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价总结报告
(提纲)
一、工程中心近三年情况依托单位基本情况
1、依托单位简介
2、中心研究开发方向、目标和主要任务
(1)组织架构、功能设置等
(2)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3)建设任务和目标完成情况
(4)建设情况的自我评价
二、工程中心科研条件及研发能力情况建设
1、研发、中试场地新建、改建和扩建以及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基础条件建设等情况
2、仪器设备和工程化装备条件配置、更新和使用运行情况
3、开展科研项目及完成情况(列举1-3 个最高级别的代表性项目)
三、工程中心人才团队建设情况
1、团队带头人组织能力及近三年最有研发成果1-2 项
2、人才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包括团队人员专业、年龄、职称层次、岗位机构、引进和培养等)
四、工程中心研究或工程化技术开发成果与运行成效
1、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能力、水平和转化效益
2、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情况(列举 3个最有代表性成果成效)
3、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建设期内申请、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
集成电路版图、新药证书、标准等)
4、产学研合作情况(列举合作成效好的1-3 项)
5、技术成果辐射、扩散能力和对行业技术发展的影响(技术溢出、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6、对外开放服务能力和效果(若有列举对外服务1-2 项)
7、中心经费投入、经费到位及经费使用情况
五、典型案例(选择 2-3 项代表性成果进行论述,可以融入人才、标准、专利、经济效益、技术辐射模式和过程等要素,达成的成果转化经济效益以及对行业技术发展和竞争能力提升作用)
六、工程中心运行管理及发展规划
1、运行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建设、执行情况
2、发展规划及保障条件
3、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及未来3年发展思路
4、对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江苏省企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考评标准及说明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
一、二、三、四、
研发条件
与能力
团队建设与
人才培养
研发产出与
运行成效
开放交流与
运行管理
1、工程中心定位5%
20% 、依托单位研发投入、仪器设备与场
10%
2 地
3、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5%
4、
团队规模,设有人才站点类项目工
10%
程中心可适当加分
15%
5、结构层次5%
6、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15%
50% 7、新产品销售额及占比25%
8、专利等知识产权10%
9、产学研合作10%
15%
10、内部运行管理5%
一级指标
研发条件与
能力
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研发产出与运行成效
二级指标
工程中心定位
依托单位研发投入、
仪器设备与场地
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
团队规模
结构层次
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
新产品销售额及占比
指标说明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符合工程中心的功能定位
依托单位研发投入保障工程中心正常运行。
重点考核依托单位对工程中心研发经费(包
括科研工作经费、人才培养与引进经费、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更新经费等)投入
额,经费比重情况,经费投入机制是否顺畅有效;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及近年更新情况,
中试生产线、场地及其他配套设施情况。
重点考核工程中心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数量、级别、经费额、项目与研发方向
的一致性,项目完成情况等。
人才团队规模能满足工程中心发展需求。
重点考核工程中心专职研发团队(不少于
20人)、工程化团队规模,人才引进与培养情况,设有人才站点类项目工程中心可
适当加分。
人才团队的结构与水平能够支持工程中心发展。
重点考核工程中心人才队伍年龄结
构、岗位结构、学历结构、技术职称结构等合理性,技术带头人组织能力及研发水平,
团队素质与层次等。
重点考核工程中心研发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数量与水平,包括国家相关部门
或行业(组织)认定的专有技术、新产品及其他代表性“三新”成果。
重点考核工程中心开发的新产品在评估期内实现的销售额及在依托单位总销售额中
所占的比例。
(新产品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
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
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专利等知识产权
产学研合作
内部运行管理
重点考核工程中心申请和授权的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主持或参与制修
定的技术标准以及其他知识产权(如新药证书、新农药证书、农业新品种、软件著作
权、专有技术等)。
重点考核工程中心产学研合作机制,产学研项目的数量与质量,合作单位的数量与行
业水平,吸引高水平人才客座研究情况等。
重点考核工程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内部人员考核、激励等机制,项目的组织
方式,研发体系的构建,科研资料、数据的积累和归档等),主管部门要求的各项相
关管理工作完成情况,中心品牌建设及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