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中作文素材:时评文与作文素材

2019年高中作文素材:时评文与作文素材

高中作文素材:时评文与作文素材素材一【编者按】科幻片常常用匪夷所思的虚幻场景、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技,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身临其境的心灵震撼,有时可以激发人们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期待和种种遐想,2019年春节期间上映的国产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即为此例。

影片不仅刷新了票房纪录,而且成为了舆论焦点,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影片引发争论并非坏事,争论本身就是轰动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艺作品引发争论就意味着观众更高的期待和好评。

《流浪地球》,争论意味着更高的期待(题目即是论点,具有思辨性。

)①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不仅引发观影热潮,而且成为舆论焦点。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部票房已经突破20亿的《流浪地球》。

(开门见山,引出话题。

)②电影一开场,就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叙事。

太阳将要发生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去往比邻的星系。

电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一段旅程中。

叛逆少年离家出走,却最终在父辈的感召之下完成成长,几经曲折成为让地球从木星引力中挣脱出来的英雄。

以宇宙为背景的宏大设定,配合上太空场景、灾难景观、工业风格、热血少年,让发生在这样一个舞台上的故事颇具观赏性。

(概述影片情节,突出其与众不同的科幻色彩。

)③然而,在刘慈欣的小说原著中,电影讲述的故事,只是地球路过木星时的几小段文字而已。

小说中这样的设定,也给了“中国科幻”一个宏阔的背景。

设想一下,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一代人都不过是一瞬间,这真可谓是星辰大海的征途,期间该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说漫威的宇宙是多时空的超级英雄,星球大战的宇宙是翻版的地球政治,充满幻想的趣味;那么《流浪地球》的宇宙,则是一种时间性的宇宙、发展着的宇宙,更能体现人类的灵长,也更具有科学的色彩。

(比较论证。

与其他同类影片比较论述《流浪地球》这部影片构思的独特之处。

)④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后在大屏幕上,能看到移民中“飞船派”和“地球派”的争吵,能看到地球冲出太阳系后的漫长漂泊,能看到这个想象家园中社会、文化、心理和伦理的改变,也能看到人类在壮丽的宇宙迎接文明的又一次曙光。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故事,更是一个能够不断拓展想象力边界的舞台。

《星球大战》已经拍了10部,《异形》系列也已经有8部,《流浪地球》能否成为一个系列的开启呢?从这个角度看,说这个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的电影世界,倒也不算过誉。

(重要性分析。

运用排比句式指出《流浪地球》所带来的影响难以估量,潜力无限。

)⑤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刘慈欣最擅长的,就是对于超越一个人乃至一代人的巨大时空的勾勒。

在这样的设定中,时空才是主角,人和故事都退居其次。

类似《流浪地球》的作品《超新星纪元》如此,甚至是名著《三体》也是这样,这样的小说是很难被视觉化的。

而作为从小切口进入的电影,《流浪地球》应该是一个具体的故事,是宏大时空中一次充满故事、充满人性的讲述。

客观来说,在这方面,电影做得还不够。

正如不少批评意见所说的,情节中有不自然的转折,拯救地球的点子更像是“中二少年”的灵光一现,人物内心成长的轨迹有些生硬,关于“希望”的抒情也难免尴尬,甚至还存在一些科学上的硬伤。

应该说,电影《流浪地球》不应是也不可能是小说的翻版,而应该是一次相得益彰的再创造。

从这个角度看,那些对电影情节和人物的批评,也就绝非吹毛求疵了。

(与原作小说相比,指出影片的情节、人物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不断完善。

)⑥而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

在春节的北京地下城,街头张贴着“福”字,孩子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济宁、上海、杭州的路标宛然。

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比如,西方科幻经典《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地球在一开始就被爆破;而《流浪地球》中,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逃亡。

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论述《流浪地球》令很多人期待的原因: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⑦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源于强大的文化体系的支撑。

刘慈欣的《三体》、郝景芳的《北京折叠》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从《我不是药神》到《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佳作,在抬高电影创作品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

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

(重要性分析。

指出影片《流浪地球》走红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强大的文化体系支撑的结果。

)⑧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

比如,贵州山区中的“中国天眼”,就让人产生强烈的“科学感”,成为春节期间旅游热点;而玉兔降落月球背面,同样能激发无数关于宇宙的想象。

有评论认为,“中国科幻成功实践是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带动的瓜熟蒂落,更源于一批对未来与人类命运充满想象和热情的创作者的笔耕不辍”,这让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

(论述在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推动下中国科幻电影创作发展前景广阔。

)⑨应该说,电影作为工业生产也好、作为文化产品也好,在中国并不算发达。

即便有着一年600亿元的票房,但更多仍然是需求侧的井喷。

相对《2001:太空漫游》《索拉里斯星》这样的科幻电影名作,相对《星际穿越》《地心引力》这样品质精良、剧情完整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都还有不小差距。

但一部电影能成为公共话题、激发公共讨论,也意味着这个片有讨论的价值,更意味着观众对中国科幻有着进一步的期待。

对于观众而言,对电影的评价,或许可以少一些意气之争、多一些理性之言。

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是捧杀也不是棒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换个角度看,指出电影甚至原著的不足和漏洞,也不是用来贬低作品的,而是让我们的想象力跟着小说、跟着电影一起激荡,一起去迎接中国科幻电影真正的春天。

(照应题目。

论述影片《流浪地球》引起争论的重要意义。

品味“也意味着……更意味着……”这个句子的意思。

)来源:2019-02-11 《人民日报》,有删节。

素材二【编者按】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民族自信,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的确,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题目即论点,直接发出号召。

)①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

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将文化自信厚植于每个人的心里。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点明文化自信的作用,即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承接上文,进一步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引出论点: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③首先,要知晓文化。

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

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

现在,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家底还知之不深。

举一个例子来说,许多人从课本和老师那里知道了安徽省全椒县有个吴敬梓,却不知道全椒县还有个薛时雨。

吴敬梓因为创作了《儒林外史》而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但薛时雨的作品因为没有进入课本和课堂而不为人知。

薛时雨既是一位官员,还是一位诗人,写了不少诗词,有《藤花馆诗删》留存于世。

类似薛时雨这样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留存的作品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盘点。

事实上,还有很多文化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

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有底气。

(举例论证,要树立文化自信首先要了解中华文化。

)④其次,要挖掘文化。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

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埋在地下、尚未被发掘的。

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

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

2008年,云南就发现了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将其翻译成汉语后发现,它在情节上与汉语唱本有一定区别,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具有一定意义。

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

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

(举例论证,要树立文化自信就要对传统文化深入挖掘,进而彰显中华文化的丰富性。

)⑤最后,要研究文化。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

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

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是不够。

又如,对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需要对其文字进行深入解读。

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

可见,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

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树立文化自信。

(举例论证,要树立文化自信还要研究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素材三【编者按】春节,是一个多么温馨的节期。

这样的节日,千年轮回,经久不息,总在特定的时刻,萦绕在国人的心中。

随着春节的临近,国人也在进行着一次浩浩荡荡的“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人类‘迁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