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儒家思想总结ppt

儒家思想总结ppt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牛刀小试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5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
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 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
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
[注]①节文:礼节,礼仪,在这里用作动词。
1.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且在行动上不背离。
B.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是礼的实质之一。
C.孟子认为,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顺从兄长。
D.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是因为由礼、智产生了快乐并消 除了厌恶的情绪。
2.教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实行仁政的目标——王道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三)孟子的性善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 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 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 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2.孔子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孟 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3分)
参考答案
(1) D (2)两者都认为礼与仁密不可分(或“仁是礼
的思想核心”或“礼的实质是仁”)。(1分) 盂子讲要依礼节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兄长; 孔子也讲到礼是不能离开仁而单独存在的 。(2分)
荀子的思想
孟子主要思想

本仁
政性 善
大 丈

(一)孟子的民本思想
诸侯三宝
政权
土地
人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 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二)孟子的仁政思想
实行仁政的方法 1.养民 制民之产
使民以时,休养生息 取民有制
仁政
“仁”“礼”的关系
仁 个人道德 内在自觉
礼 社会秩序 外在形式
维护等级秩序
(三)孔子的人生追求
1.恢复周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知其不可而为之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思考:如何看待古代文人的仕与隐
(四)孔子的人生哲学
1.诚信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见利思义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3.中庸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先秦诸子选读 儒家思想
孔 孟荀 子 子子
(一)孔子思想的核心——仁
1.仁的本质—— 仁者爱人
2.仁的方法—— 克己复礼 忠恕之道(推己及人) ①忠:“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②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仁的由来—— 内心 ①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推恩 四端
②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仁的追求——死而后已 杀身成仁
意愿的战争。②孟子的战争观体现了“民本” (或“仁政”)思想;③他的观点是辩证的, 变通的。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问题。(5分)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
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 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 之。”(选自《孟子·离娄上》)
中庸之道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
认识看待事物,行为 处事,要不偏不倚, 适当,恰到好处,不 是不讲原则的折中主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义。
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
1.天人相分——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性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2.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3.化性起伪——性恶论 ①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
制法度
②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 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 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上述文字中,除了“箪食壶浆”外,还有成语“

也源出于此。(1分)
2.4分)
参考答案
1.水深火热 (1分) 2.①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支持正义的符合百姓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
(四)孟子大丈夫人格
集义养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尽心知性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先义后利 舍生取义 反求诸己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1.礼乐治国
①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道之以德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取信于民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4.藏富于民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恶之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五)孔子的教学思想
教: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举一反三 循循善诱
学:道德 《诗》《礼》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思考: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 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 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 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 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目的是推翻阶 级统治;而“均无贫”则强调等级内部的财富分 配合理,目的是维护等级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