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近几年来,我们xx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较快,质量稳中有升,学位授权点数量大幅度增加,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是全校350多位研究生导师卓有成效工作的结果,也是各学院、各部门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同志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我代表校党委,对全体研究生导师、对为我校研究生教育作出了贡献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是我校设立研究生院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校性的工作会议,是落实学校第十三届党代会精神,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步骤,也是迎接教育部明年7月对我校研究生院进行合格评估、全面部署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对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进行了认真思考和规划。

会上,海岩同志作了很好的讲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发展研究生教育、创建研究型大学的若干重大问题。

刚才,朱荻同志、刘思峰同志在大会上作了很好的发言。

同志们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对会议工作报告、对我校“‘十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和建设计划”以及海岩同志的讲话予以充分肯定,对我校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作了客观、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会后,研究生院的同志们要认真加以汇总,并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十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和建设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我想借此机会,我再强调一下关系到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空间与制约因素我们要创建研究型大学,当务之急是发展研究生教育。

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受许多因素所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科研投入、导师队伍、学科结构以及条件保障等方面。

研究生教育和其他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研究生教育是以研究为基础的。

一般而言,培养一名研究生每年需科研经费3-5万元。

按每生需科研经费4万元计算,我校XX 年的科研经费可支撑4200名研究生,而去年我校研究生规模为2600余人,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但各学院的情况不一,一院的科研经费(万元)可支持560名研究生,而目前只有310名;二院(万元)可支持126名,现有154名;三院(万元)可支持462名,现有549名;四院(万元)可支持153名,现有485名;五院(万元)可支持348名,现有526名;六院(万元)可支持60名,现有11名;七院(万元)可支持63名,现有162名;八院、九院、十院是理科或文科学院,应当用另外的标准计算。

从前面7个学院的科研经费情况来看,一院、六院的发展空间较大,在校生不足;四院、七院的科研经费缺口较大,在校生数大大超出经费可支持学生数。

今后,各学院应大体保持科研规模与研究生规模之间的平衡,并加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经费在科研总经费中的比重,从科研上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招生规模。

从总量上看,到XX年,我校在校研究生将达到5200人,需要2亿元以上的科研经费支持。

达到这个目标不是太难,难的是要提高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经费的比重。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今后几年我校科研工作的着力点,应该继续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大力开展工程研究,同时应注意加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力度,到XX年,争取使我校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经费有较大增长。

这样才能从科研上保证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现在,部分博士生从事的科研方向很难说是学科前沿,或者局限在横向开发项目上,这种状况应逐步改变。

再看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和质量。

海岩同志对这个问题已经讲得很透彻了。

在今后的4年内,我校应净增博士生导师80人、硕士生导师250多人。

在大幅度增加数量的同时,我们必须强调导师队伍的质量。

导师对研究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不仅在业务上对研究生有重要指导,而且在思想品德、科学精神等方面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导师应该既能教学生做学问,又能教学生做人。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我们的指导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

此外,作为研究生导师,光懂得自己的专业还不够,还要了解国家有关研究生培养的要求、政策等,这样才有助于导师更好地指导研究生,培养质量才能上去。

今后,我们应通过举办“导师研讨交流会”等形式,及时将教育信息、教育发展方向和对学生的评估要求等向导师们通报,以利于导师做好研究生指导工作。

教师队伍的建设,包括引进、选留、培养提高等方面,学校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

再看学科结构问题。

有些同志在谈到研究生教育规模时,常常拿美国的大学与中国的比,美国可授博士学位的大学约300所,我国目前已有270多所,因此认为我们的培养单位和授权学科应当稳定了。

而实际上美国的大学大多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而我国大学基本上是多科性的。

因此,就学科覆盖面而言,美国大学大体是我们的3倍。

从学位授权角度看,美国一些可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几乎所有学科都可以授学位,而我校只是若干学科,而且多数还是二级学科。

美国大学授予的硕士学位中,具有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占56%作用;而我国专业学位起步晚,已设置的MBA等6种专业学位在校生只占总数的12%左右。

