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超室管理制度

B超室管理制度

B超室管理制度
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以及个体诊所,应
将所购超声诊断仪的类型、数量以及使用人员报市计生局和卫生局登记备案,凡报废不能使用的B超要到备案处注销。

二、凡使用B超的单位必须制定B超使用规范,明确检查使用
范围,指定使用范围和使用时应遵守的纪律等。

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医技人员应严格遵守《执业医师
法》和有关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管理制度,对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应予拒绝。

在超声诊断科室要制作醒目、规范、长期的“禁止胎儿性别鉴定”警示牌。

四、医学上确有需要作胎儿性别鉴定的,应由实施机构三人以
上的专家组集体审核,并到符合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医疗保健机构去的医学证明,上报市计生局登记同意后方可鉴定胎儿性别。

五、对违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严格
查处,给予有关机构的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相应的行政处分,并通报查处结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孕情监控制度
一、各乡镇处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和村卫生室、服务室及个体诊所,必须建立孕情检查和跟踪管理制度以及随访服务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范围。

二、对符合政策生育的孕妇和政策外怀孕的孕妇实行个案管理,并纳入计生办统计例会制度内容,逐月上报孕情。

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每月做好孕情随访服务,切实搞好孕情全程监控管理。

四、为确保孕期管理到位,当年重点对象的“三查”率必须达到100%。

五、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都必须及时填登上报《孕情跟踪随访登记表》。

有奖举报制度
一、市计生局和乡镇处区计生办,都要建立有奖举报制度。

二、各乡镇处区和村(居)委会都必须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

三、各乡镇处区计生办要拨出专款用于奖励举报。

对特殊举报,经查实后实行重奖。

四、接受举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为举报人保密,并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婴儿死亡报告制度
一、具有母婴保健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要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的接生登记和婴儿出生统计以及出生婴儿死亡报告制度。

二、出生婴儿死亡的,要出具死亡证明,并在48小时内报市计生局。

三、出生婴儿死亡不在医疗保健、计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由乡镇处区计生办、
村专干和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及时调查核实,依照规范进行登记并实行例会核对,通报相关单位和定期上报市计生局。

情况特殊的,要写出个案调查报告上报市计生局政法科。

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制度
一、禁止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未经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妊娠14周以上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

二、禁止个体医疗机构开展人工终止妊娠手术。

三、政策外怀孕须人工终止妊娠术的,由所属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审批。

政策内怀孕须行人工终止妊娠术的,由本人申请,经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调查核实,确属医学需要应终止妊娠的报市计生局审批同意,并由市计生局相关科室出具“准予终止妊娠手术”证明,施术单位方可施术。

四、施术单位在接诊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时,必须查验市、乡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准于终止妊娠手术”证明后方可施术,并查验、登记受术者身份证,同时做好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登记和注明政策内外及终止原因。

五、施行中期以上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机构保健机构,应定期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情况汇总,上报市卫生局,同时抄送市计生局。

市、乡计生服务站,应每月定时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情况汇总上报市计生局。


六、有关工作场所应设置“禁止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醒目标志。

七、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非法进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违反本制度的第四、第五款规定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按照本部门职责,及时严格查处,给予有关机构的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相应的行政处分,并相互通报查处结果。

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制度
一、终止妊娠药品管理,严格按照《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办法》
(鄂药管门[2002]59号)的要求和市药监部门的规范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二、终止妊娠的药品,仅限于在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在医生指导和监护下使用。

三、禁止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禁止将终止妊娠药品出售给个体诊所和个人。

四、非法销售和使用终止妊娠药物的,由市药品监督行政部门依法处理。

手术室工作制度
中国网 | 时间: 2007-05-08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凡在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进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隔离衣及口罩。

,(进手术室见习、参观,二人以内的需经科室负责人和手术室护士长同意;三人以上的需报医务科经业务副院长批准。

参观或见习手术者,应接受院方医护人员的指导,不得任意游走及出入。

,(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均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

各项急症手术的全套器材、电气和蒸气设备应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时,须经手术室护士长同意。

麻醉药与剧毒药应有明显标志,加锁保管,根据医嘱并经过仔细查对方可使用。

,(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后作有菌手术。

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之数目,并应及时收拾干净被血液污
染的器械和敷料。

,(手术室在夜间及假日应设专人值班,以便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

,(手术室对施行手术的病员应作详细登记,按月统计上报。

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感
染原因,及时纠正。

,(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作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

,(负责保存和送检手术采集的标本。

,(手术通知单须于术前一日交手术室以便准备,急症手术通知须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签字。

,,(接手术病人时,要带病历并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手术名称和部位,防止差错。

病人要穿医院衣服进入手术室。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2004-7-22 17:59 【大中小】【我要纠错】
一、必须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

二、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

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

再做污染手术。

三、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


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

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

四、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
求。

五、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

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六、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或更换,尽量减少用浸泡
消毒的器械,丝线、刀片、剪等应高压蒸汽消毒。

七、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八、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

九、每月对各项灭菌项目进行细菌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作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

十、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时数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并登记。

十一、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
消毒工作。

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m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