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基础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基础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基础————————————————————————————————作者:————————————————————————————————日期: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基础-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基础毋茜杨哲张子俨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部分,如何可持续的运用当地自然、文化资源实现当地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今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运用相关文献搜集的方法,分析总结出生态旅游一些相关的重要理论基础,以期对生态旅游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性借鉴。

一、理论基础(一)可持续发展1、经济社会背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

“上个世纪,世界经济呈现出有史以来最好的状态,从1950年到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了6倍”。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口增长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预计到2050年,人口将达到96亿。

这种改变会导致很多资源供应不足。

然而,这些问题不能完全被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解决。

现实是,我们已经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破坏了环境和生态。

截止到2002年,人类已经消耗了50亿吨的自然资源,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到2020年,我们将需要80亿吨的自然资源。

在2030年我们对能源的需求将比现在高出50%。

如果每个人利用资源的方式不改变,我们将至少需要三个地球,但不可改变的是,我们却只有一个地球。

因此,如何能够在不牺牲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实现长期经济发展,既能够适应当前的资源需要而又不损害未来的需求,这个课题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2、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长期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保持平衡的发展方式,我们称作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目标,它还是人类发展尤为重要的方法。

很多机构已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原则。

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提出至今已经有几个世纪了,但直到1987年,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才定义可持续发展为“以不损害后代的需求而适应当前的需求”(Our Common Future, 1987, p. 43)。

这份报告用到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可持续性”这样的术语,强调了社会公平,经济生产率和环境质量之间的联系(Hopwood, B., Mellor, M., Oacute;Brien, G, 2005)。

进而,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指导性的原则被很快用于许多领域,并且,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在很多领域定义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的细节(Shiva, 1992; Drummond Marsdem, 1999; Jiang J, 2008; Dale, 2001; Overton, 1999; Boff, 2003)。

主流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分为三个部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图1),它们被描述成很多种形式:支柱、同心圆、连环圈(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Report of the IUCN Renowned Thinkers Meeting, 2006)。

我们应当保持这三方面的平衡性(Sirakaya, Jamal, and Choi, 2001)。

社会和经济元素的交叉是形成社会公平的基础,必须要考虑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利益,同时社会的稳定发展也依赖于环境资源和服务。

然而这三者的交叉点在于可持续发展(Tom Theis and Jonathan T omkin, 2013)。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护环境,以至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应当维持三者的平均水平,并且三者的关系应该是平衡的。

3、可持续性发展旅游业旅游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旅游一直是发展的重要、积极的战略之一。

可持续发展旅游产生的背景于两个方面,首先,像其他产业一样,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也快速蓬勃的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旅游产业也会通过对水、噪声、空气,以及对土壤、海滩的侵蚀等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Wilkinson, 1989; Buckley and Pannel, 1990。

人们已经以3S (太阳、海洋和沙滩)为主的旅游转向新的旅游内容,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以自然相关的旅游需求也大大发展起来。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定义了可持续发展旅游的概念:“可持续旅游的发展适应了当下旅游者的需求,和东道主国家保护和加强环境的需求。

这种方式可以使经济、社会和审美需求达到一致平衡,保持文化完整性、生态生物多样性等。

可持续性旅游可以保持当地环境、当地居民、文化的和谐”。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可持续旅游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普遍特征(Blamey, 2001),因为它建立在不以牺牲后代资源的前提下(France, M.F.M, 2010)。

因此,可持续旅游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产业。

目前,可持续发展旅游这个概念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并被官方的机构和组织承认。

比如欧洲委员会(The European Commission)已经规定生态旅游作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Ibid, pp.11-13,19)。

然而,可持续旅游产业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UNESCO, Teaching for a Sustainable World, 2010),和一些相关的术语包括:负责任的旅游、绿色旅游、民族旅游等(KIMURA Hirotsune, 2011)。

这些旅游内容并不一样,他们的旅游形式一般是以小规模的可持续活动为特征的。

(二)生态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爱瓦特·鲍尔丁首次提到了生态经济学这个概念。

生态经济学涉及到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解决时间和空间上人类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Anastasios Xepapadeas, 2008),生态经济学的目的在于改变生产、消费的模式,更加有效率的运用资源,研究生态和经济的合并,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的二者的复杂关系。

