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中、省、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关于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意见》(X政发〔X〕36号)文件精神,为了切实做好全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省、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治理农村“脏、乱、差”为重点,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保障,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全面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建设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力建设生态宜居新X。

二、基本原则统一规划,分类指导。

充分考虑不同村落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民俗文化等要素,坚持统一标准和尊重差异相结合,结合移民搬迁、生态建设政策,根据中心村、特色村、一般村和空心村等不同的村庄类型,因村施策,突出特色,彰显地域文化,科学编制区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

政府主导,分工负责。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乡镇(街道)具体实施”的原则,夯实各乡镇、街道主体责任,落实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典型示范,有序推进。

以我区11个重点镇和15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高速路、铁路、国省道、X河沿线和X城区周边、城乡结合部村庄、贫困村庄为重点,按照先X、由近及远、集中连片推进的原则,全面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统筹城乡,社会共建。

坚持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和有序流动,广泛动员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各方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三、总体目标根据我区实际,因地制宜,以建设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为目标,分层次、分步骤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1.清洁乡村建设。

将村庄环境卫生整洁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首要任务,全面开展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改造,建设清洁家园。

X年,全区所有行政村都达到环境整洁、干净、卫生,创建清洁乡村达100%。

2.生态乡村建设。

加快村庄绿化,打造道路绿色景观,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提高农村自来水入户普及率;大力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培育农村特色产业。

X年各乡镇、街道创建生态乡村数量占辖区行政村总数的35%以上,X年全区320个行政村均创建为生态乡村,达标率为100%。

3.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围绕资源禀赋,塑造村庄特色景观和田园风貌,建设特色鲜明、乡风文明的美丽宜居乡村。

X年至X年各乡镇、街道每年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要达到行政村总数的10%以上。

到X 年,全区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村。

四、主要任务(一)规划编制。

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X”规划,加快完善村镇建设规划,科学规划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时序,合理编制村庄整治规划,以及生态乡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实现产业发展、村镇建设、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等规划“多规合一”。

X 年4月底完成全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X-X)编制,X年完成全区320个行政村总数50%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为我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牵头单位:区规划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二)农村环境整治。

以净化、美化农村环境为目的,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落实农户包庭院整洁,村组管公共区域清扫保洁工作,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着力整治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舍乱搭、煤柴粪秆乱堆乱放、废旧农膜乱飞、广告牌匾乱贴乱挂、建筑物乱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强化村庄公共空间、废弃窑洞院落整治,全面开展川道、沟道、道路两侧、河道、水渠综合治理,确保农村环境干净、卫生、整洁,年底全面实现清洁乡村创建标准。

牵头单位:区环卫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学习推广X金华市垃圾分类处理经验,完善村庄保洁制度,进一步健全行政村垃圾集中收集点,加快垃圾填埋场建设,每个乡镇、街道建1-2处垃圾转运站。

大力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乡、街道)”的垃圾处理模式,给每户配置30—50升的袋装化垃圾桶,组织农户将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两类,“会烂的”进行堆肥处理。

由村庄保洁员再将“不会烂的”分为“好卖的”和“不好卖”的二类。

“不会烂的”中“好卖的”临时贮存,由乡镇统一上门收购。

“不好卖的”垃圾由各行政村统一收集运送至乡镇、街道垃圾收集转运站,再由乡镇、街道压缩后运送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力争到X年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牵头单位:区环卫局配合单位:环保X分局农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结合村镇建设规划,合理设计生活污水设施建设,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分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街道、城郊乡镇周边的村庄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体系,在离城镇较远且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建立村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人口较少的村庄组织动员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处理功能正常发挥。

到X年,全区70%以上的行政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牵头单位:环保X分局配合单位:区环卫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五)农村卫生改厕。

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大力实施农村卫生改厕。

川道户厕全部入院,粪坑密闭;山区户厕干净整洁,粪坑密闭。

鼓励有条件的村庄推广水冲式、双翁漏斗式等卫生厕所。

到X年,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

牵头单位:区卫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六)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

