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9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解

29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解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杭州市江心岛实验学校曹爱卫上课学生: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四(3)班学生上课地点:杭州市景城实验学校学术报告厅上课时间:2009年11月13日上午8:30-9:10课前游戏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天,好吗?生:好!师:我来做个小调查,咱们班的同学中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的请举手?(有四分之一左右同学举手。

)师:我们班外地来的学生们很多。

今天来我们学校停课的老师也有很多来自外地,作为小主人的我们能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介绍的时候,要介绍自己的名字,来自哪里,最好能用一句家乡话欢迎大家,当然,你实在不会讲家乡话,那你也可以用普通话表示欢迎。

好吗?生:我叫张小红,“欢迎大家来杭州”。

(生用杭州话,掌声)生:我叫梁声,欢迎大家来杭州。

(普通话)生:我叫汪一宏。

欢迎大家。

(用宁波话说)。

师:(重复学生的宁波话),不错。

师:同学们,离上课还有2分钟,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把你看到的知道的大声说出来告诉大家,好吗?看谁的知识最丰富。

(看录像,跟着图片同步说:登上月球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电话;高速火车;火箭;互联网;机器狗;电脑;视频聊天。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

这些事物都是在20世纪发现或发明的。

那你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生:100年。

师:哪知道20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吗?生:1900---1999。

师:还有不能的说法吗?生:1991---2000。

师:对,对一个世纪的记时有这两种方法。

我们现在生活在哪个世纪?它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生:21世纪师: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生:2001----2100师:还有另一种计法?生:2000----2099。

师:明白了世纪的概念,又见识了20世纪这么多的新事物。

我们可以上课了吗?生:可以。

课堂教学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指黑板上板书)——生读:呼风唤雨的世纪师: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路甬祥爷爷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写的。

知道他是哪里人吗?生无一人举手。

师:没有人知道?没关系,老师来告诉你们,路甬祥爷爷是我们浙江慈溪人。

作为浙江人的我们感到骄傲不骄傲?生:骄傲!师:是的,老师也感到很自豪呢!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们先一起来交流一下词语自学的情况。

(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把音读准确。

(生自由读)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我们专心听,如果他读得不准或不对的,等会儿我们帮他指出来。

指名一生读。

“远洋船舶”读成“远航船舶”。

师:他读得很认真,要表扬。

只是一个地方出现了小错误,谁听出来了?生:他把“远洋船舶”读成“远航船舶”。

师对读错的学生:你能再读一遍吗?生再读“远洋船舶”,非常准确。

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再指一生读,把“潜入深海”的“潜”读成了第三声。

师马上板书“潜”,并标注拼音。

师;“潜”是第几声?生:第二声。

师:要把第二声读干净。

一起读。

生齐读“潜入深海”,读得准确。

师:听得出来,同学们词语预习得比较充分。

那本课中的词语,哪个你知道大概的意思?生:“依赖”就是依靠别人。

师:用找近义词的方式来理解,好的。

其他同学呢?生:“远洋船舶”就是到很远的地方去的船舶。

师:是的,“远洋船舶”就是在大海洋里航行的船舶。

生:“潜入深海”就是深入到海底最深的地方。

师:对极了!生:“出乎意料”就是想象不到。

师:超过了自己的想象,是吧?生点头。

生:“呼风唤雨”以前就是神仙就是想到风来就风来,想要雨来就雨来(听课老师笑)。

师:对,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生:“农耕社会”就是农民靠耕种生活的社会。

师:那家看到过什么是农耕社会吗?(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图片)大家看,这是一幅农耕社会的写照图,你们仔细观察,农耕社会里,农民使用的工具是如此的——生:简朴。

师:简朴是形容人的生活的。

应该是简陋或者——生:简单。

师:对,简单。

农耕社会里人们只能靠天吃饭,假如连续暴雨,老百姓可能——生:颗粒无收,忍饥挨饿。

师:可能还会居无定所,流离失所。

是吧?生:是的。

师:大致理解了词义后,让我们再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

生再次齐读词语。

师:课文说,20世纪是个——(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出示第二自然段,引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生接: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生接: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这一问一答中,你发现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生:这是一个设问句。

师:知道什么是设问句吗?生:一问一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师:准确的说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设问句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一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师: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曹老师发现很多同学提出了一个共同的很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边说边在课题后打上一个大问号)除了这个问题,我想请你们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你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

谁愿意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指一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

