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

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

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北京法院网 2006年07月12日 11时20分访问人数: 208内容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为当今严重的世界性社会问题,已经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而言都已刻不容缓。

青少年犯罪,究其原因,固有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因素,但也与家庭、学校、社会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除前言和结束语外,主体内容有三个部分。

笔者围绕“家庭对青少年教育的缺失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应从完善家庭教育入手”的观点,首先分析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继而列举了一些导致家庭教育缺陷的因素来加以说明,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完善家庭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谈了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缺陷青少年青少年犯罪目录前言一、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一)家庭教育存在缺陷,易产生青少年犯罪1、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成正比关系2、家庭教育缺陷是滋生青少年犯罪心理和行为的重要诱因(二)完善家庭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1、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方面具有优先性2、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方面具有优越性(1)新生儿诞生于家庭,家庭教育占据了教育的最佳年龄段(2)父母与子女天生的血缘关系,使家庭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亲和性(3)在家庭中的共同生活,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更有针对性二、导致家庭教育缺陷的因素(一)家庭残缺(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1、过度爱护型2、放任自流型3、简单粗暴型4、相互矛盾型5、重智轻德型6、不切实际型(三)家庭暴力(四)家长自身存在缺陷(五)家庭贫困三、对完善家庭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几点思考(一)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强化家庭教育功能(二)建立和谐家庭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气氛(三)采取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丰富完善家庭教育的内容1、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1)父母对子女要边学边教、全面关注(2)父母对子女要严格要求、尊重理解(3)父母对子女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2、家庭教育的内容(1)科学文化知识(2)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3)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四)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互动的防范体系结束语参考文献前言犯罪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都存在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尤其是青少年犯罪,更增加了社会的复杂性。

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为当今严重的世界性社会问题,已经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甚至有学者将其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一起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法国有15.5万青少年犯罪,占法国所有罪案的25%,在美国则占35%左右。

而在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态势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一直严峻。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而言都已刻不容缓。

青少年犯罪的产生,既有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原因,也与家庭、学校、社会中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关系密切。

一个人的童年、少年、青年怎样度过,谁引路,周围哪些东西进入他们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们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中,作为一名已在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审判一线工作数年的法律工作者,笔者深感家庭对青少年教育的缺失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应从完善家庭教育入手。

一、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社会是以个体家庭等为分子而构成的一个总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构成的基础。

社会学家认为,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

而所谓个体的社会化,即个体通过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家庭作为对人们影响最为深远的社会结构,也可以说它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学校”。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青少年社会化过程始于家庭,他们所最初学到的社会生活知识和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乃至适应社会的心理结构都来自于家庭教育。

孩子大都要在家庭中度过其人生四分之一的时光,这段时间正是孩子从出生到成年的关键时期,其道德品质、性格气质、信念情操都在此阶段形成,并在他们成年后变得根深蒂固。

而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又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家庭的结构和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观念和言行,等等这些都在经意和不经意间给予孩子教育和熏陶。

如果家庭教育存在缺陷,青少年在家庭中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受到不良影响,则很容易产生和引发不良品行,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可大致概括如下:(一)家庭教育存在缺陷,易产生青少年犯罪人们大都是在特定的家庭中出生、成长、发育、成熟的,如果以家庭为背景考察分析青少年犯罪,就不难发现家庭教育存在缺陷的家庭,容易产生青少年犯罪,每一个犯罪青少年所生活的家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教育缺陷问题。

1、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成正比关系所谓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成正比关系,是指家庭教育存在的缺陷越多,则生活于其中的青少年实施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若家庭教育存在的缺陷越少,则生活于其中的青少年实施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小。

我国有学者曾对29个省市城市小学中的902名离异家庭儿童和808名健全家庭儿童情况进行过对比性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儿童在同伴关系、自控能力、情绪、性格、道德和学习等方面都明显不如来自健全家庭的儿童。