选择交通条件便利、产业基础较好、有利于人口聚集的中心村,积极推行“多村一社区”和“一村一社区”模式,巩固提升9个市考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全力打造X 乡康庄、X乡X、X办X、X镇X等15个区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

加快社区水、电、路、讯、气、房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中心、卫生室、幼儿园、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刻钟生活圈”。

牵头单位:区新农办配合单位:区住建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七)特色小城镇建设。

充分考虑各村镇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明确城镇功能定位,结合《X省农村特色民居设计图集(X篇)》,确立村镇建设风格,着力打造产业优、功能聚、形态美、风貌特、制度新,具有“X特色”的特色小镇。

围绕中心城区,因地制宜加快X、X、X、X区4个特色小镇,发挥优势精心打造X、X、X、X、X5个文化旅游名镇,弘扬传统文化,保留村镇风貌,彰显地域文化特色,逐步形成“一镇(街道、乡)一品”的城镇特色。

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八)农村危房改造。

结合空心村治理,按照小村并大村的思路,优化村庄建设规划,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与移民搬迁工程相结合,统筹开展农房抗震改造,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以改为主,新建为辅,大力推广使用《X省特色民居设计图集(X篇)》,大力实施坡屋顶改造,推广农村单元式建筑,扩大新能源(太阳能、沼气)使用覆盖面,不断完善使用功能,切实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九)绿色家园建设。

以国道、省道、县道以及河流沿线为重点,深入开展绿色家园创建活动,积极种花、种草、植树,突出乡村道路(街巷)绿化、河道绿化、庭院绿化、房前屋后绿化,实施村庄四周林带建设,有条件的村庄要实现绿树围合,运用乡土树种、花种和生态方法营造乡村景观。

充分利用村庄闲置空地,因地制宜建设绿化小广场和绿色屏障。

到X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牵头单位:区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十)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采取综合配套、改造、升级、联网等方式,重点解决饮水安全不达标、易反复、供水保障能力不强等问题,落实管护责任,强化运行管护,不断提高农村集中供水人口比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农村居民饮用水水质100%达标。

到X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牵头单位:区水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十一)特色产业培育。

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大力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积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

结合地域优势和村民生产生活特点,积极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农业、休闲产业和农家乐,实现农村特色产业、特色旅游和农民增收协同发展。

每年至少创建2个农业旅游特色村庄。

牵头单位:区农业局配合单位:区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十二)农村道路建设管理。

完善行政村“村村通”工程,着力推进自然村之间路网建设,实施村内巷道硬化、亮化,解决农村生产生活道路不畅问题。

通村路及巷道路网布局合理,路面平整,边沟通畅,无障碍,养护良好,规范设置各类道路标牌和交通标识。

利用空余地,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

到X年,具备条件的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实现村内道路硬化。

牵头单位:区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乡镇、街道(十三)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着力解决农村电压不达标、不通动力电等问题,村内电网做到规范、安全、美观。

X年完成中心村电网升级改造。

到X年农村供电可靠性达到99.87%,农村综合电压合格率98.41%。

责任单位:X电力局配合单位:各乡镇、街道(十四)农村亮化工程。

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路灯(风能、太阳能),村庄主干道、公共场所实现照明亮化,方便群众夜间出行。

X 年,全区村庄亮化率达70%以上。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五、实施步骤(一)安排部署阶段(X年3月—4月)。

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计划安排、实施步骤、重点措施,完善规划编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集中整治阶段(X年4月—12月)。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全面开展清洁乡村创建工作,全面清除脏、乱、差、裸现象。

X 年底,全区清洁乡村达100%。

(三)重点打造阶段(X年1月—12月)。

巩固清洁乡村创建成果,完善管理长效机制。

推进生态乡村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X年全区所有行政村均创建为生态乡村,2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乡村。

(四)全面提升阶段(X年1月至X年12月)。

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和美丽宜居乡村。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工作,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乡村。

X年,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综合协调、督促检查、业务指导、考核激励等工作,夯实责任,明确分工,确保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统筹安排年度任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全力推动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工作有序开展。

(二)统筹项目资金。

为了加快推进全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按照区政府要求,统筹各部门涉农资金,各相关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实行统筹安排、捆绑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