我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生目前还只有ME(工程硕士生)一种,这与我们的学科领域比较窄、结构比较单一有关。

因此,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我校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今后,我们要逐步发展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 (法律硕士),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努力拓宽学科领域,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实用型、创业型人才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影响,也有利于解决学校后勤设施不足的矛盾(因为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般都不住校)。

最后是后勤条件问题,特别是教学、实验用房和住宿条件,应该说我校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但仍然不能满足研究生规模发展的需要。

以住宿条件为例,到XX年,我校的研究生宿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一倍,而且档次也要提高,应当是公寓式的,最好是卧室分间,起居室公用。

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改革,要搞后勤社会化。

不改革,不搞后勤社会化,后勤问题还将继续成为制约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瓶颈。

还有学校的基本建设,也是制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瓶颈。

这项工作是学校今年提出的四个攻坚战之一,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加快进度。

现在全国的重点大学都在加速发展,我们进一步,别人可能进两步。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某些超常规的措施,如买房、合资建房、贷款建房等措施,尽快解决住房制约和教学、实验用房的急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校科研经费总量足以支持研究生规模的发展,但必须提高基础研究的含量;导师队伍和学科结构是当前制约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瓶颈;后勤条件保障必须大力加强。

因此,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问题,我们一是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促进其发展,以不断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二是要加快改革步伐,切实采取措施,改善培养条件,改进培养工作,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

这也是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

第二个问题:关于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机制我校研究生教育要积极发展,应当逐步解决好发展机制问题。

需要通过改革,建立起具有一定先导性的、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够不断适应社会需要、能够保证培养质量的发展机制。

建立发展机制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改革,需要时间,需要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共同努力。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我们当前首先要建立三个机制,一是分类指导的机制,二是质量保证机制,三是服务保障机制。

关于分类指导的机制。

海岩同志对各学院的情况剖析及分别定位,就体现了分类指导的思想。

分类指导的机制,既有按人才培养层次分类的含义,也有按不同学院和学科分类的含义。

分层次办好各个学院应是我们的基本思路。

要根据各学院的发展状况,规划不同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目前,我校各学院发展不平衡,很难一条政策打遍天下,一刀切、齐步走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分类指导。

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教育,要相对集中在办学水平比较高的学院和学科、专业,通过相对集中,体现分层次办学的思想。

这对于保证培养质量是必要的,也是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

经过前面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一院、三院、五院XX年在校博士生数占全校的80%,授予博士学位数占全校的%,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研究生教育比较发达的学院,要在深化改革上先行一步,主要通过管理体制和科技体制的配套改革,探索在研究生教育发展机制中逐步引入市场因素的途径和方法,尽快建立与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紧密结合的新机制。

研究生教育相对薄弱的学院,要针对本学院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制订相应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

同时,学校要针对各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的政策,例如,文科、理科与工科在政策上应有所区别,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以充分调动文科、理科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

关于质量保证机制。

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包括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建立符合国情、具有xx特色的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于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我校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保持和提高我校的学术声誉。

在质量问题上,我校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我们应当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建立符合实际、具有xx特色的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学术声誉。

同时,建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也是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研究生教育发展中,我们必须坚持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的方针。

通过质量保证体系,使研究生教育在保持一定规模增长的同时,提高培养质量,并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立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思路应该是,通过明确的组织体系和一定的工作流程,对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持续的过程控制和不断的改进,使这些因素朝着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方向发展,从而保证和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这个体系,应当包括三个层次和三条主线。

三个层次是指学校、学院、学科。

三条主线是指招生或水平测试、学位授予和质量评估。

学校、学院、学科这三个层次,都要在招生、学位授予和质量评估这三条线上,以不同的方式对质量保证做出贡献。

从学校和学院这两个层次上看,教育质量工作的重点应是创造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政策环境和相应的育人环境,为各学科点的教育质量保证活动提供动力和体制上的支持。

学科点的质量活动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其质量活动的重点是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提高。

这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有关政策和措施也要相应出台。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各学院、各学科一定要把建立和完善内部的质量保证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把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落到实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