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宣传资料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推广普通话宣传资料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推广,普通话,宣传,资料,,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考高中中查看更多范文。
推广普通话宣传资料(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推普周: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7.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8.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项目(5项)(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2)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3)选择判断;(4)朗读短文;(5)命题说话。
9.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划分(三级六等)普通话水平划分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划分两个等次。
其中:(1)97分及其以上,为一级甲等;(2)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分,为一级乙等;(3)87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2分,为二级甲等;(4)8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7分,为二级乙等;(5)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为三级甲等;(6)6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70分,为三级乙等。
一级可称为标准普通话;二级可称为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可称为一般水平的普通话。
10.现阶段对一些岗位和专业人员的普通话等级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其中语文教师、现代汉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
师范类专业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二级,各级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普通话达不到合格标准者应缓发毕业证书。
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国家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三级甲等;1955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国家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作达标硬性要求,但要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省级及其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一级甲等。
影视话剧表演及其播音、配音等专业的教师、学业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一级乙等。
11.推广普通话是要消灭方言吗?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希望学校推广普通话宣传资料(二)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总原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汉字。
3.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四大重点行业及其作用:党政机关——龙头作用;教育系统——基础作用;宣传媒体——榜样作用;公共服务行业——窗口作用。
4.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5.什么是不规范字?已简化的繁体字;已淘汰的异体字;已废止的旧字形字;已停止使用的“二简字”;自造简体字;错别字。
6.对题词和招牌中的手书字的要求:现行《城市社会用字管理工作评估指导标准(试行)》规定:手书字提倡写规范字。
手书的招牌凡使用了繁体字的,必须在明显的位置上再配放规范字的标牌,已经改为规范字的不得恢复使用繁体字。
7.在哪种情况下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文物古迹;姓氏中的异体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中的手书字;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国家推行规范汉字,并不是要废止或者消灭繁体字、异体字,也不是要求在所有的场合都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而是把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
8.对名称、招牌用字的要求:名称、招牌中汉语拼音、外文不得单独使用,与汉字并用时,要将汉字置于主要位置;印刷体不得出现字形不规范的情况;美术字、变形字不得增减笔画、改换部件或产生歧义。
希望学校推广普通话宣传材料(三)1.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
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
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
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2.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第十三条规定:“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第十四条规定:“广播、电影、电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四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应当使用普通话。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3.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年确定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
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
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开设的汉语课程应当教授普通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汉语的场合要使用普通话。
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4.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目标20XX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
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5.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思路推广普通话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遵循语言自身发展规律,依法强化政府行为。
要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并逐步向广大农村地区拓展,向更宽的领域延伸,逐步实现全社会普及普通话。
6.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措施推广普通话工作以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评估,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开展以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中心的宣传教育为基本措施,不断加大依法推进的力度,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