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护理体会
标签:颈椎病;护理
颈椎病属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它属于颈椎退行性变的病变,多由于椎间盘、小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引起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压迫和刺激脊神经根、脊髓和椎动脉产生相应的临床症候群。
颈椎病的X线表现以C4~6为明显,椎体缘及上关节突骨质增生,椎间孔变上变形,椎间隙变窄,椎管狭窄,颈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突者,直接引起临床上头晕、头痛、颈部僵硬、活动不利、双上肢麻木等症状。
脑血流图显示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1颈椎病的护理
首先从心理及饮食上对患者采取护理措施,患者在得知自身病情后,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担忧等心理,甚至害怕死亡。
这样导致生理系统的功能也出现障碍。
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情况,护士应用护理医学的观点,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鱼类及乳制品等含钙高、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其次进行有目的功能锻炼,早期预防更好。
起居有常。
尤其是清晨进行室外功能锻炼,适当局部扭转运动和拍打局部,以达到颈椎部位活动理气祛瘀目的。
协助药力更好发挥药物疗效。
有效地改善脑血循环和舒筋活络的作用。
当然锻炼是适可而止,切忌过度反而造成新的损伤。
2体会
护理得当对本病的康复有很大作用。
功能锻炼尤为重要。
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配合医生做好治疗的每个环节,了解治疗本病的全过程,才能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护士依据患者的复杂情绪,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护理,如到病房与患者交流,介绍疾病的防治知识以及患者自身的病情。
有些患者对保守治疗存在怀疑的心理,在实施治疗前护士影响患者说明治疗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有效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患者观看其他患者的治疗过程,打消患者疑惑的心理。
在实施牵引时护士应注意保证牵引装置的稳固、安全、有效,保持牵引力及方向的正确性,保持牵引效应。
在牵引过程中观察患者呼吸、感觉及血液循环的情况,如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要及时调整牵引装置的重量。
如果患者的症状进一步恶化,应立即停止牵引,对症处理,卧床休息。
在给患者按摩颈椎时,手法要轻柔,力度要刚柔相济,按摩重点放在颈部以及患者的疼痛点上,1次/d。
嘱患者呼吸要均匀,全身放松,必要时与患者交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打消患者的顾虑,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给药前要讲明药物的注意事项,嘱患者用药要合理,随时患者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颈椎病复发率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防范。
患者所住房间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温、湿度要适宜,在活动中要纠正不良坐姿以及体位,座位时要端正,应将后背挺直,保持颈部的平直水平。
保持正确睡姿,取低枕仰卧位,颈椎后缘增生者,可适当增高枕头。
黄韧带肥厚及钙化者,应采用低枕头。
颈椎曲度变直者,可在颈椎下垫一小枕。
注意避免风寒湿邪侵袭,特别是冬季要保暖,夏季勿着晾[1]。
患者应加
强营养、食一些补益气血、滋养筋骨的食物,坚持每日运动以便巩固疗效。
方法如下:头向前低然后向后仰、左右转动连续4个动作为1组,每次可做10~20组。
颈椎病术后要平卧6 h后才能翻身,在护士的帮助下给患者翻身,1次/2 h。
翻身时要有人用双手扶住患者头颈部并轻轻牵引,以轴型滚动的方式翻身,让颈、胸、腰椎体在同一轴线上。
首先将患者双膝屈曲,一只手放于患者肩背部,另一只手放于臀部,向一侧翻动,用枕头垫于背部。
变换体位时,可从左45°、平卧、右45°,逐渐过渡到60°。
嘱患者自己不能强行翻身,以防颈椎用力不当或扭曲致人工颈椎间盘滑脱。
卧床患者骨突处予以保护,骶尾部垫水波纹垫,预防褥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悦华.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研究进展.中华现在护理杂志,2010,16(5):619-620.
(本文编辑: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