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
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讲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2-156-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收获。
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全面有效地备课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用一生来准备一节课。
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精心备课。
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备课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衔接、过渡自然、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总之,全面有效地备课要做到“八备”。
1、备课标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和提示的原则、方法,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堂课中去。
2、备教材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全部内容、目标和知识结构,创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
3、备教具学具上课需要教具及学具,必须提前作好准备。
教具学具必须具有实用性和辅助型。
4、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因材因人施教。
5、备教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学生特点,讲求实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6、备板书板书体现整堂课精髓,把一节课的中心内容、重难点展现于黑板上,易于学生理解,便于记忆。
7、备作业备课时应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目的是巩固当堂课的知识,是课堂的延伸。
8、备资源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本节课所涉及的现实生活资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科学性、严谨性。
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枯燥。
小学生的年龄特性,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短。
教学中要求创设良好地教学情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其次,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课堂教学主体,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
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毕竟是有限的。
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重视新旧知识有效衔接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新旧知识前后联系密切。
课前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识,课后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整理、探究、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课堂所获得的知识,还能把新旧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基础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打下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数格子、量、折、剪、拼、算等方法
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
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有效的评价和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一堂再好的课都有瑕疵。
那么,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思是必要的,评价从老师教学实施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两方面:1、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实施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2、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通过有效的评价及反思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