜、纸盒、半透 明纸、剪刀和胶水,自制照相机。
通过合作探究,参与体验,引导学生课下拓展活动, 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 感,增强了自信心。达到了使学生兴趣及各项能力持 续发展,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
猜谜语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方法、设计意图
凸透镜的 应用和升华
1.引导学生说出凸透镜 的三个特性在日常生活 1.学生通过本节课所学的凸透镜的 中的应用(放大镜,冰 作用,去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例子。 块取火,照相机,投影 2..制作简易的投影仪 仪)2.制作简易投影仪
1.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汇报实 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在了解凸透镜特性的基础上,学以致用,探究生活, 回归生活,加深感知认识。
探索规律
1.提供蜡烛、凸透镜, 光屏2.启发,引导探究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 引导自主归纳总结凸透 镜的成像规律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方法 运用所提供的器材,合作探究凸透 镜的成像规律2.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让学生掌握科学操作方法,规范实验操作,提升实 验能力。2.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认 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活动延伸
通过本节课所学,引导 学生自制一个简易照相 机。
课下学生利用凸透镜、纸盒、半透 明纸、剪刀和胶水,自制照相机。
通过合作探究,参与体验,引导学生课下拓展活动, 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 感,增强了自信心。达到了使学生兴趣及各项能力持 续发展,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
初计意图
1.猜谜导入,出示谜语, 学生猜谜,引出放大镜 1.通过猜谜,说出身边熟识的放大 1.以猜谜语为引子,引出“放大镜”,激发学生学习 2.利用放大镜观察教室 镜2.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事物,神 的兴趣2.通过放大镜观察身边的事物,启发学生观察、 的门窗,大树及建筑物 奇地发现事物变成倒立、缩小的像 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等
1.让学生接触感知凸透 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方法2.用 镜2.启发学生通过小组 手感知凸透镜的外形特征3.通过小 1.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实验中,保证给学生充足的 合作探究实验方法,发 组合作探究亲身参与体验凸透镜能 时间,激发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兴趣的能力。 现凸透镜的三个特性, 否放大、聚光、成像。4.填写实验 2.在体验实验的过程中,总结凸透镜的作用。 并完成记录单上的内容 记录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学生探索科学的信心,激发探索科学 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使学生获得 自我成就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发现凸透镜的 特性,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借助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 凸透镜成像规律,制作简易照相机。
学习过程设计及理念
导入启发 实验发现 探索规律
1.让学生接触感知凸透 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方法2.用 镜2.启发学生通过小组 手感知凸透镜的外形特征3.通过小 1.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实验中,保证给学生充足的 合作探究实验方法,发 组合作探究亲身参与体验凸透镜能 时间,激发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兴趣的能力。 现凸透镜的三个特性, 否放大、聚光、成像。4.填写实验 2.在体验实验的过程中,总结凸透镜的作用。 并完成记录单上的内容 记录单。
活动延伸
通过本节课所学,引导 学生自制一个简易照相 机。
课下学生利用凸透镜、纸盒、半透 明纸、剪刀和胶水,自制照相机。
通过合作探究,参与体验,引导学生课下拓展活动, 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 感,增强了自信心。达到了使学生兴趣及各项能力持 续发展,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
探究凸透镜的作用
凸透镜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德州乐陵市阜盛小学 吕彦妮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猜谜语, 借助放大镜观察门、窗、大树及建筑物等,启发 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孩子们探究 科学的兴趣,通过自制模拟幻灯机获得自我成就 感,从中体验到乐趣,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热 爱生活,热爱科学。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品质 以及探究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了 解凸透镜的基本结构和性质,了解凸透镜成像规 律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实验, 发现凸透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初步理解凸透镜 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特点: 边缘薄,中间厚,透明镜片
探究凸透镜的作用
1、放大作用
2、聚光作用 3、成像作用
注意: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不要用激光灯照射眼睛,避免灼伤眼睛。
学习过程设计及理念
导入启发 实验发现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方法、设计意图
1.猜谜导入,出示谜语, 学生猜谜,引出放大镜 1.通过猜谜,说出身边熟识的放大 1.以猜谜语为引子,引出“放大镜”,激发学生学习 2.利用放大镜观察教室 镜2.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事物,神 的兴趣2.通过放大镜观察身边的事物,启发学生观察、 的门窗,大树及建筑物 奇地发现事物变成倒立、缩小的像 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等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方法、设计意图
凸透镜的 应用和升华
1.引导学生说出凸透镜 的三个特性在日常生活 1.学生通过本节课所学的凸透镜的 中的应用(放大镜,冰 作用,去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例子。 块取火,照相机,投影 2..制作简易的投影仪 仪)2.制作简易投影仪
1.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汇报实 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在了解凸透镜特性的基础上,学以致用,探究生活, 回归生活,加深感知认识。
活动延伸
通过本节课所学,引导 学生自制一个简易照相 机。
课下学生利用凸透镜、纸盒、半透 明纸、剪刀和胶水,自制照相机。
通过合作探究,参与体验,引导学生课下拓展活动, 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 感,增强了自信心。达到了使学生兴趣及各项能力持 续发展,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
凸透镜的应用和升华
探索规律
1.提供蜡烛、凸透镜, 光屏2.启发,引导探究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 引导自主归纳总结凸透 镜的成像规律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方法 运用所提供的器材,合作探究凸透 镜的成像规律2.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让学生掌握科学操作方法,规范实验操作,提升实 验能力。2.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认 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冰块取火 凸透镜的聚光作用
凸透镜的应用和升华
聚光烙画 凸透镜的聚光作用
凸透镜的应用和升华
美丽的照片 凸透镜的成像作用
凸透镜的应用和升华
教室里的投影仪
凸透镜的成像作用
凸透镜的应用和升华
学习过程设计及理念
导入启发 实验发现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方法、设计意图
1.猜谜导入,出示谜语, 学生猜谜,引出放大镜 1.通过猜谜,说出身边熟识的放大 1.以猜谜语为引子,引出“放大镜”,激发学生学习 2.利用放大镜观察教室 镜2.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事物,神 的兴趣2.通过放大镜观察身边的事物,启发学生观察、 的门窗,大树及建筑物 奇地发现事物变成倒立、缩小的像 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等
1.让学生接触感知凸透 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方法2.用 镜2.启发学生通过小组 手感知凸透镜的外形特征3.通过小 1.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实验中,保证给学生充足的 合作探究实验方法,发 组合作探究亲身参与体验凸透镜能 时间,激发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兴趣的能力。 现凸透镜的三个特性, 否放大、聚光、成像。4.填写实验 2.在体验实验的过程中,总结凸透镜的作用。 并完成记录单上的内容 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