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计划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享受读书的快乐,为孩子一生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
阅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提高听话、说话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量,增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识字量,加强阅读理解能力,使课内与课外的知识能够更好地相结合。
二、阅读目标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养成爱书、爱读书的好习惯。
2.通过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3.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能够利用工具书主动识字,学会通过上下文理解内容。
4.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三、具体措施
1.上好每周一节诵读课
为了让学生在诵读课上确有收效,本学期将采取以下措施。
⑴诵读经典名篇,由老师推荐给孩子。
每节课老师选好篇目,做好导读工作,声情并茂读给学生听,时间大约是10分钟,然后指导学生阅读。
⑵每节诵读课在理解重点词语、句段、把握主要内容上重点指导,指导学生复述自己阅读的故事。
每周诵读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在诵读课上的读书收获回顾之后,写在读书笔记本上,内容可以是“好词佳句”,也可以是“美文片断”,可以是“内容摘要”,也可以是“读后感”,要求一学期之后,几种形式都要尝试着写几次,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全班展览。
2.营造书香班级
⑴充分发挥老师的榜样力量,每天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读书。
⑵设立班级读书口号“走进教室就看书”,要求每个同学无论是早晨还是中午,走进教室就看书。
⑶建立“班级图书角”
学生每人至少带一本图书,贴上姓名标签。
由学生自己选出图书管理员,并制定借阅制度。
借阅者到管理员处登记,约好还书时间为一天,不允许拿回家,保护好书籍。
3.养成每天读书30分钟的习惯
利用读书笔记作为读书情况记录本,记录每天自己所读书的书名、时间、页数(或大约字数),并请家长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例如遇到不懂的词语是否查字典,读书是否做到边读边思考,是否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等),写上评价,保证每天三十分钟的读书时间。
4.每节课前大声背诵古诗2分钟,每天晨读《日有所诵》,要求做到:
(1)姿势正确:两手持书,头部和身体正直,书和眼睛有适当距离。
(2)发音清晰准确。
(3)朗读中能注意语速、语调。
(4)能表现自己的情感。
5.开展“我和父母共读书”活动
(1)利用家长会,把一些家长好的做法介绍给他们听,让家长懂得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让儿童在成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回家读书半小时中,可读书父母听,读完给父母讲个章节、片断,父母评价;可与父母共读书,互相交流;可听父母讲故事,互相学习。
皆可留照片资料。
四、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