不过,有一个地方要注意,谁听出来了?生:是“超过”不是“超越”。

师:对,读课文我们要字字准确。

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遍,注意读准确。

生齐读带“超过”的句子。

师:围绕这段话你能提哪些问题?请你在书上做上小记号,也可以写一写关键词。

师巡视,点拨“可以从词语中去发现问题”。

师:经过思考很多同学又有了新的问题,谁先来交流?生:发现了什么发明了什么?师:很好,想知道20世纪的发明和发现具体有哪些,是吗?(板书:发明发现?)生:靠什么来发现和发明?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课文哪一句其实就已经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了?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对提问的学生:你明白了吗?该生点头。

生:那些发明和发现使人们有了哪些改观?(板书:改观?)师,好,同学们都能抓住关键词来提问,非常好。

你们关注到课文中的泡泡了吗?(出示泡泡:“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的?)师:课文的泡泡也可以帮我们提问的。

读一遍这个问题。

生齐读: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师(指黑板上):这么多的问题都是同学们自己提出来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发现’和‘发明’具体有哪些?”请默读课文,把你找到的句子划出来。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回了解。

师:课文中的“发现”和“发明”有哪些?生读:发现是“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发明是“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你为什么认为上面的是发现,下面的是发明?生解释不清楚。

师:为什么这么分?能告诉大家理由吗?谁能帮他?生1:发现是不了解的东西,发明是人类创造的东西。

生2:深海原先是有的,不是发明创造出来的。

生3:发明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以前没有的。

生4:因为“月球”、“深海”、“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原子核世界的奥秘”这些都是原来就又得,是人们发现的,“电视”、“程控电话”这些原先是没有的,后来人们造出来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相当准确。

曹老师也去查了词典,词典里是这样阐述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出示“发现”和“发明”词典中的意思,请一生读。

师:“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表面看上去很相近,可仔细推敲,却差别很大。

正如前面这位同学所说,“发现”是看到或找到原先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点红“看到或找到”),“发明”是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点红“创造出来的”)。

师:我这儿有两个句子,你能来选一选,填一填吗?出示填空:1、人们登上月球前()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月球上没有生命。

2、人们为了()海洋深处的秘密,()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填一填。

生自由读,填空。

师:谁来填一填?分别请请两位学生个别说,均选择正确。

师:通过词典中词义的验证,我们知道刚才这位同学没有分错。

那么就请男生读“发现”部分,女生读“发明”部分。

男女生分读。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个句子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生:一个在表达发现,一个在表达发明。

师:是呀,那是怎么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呢?就是在写出来的时候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生:他们用了举例子的方法。

师:对,路甬祥爷爷为了让我们对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有真切的认识,举了大量的例子。

(板书:举例子)还有什么特点?生读: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师:你把句子读了一遍,那这个句子表达的特点在哪里?生说不出来。

师:我们把她刚才读的句子再读一遍,一起来体会体会。

生自由读。

师:再读后,你发现了什么?生:结构很对称,都是“怎么样什么东西”。

师:是呀,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用词很精妙,不同的事物用上不同的动词。

板书:用词精妙。

师:这么美妙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是呀,作者不但用词精妙,而且举了很多例子,让我们对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有了清楚的认识。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么美妙的句子。

学生齐读写“发现”和“发明”的句子。

师:20世纪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外,还有其他的“发现”和“发明”吗?生:电脑和移植手术。

生:霓虹灯广告出现在巴黎大街上生:发现了青霉素。

生:发明了空调。

生:还有试管婴儿。

……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非常多,老师也去找了一些,你们看——(出示)20世纪的发现:电子、X射线、放射线、维生素、青霉素、激光、DNA、太阳风……20世纪的发明:计算机、人造卫星、核武器、空调、洗衣机、霓虹、冰箱、立体电影、数字音乐、无线电、塑料、试管婴儿、石英钟、拉链、圆珠笔……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生:多!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仅仅是课文中提到的和老师列出来的这些吗?生:不是。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生:省略号。

师:是啊,省略号说明20世纪的发明和发现还有很多很多!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选一至两种发现和发明来说说吗?学生迟疑。

师:让我来帮帮你。

出示词语:普及制造发射使用发射开启欣赏师:看着这些词语,结合上面的发明和发现慢慢想。

生:20世纪发射了卫星。

生:20世纪发明了计算机。

生:20世纪,人类普及电脑,使用冰箱、空调等。

师:仿着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语言学习的方法。

20世纪,我们拥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在古时候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和20世纪之间这种巨大的变化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3-4自然段,找一找。

师: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刚才我们说过了。

假如老天爷不高兴,人们就得——生:挨饿。

生:人们就得受苦。

师:是的,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

那时没有——(生接读,下同)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