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报告、分析与纠正措施系统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及时报告产品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防止故障再现,提高可靠性和维修性,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产品研制阶段和外场使用过程暴露的产品较大质量问题,以及生产过程出现的整机较大质量问题的处理。
3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JB451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JB841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4 术语和定义
FRACAS: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的英文缩写。
重大故障:指严重影响研制进度、导致人员伤亡或造成产品重大损失的故障。
技术归零五条原则:定位准确、机理清晰、故障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
管理归零五条原则: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
其它术语的定义按GJB451-1990和GJB841-1990的规定。
5 组织机构
5.1 FRACAS系统委员会
公司成立FRACAS系统委员会,总工程师担任主任委员,委员会成员包括:质量副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XX部、XX部、XX部负责人,设计、项目经理、工艺、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工程、测试、售后等人员。
其主要工作内容是:
a) 根据故障报告提供的情况,对故障进行调查与核实,识别故障件,并采取措施对故障件予以隔离和控制;
b) 利用各种方法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预防措施,并检查落实纠正预防措施工作的进展情况;
c) 检查措施结果的有效性,对重大故障实施纠正措施的效果予以跟踪,确保故障闭环归零。
5.2 Fracas系统委员会常设机构
Fracas系统委员会常设机构在研发部,其工作职责是:
a) 负责接收故障信息,并将故障信息登记、备案,并按规定程序分别将信息传递给各有关部门和供方单位;
b) 负责收集故障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汇总,建立产品故障信息数据库,保存与FRACAS有关的资料和记录。
6 工作程序
FRACAS工作系统的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FRACAS工作系统一般流程图
7 详细要求
故障发生后,应根据故障报告闭环系统的工作流程有步骤的开展以下工作:
7.1 故障信息报告
7.1.1 对公司内发生的故障,故障发现部门要维护产品现状,冻结产品状态,将故障发生的环境条件、时机、故障现象与情况,填写在“产品故障信息报告表”中,并报研发部门。
7.1.2 对外场发生的故障,按产品设计人员、XX部提供的“产品故障信息报告表”,开展后续工作,当未接到外场故障信息报告时,XX部或设计人员应填写“产品故障信息报告表”报研发部门。
7.2 故障核实
7.2.1 研发部应会同项目经理及产品设计人员对故障进行调查,对“产品故障信息报告表”的内容按发生故障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实,并记录核实情况。
7.2.2 产品设计人员应确定故障后果,并将故障信息报研发部门负责人根据故障现象和故障影响判定是否为重大故障。
7.3 故障隔离
7.3.1 核实故障后,产品设计人员应通过试验、分解检查或其它方法确定故障件,并判断故障是否在公司内解决。
如在公司内解决,按7.4项开展故障分析工作,如在外场解决,经项目经理确认后,将故障件(附带“产品故障信息报告表”)送交责任部门整改。
7.3.2 产品设计人员确定故障件后,质量管理部应对故障件加以明显的标签,在标签上应记录以下内容:故障发生日期,故障发现者,故障件名称、所属产品型号、制造单位、批次号、故障现象等。
7.3.3 所有故障件均应予以控制,在发现故障之后到纠正措施实施前,对故障件妥善保管和控制,不许丢失或随意处理。
对典型的、重要的故障件在完成故障调查和分析以后应妥善保管。
7.4 故障分析
7.4.1 一般故障原因分析过程
一般故障由项目经理具体组织设计、工艺、质量等相关人员对故障件进行分析,确定故障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由研发部负责填写“产品故障分析报告表”。
7.4.2 重大故障原因分析过程
重大故障由总工程师按照“技术归零五条原则”和“管理归零五条原则”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机理分析、试验验证、故障复现、明确原因、采取措施等工作。
研发部负责填写故障分析报告表、纠正措施报告表,同时编写专项故障分析报告。
故障分析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产品工作情况和对故障件的故障现象、特征的描述;
b) 故障调查和分析过程;
c) 故障原因或机理的分析、论证;
d) 纠正预防措施和需说明的问题建议等。
7.4.3 故障分析方法
故障分析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a)工程分析
根据工程原理和工程经验,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故障复现试验或对故障件进行分解等方法,对故障产生的原因或机理进行分析,应充分利用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报告(FMECA)提供的信息,运用故障树分析(FTA)方法来帮助查明故障模式和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
b)失效机理分析
利用观察、测试、理化分析、解剖、X光检查等方法,研究物质结构、工艺过程可能产生的缺陷,分析导致这种缺陷的机理和过程。
c)统计分析
通过收集其他类似产品的故障信息,对该故障模式出现的次数加以系统的整理,以估计该故障模式出现的概率。
7.5 纠正措施的实施及其效果验证
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后,责任部门应按要求予以实施,并填写“纠正措施实施报告表”。
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跟踪和检查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对已采取了纠正预防措施的产品,应通过试验、试用等方法证实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则需复查故障的原因并进行再分析或进一步采取其他的纠正措施,直到故障得到彻底解决。
顾客要求时,故障机理确定、纠正和纠正措施需得到顾客代表认可,并书面报告问题归零情况。
7.6 故障信息的传递与管理
故障信息的传递以“产品故障信息报告表”、“产品故障分析报告表”和“纠正措施实施报告表”为主线开展工作,对于外场发生的故障以及需由外场解决的故障,可按照“产品故障信息报告表”、“产品故障分析报告表”和“纠正措施实施报告表”为主线开展工作。
研发部门每年XX月底前应对“产品故障信息报告表”、“产品故障分析报告表”以及“纠正措施实施报告表”进行汇总,交档案部门存档。
8 FRACAS系统工作文件
8.1 “产品故障信息报告表”(附表1)
8.2 “产品故障分析报告表”(附表2)
8.3 “产品故障纠正措施实施报告表”(附表3)
附表1
产品质量问题(故障)信息报告表
附表2
产品质量问题(故障)分析报告表
附表3
产品质量问题(故障)纠正措施实施报告表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