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中年级童诗童话教学的实践及研究报告

小学中年级童诗童话教学的实践及研究报告

《小学中年级童诗童话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摘要: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文学教学”或适合于小学生阅读欣赏的童诗童话创作教学活动,正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有效载体。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情感与人格发展关键时期与敏感期,情感细腻、联想丰富,心灵纯洁,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关键发展期。

通过儿童诗歌和童话教学创作活动,提高学生提炼素材、创设意境、品味言语、运用语言等作文能力,而且在这样一次次的实践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准确优美的语言运用和欣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童诗童话教学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将我们带入了科学技术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经济时代。

同时,科技进步必然会推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同步发展,并使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对小学阶段的文学教育而言,其对学生的发展目标的设想也必须紧跟时代价值观念变更的步伐,在满足社会的工具性目标的同时,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撒下人文精神的种子,并促成其生根发芽。

以“让童诗童话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让儿童文学唤醒沉睡于孩童心灵深处的善性”为理念,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教育。

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文学教学”或适合于小学生阅读欣赏的童诗童话创作教学活动,正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有效载体。

师X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泉根曾说“一个人的素质高低恰恰是体现在人文素质上,而人文素质体现在他的文学修养上。

文学素养可以说是涵盖了一个人的各方面的素养与修养,正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最终体现。

而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又正是其童年时代从儿童文学的接受、理解开始的显然,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转轨以及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等跨世纪的工程中,儿童文学的普及教育将有不可替代的功用……”因此,王教授大声疾呼:“为中国的素质教育计,为亿万少年儿童的发展计,儿童文学应尽早独立出来才好!”同时,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情感与人格发展关键时期与敏感期,情感细腻、联想丰富,心灵纯洁,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关键发展期。

而儿童文学与诗歌等人文精神的载体也充满了情感的空灵与丰富的想象。

尊重情感的自由,才能有真挚的情感抒发,而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而获得广泛的社会化的情感共鸣。

显然,人文教育需要从小学阶段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撒上人文精神的种子。

叶澜先生曾讲过要让中小学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从工具性的学习活动回归到生命的真实境况中来。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上个世纪90年代,同志先后发出要重视“三大件(长篇小说、电影、儿童文学)”和“出版更多优秀作品,鼓舞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指示,既极大地鼓舞了辛勤耕耘在儿童文学园地的广大园丁们,也吸引了一批成人文学家们加盟儿童小说创作,同时,在中国作家协会、各地作协和少儿出版机构的大力支持、扶植和培养下,陆续涌现了一些有才华的青年儿童文学新秀。

进入新世纪的最近三两年,中国儿童文学更是跨入了艺术探索的新时段。

X扬人文精神和儿童生命关怀的儿童文学写作成为主流。

近几年来,大部分作家坚持严肃的人文写作姿态,他们的创作以关注儿童的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为立足点,以古典主义的情调、浪漫主义的语言、现代的儿童观来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极力X扬作家的理想主义和个性主义,把幻想的、唯美的、纯净的儿童本质还给儿童,让儿童在符合自己思维和想象力的空间里寻找快乐。

这种占主流地位的儿童文学创作不排斥儿童文学的游戏意味,更不放弃人文关怀的承诺,既关注儿童的当下生活,也关注儿童的历史生活,还勾画儿童未来的生活蓝图。

有人称这种创作为“人文写作”,其内涵是X扬一种更为广阔和深远的人文关怀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在写作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针对这一建议,笔者认为在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可以尝试儿童诗和童话的写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首先是他们极富想象,令人忍俊不禁的无忌童言,让他们常常不经意地流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性来;再次,他们持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形象思维异常活跃,那好奇的眼睛,纯真的心灵常常在大自然中,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捕捉、发现和探索,然后不经意地去表达能打动他们心灵的东西。

第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如今三五岁的孩子,在家长、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会背很多古诗、儿歌和儿童诗,初步养成了读诗的兴趣,初步领略了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

进入小学后,识字量渐加,在大量诵读琅琅上口的诗歌后,让他们尝试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儿童诗和童话的写作,不会是件困难的事。

因此,课题组成员认为在小学阶段适当开展儿童诗和童话的教学和写作活动,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音乐感、节奏感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1、开设儿童文学欣赏课和创作课,构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2、创立儿童文学社,为学生儿童诗歌和童话的创作提供平台。