除此之外,生态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战略性部署的经济发展方式,它强调用生态意识进行可持续发展(Sderbaum, P., 1999)。

生态经济学三个相互依存的目标为:可持续规模、公平的分配和有效的配置(Costanza, R., Cumberland, J. H., Daly, H., Goodland, R., Norgaard, R. B., Kubiszewski, I., Franco, C., 2014)。

(三)自由市场环保主义自由市场环保主义强调市场作为解决环境的有效办法。

一些学者认为自由市场相对于政府来讲可以更加成功的解决环境问题(Stroup, R, 2008),比如限制来访者的数量(W.L., 2008)。

就像其他产业一样,生态旅游源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很多旅游者已经倦于大众旅游,在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影响下,他们渴望更多的原始生态旅游,在这样的前提下,生态旅游到来了,那些从事生态旅游的公司为了更加具有竞争力,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因此,在自由市场环境下,不仅自然和文化被得到保护,生态旅游市场也被规范化。

由泰瑞. 安德森(T.L. Anderson)和唐纳德. 利尔(D.R. Deal)所著的《自由市场环境主义》是将自由市场和环境保护两个观念结合的重要著作。

作者认为,我们需要运用激励的方式、市场的方式以实现我们想要到的。

作者还举例说明自由市场环保主义如何解决资源缺乏和环境问题:比如土地、水、海洋、资源浪费、全球气候变化等。

(四)生态承载力旅游是采掘业(Bryan, 2003),数量和容量决定了旅游的基本行为。

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提出了承载力这个概念,并且认为一个地区的承载力可以根据该地区的粮食资源来决定,进而,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根据土地退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等概念把承载力应用到人类生态学(Wang, X., 2010)。

国外的研究主要以物种生态力的角度定义生态承载力(Bailey J.A. etc, 1984),包括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属于野生动物管理的范畴,指的是物种与环境的平衡性,且不受干扰。

(A.C.smaal, T.c.Prins et, 1998)认为生态承载力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由特殊生态系统所支持的最大物种。

(Andrew, T. Hudak (1999)认为在特定时间内由植被产生的最多的物种。

总之,生态承载力强调和维系自然资源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生态旅游在这个部分,我将介绍一些生态旅游相关的理论,比如:概念、特征、积极的影响以及有争议的观点。

生态旅游是目前全球旅游产业发展最快的部分(Roberts and Thanos, 2003; Place 1998),是可持续旅游业的子组成部分(Weaver, 2001),被公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Sharpley and Telfer, 2002)。

至今,许多国家已经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BD Buchsbaum, 2004)。

生态旅游可以保护自然、文化遗产,通过当地居民的参与,给游客带去生态旅游经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长期的解决方案(Wall, 1997; Alexander&Whitehouse 2004)。

生态旅游包括乡村旅游、自然旅游和文化旅游(图2)。

除此之外,以目的地划分,生态旅游还可以被分类为山脉荒野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城市生态旅游、国家生态旅游(Gibson, Dodds, Joppe and Jamieson , 2003; Higham and Luck, 2002; Zhang and Ma, 2006; K BUNRUAMKAEW, 2012),这其中,城市生态旅游是新兴的发展趋势(A Gioson, 2003)。

(一)概念出于不同的观点、标准和侧重点,生态旅游至少有85个方面的定义(Fennel,2002),包括关于生态旅游的动机,用户的动机,存在的规模、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提供服务的质量等(Ross, S., Wall, G, 1999)。

塞巴洛斯·拉斯奎林(1987)首次提出生态旅游具有的两个方面:即关于观光游览和自然景物的旅行。

他建立了生态旅游概念的基础框架,在此基础上,其他学者进行补充和修改。

1、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基础,出于学习、研究和观赏自然风景和野生动植物目的,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并提供环保教育(Boo, 1991b: 4)。

2、”可持续发展的”和“可持续发展”开始出现在一些生态旅游定义中(Forestry Tasmania, 1994; Richardson, 1993;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Tourism, 1994; Lindberg McKercher, 199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