3、把教学成果和学生作品集结成书,汇编《童心写真》。

4、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欣赏、写作能力高于同年龄水平。

5、能把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用诗的语言和形式记录下来。

6、能根据要求编写童话故事。

创作的主要方式有:(1)看图编童话故事。

(2)根据所给的词语编写童话故事。

(3)续编童话故事。

(4)自由想象创作童话故事。

(二)研究内容通过儿童诗歌和童话教学创作活动,提高学生提炼素材、创设意境、品味言语、运用语言等作文能力,而且在这样一次次的实践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准确优美的语言运用、欣赏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步骤(一)研究对象:三年级3个班的学生和四年级3个班的学生(二)研究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实施行动方案。

(三)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04年6月――9月)(1)确立实验班和实验老师。

(2)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建设一支具有文学素质的教师队伍。

(3)拟定实验方案。

2、实验阶段(2004年10年――2005年9月)(1)开设童诗童话欣赏和创作课。

(2)指导学生创作儿童诗歌和童话故事。

3、总结阶段(2005年10月――11月)(1)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2)把学生的作品编写成《童心写真》作文集。

(3)撰写结题报告。

五、具体操作措施和策略操作措施:(一)培养教师童诗童话教学的真正落实和成功开展,关键在教师,只有建设一支能够胜任教学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教学创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为此,我们制定了“请、学、研、写”的教师培养方针。

“请”即邀请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及儿童诗教学上有建树的老师到学校进行讲学指导;“学”则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儿童诗和童话创作理论、教学方法、儿童文学史等的学习;“研”就是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规律、经验,交流学习、教学心得,以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理论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及相互沟通等能力。

“写”就是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

(二)营造氛围我们在2003年就成立了儿童诗歌和童话故事写作兴趣小组,开始了童诗童话教学改革,已经有多篇学生习作在各级报刊发表。

学校的阅览室特为学生订阅了几十种少儿报刊,每天中午开放2小时,这里成了学校最热闹却又最宁静的“活动室”。

据负责借阅的老师统计,每天到阅览室的人均占全校的30%以上。

每个课题组成员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引进大量的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

通过背诗星级评比、读书笔记摘录、读书交流会、诗歌朗诵会、童话故事大王比赛等各种读书读报活动,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这些活动为课题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1、开辟班级专栏在班级的黑板报或墙报中开辟一角为收获园,每天更换儿歌、童诗或童话,要求学生熟记或背诵,也用来展示班级同学的优秀作品。

2、布置童诗画廊把儿童诗和童话与学校的儿童画特色结合起来,用文配画或画配文的形式布置在走廊中,并且定期地进行更换。

3、评选作品大奖每学期对学生发表于报刊上的诗歌和童话作品进行评奖,进行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

4、举办校园文化节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节,开展诗歌和童话创作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教学观摩活动、童话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邀请电台节目主持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到场进行指导或评判。

(三)立足教研1、开展教研活动课题组内定期开展相互研讨的教学活动课,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教课,既可以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示X和指导作用。

2、邀请专家,指导实践在实验阶段,我们将不定期邀请江山市教科室、教研室的专家和课题组顾问来校进行指导,上示X课,作专题讲座,对课题方案作进一步科学、规X 的调整,并对实验过程作悉心指导。

具体做法:(一)童话创作教学:1、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童话的突出特点,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没有童话。

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是编写童话的主要核心。

孩子们的想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

他们所想象的内容一般是以具体的东西作为依据,如拿扫把当马骑,拿长板凳开火车,看见月儿说像小小的船,还能想象到自己可以在月亮上做游戏……一旦失去了这些具体的东西,他们的想象就丰富不起来了。

所以我们因势利导,利用图片、实物等较直观的教具来引导他们先仔细观察,并教会观察的方法。

如有次序地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重点等。

注意了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儿童的头脑中“存储”的感性材料多了,思维打开了,想象的内容就丰富起来了。

2、遵循从说到写的过程。

在每次动手写童话之前,我们都安排学生先说后写。

因为在口头编写的时候不会受到汉字的约束,让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且,还可以让老师在听的时候能及时点拨,用时也会发现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如何。

口头编好了,写下来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说的方式主要采用语言训练的大面积说,不局限于几个学生,全班个个说,大声说,大胆说,同桌说,自由说,能干的可以边说边演,形式不限,只要人人开口说,内容越标新立异越好。

为了调节气氛,还可以全班发挥集体的作用,一人说几句,边说边补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共同完成一个童话的编写。

3、采取多种有趣的训练形式。

(1)续编童话故事续编童话故事是培养想象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根据童话的内容,学生通过想象,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构思新的故事情节,在中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童话的结尾可以用来给学生进行训练。

最常用的以《狼和小羊》、《坐井观天》为多。

在教完《坐井观天》时,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果青蛙跳上了井口,哪又会怎样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青蛙跳出井口来发现农村已经大变样了,到处是新楼房,家家屋前是花园,屋后是果园,它迷路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