而造成离异家庭中的儿童存在上述心理缺陷的原因,正是由于家庭不健全、家长自身存在问题等家庭教育的缺陷,这也使得这些儿童长大后极有可能成为犯罪者。

有学者也曾对河北省少管所1998年关押的526名少年犯进行过调查,家庭结构残缺、父母感情不和、离异或分居的占37.7%以上,父母有不良嗜好、行为不端、受到过行政拘留以上处分的占33.4%。

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的正比关系由此也可见一斑。

2、家庭教育缺陷是滋生青少年犯罪心理和行为的重要诱因有缺陷的家庭教育是滋生青少年犯罪心理和行为的重要诱因,对青少年有着极其深远的消极影响。

有学者在对60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进行剖析时发现,有87.5%的家庭在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有缺陷的家庭教育,扭曲了青少年正常的性格、心理,弱化了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阻碍了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改变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使青少年形成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贪图享乐、急功近利等腐朽思想和扭曲的性格、人格、心理。

事实上这种在缺陷家庭教育下形成的错误思想观念也给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因为一旦其延续了一定时间就会直接转化成为犯罪心理。

比如家长对子女疏于管教,只知一味满足物质需求而不注重品德教育,使子女从小就形成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思想,以致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笔者在办案中曾遇到过这样一名少年,其父母都是商人,整天忙着赚钱,收入可谓不斐,但并不懂教子之道,只晓得给儿子钱花,结果儿子上高一就开上了摩托车,并每月拿着二三千元的零用钱。

因为有钱,这个少年身边成天都聚着几个同学,他们一起逃学,不是去网吧就是去歌厅。

终于有一天因为上网浏览到了淫秽电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其和两个同学去了歌厅,在用掺有安眠药的红酒迷倒女招待后实施了轮奸。

事后这个少年还很不以为然,觉得自己花钱找小姐,给些钱就能了事,于是扔下些钱就要扬长而去,可结果可想而知,女招待报了案,这个少年和两个同学最终都因犯强奸罪而被判刑入狱。

(二)完善家庭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中,有着学校和社会等方面所不能比拟的巨大优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占领家庭教育这一制高点。

完善家庭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

1、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方面具有优先性之所以说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方面具有优先性,是因为家庭是一个人出生后首先面对的具体社会环境。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一个人要想健康融入社会,必须经过良好的社会化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教育就是家庭教育。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面临的第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完整,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一个人顺利实现社会化进程的基础和先导。

此外,青少年的自我防范意识大部分都来自家庭的教育和父母行为的影响,家庭教育也能使公共预防的各项措施的效果得到强化,并转化成为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意识,从而指导和约束他们的行为。

因此,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方面,要优先完善家庭教育。

2、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方面具有优越性对于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方面所具有的优越性,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新生儿诞生于家庭,家庭教育占据了教育的最佳年龄段正如学者研究所揭示的,“出生后前三年是人生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人从出生到上学,家庭生活可以说是其生活的全部,其所接受的教育也都是家庭教育。

在这一教育的最佳年龄阶段中,家庭教育为孩子发展奠定基础,也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2)父母与子女天生的血缘关系,使家庭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亲和性天生的血缘关系,使父母、子女间形成了天然的联系纽带,也使子女对父母具有一种比对老师或对其他人更自然的亲和性。

这种亲和性使子女在情感上更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并进而在父母影响下形成自己的观念和性格。

(3)在家庭中的共同生活,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更有针对性子女在成年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为共同的生活,使子女的身体状况、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乃至内心世界等都在父母视线之内,父母只要稍加注意就能了解子女的特点。

在这种了解的基础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更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好。

二、导致家庭教育缺陷的因素笔者认为家庭教育缺陷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而对导致家庭教育缺陷的因素,笔者认为可大致归纳如下:(一)家庭残缺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都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夫妻关系更是家庭存在的基础。

一旦因某种原因失去夫妻一方或双方,就意味着家庭完整性遭到破坏,从而形成残缺。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家庭残缺,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离婚、夫妻一方或双方死亡而产生的既成事实型的家庭残缺;另一种是由分居、婚外情、夫妻间感情不和等形成的貌合神离、名存实亡型的家庭残缺。

但不论哪种情况,其结果都是使家庭没能发挥应有的教育、情感沟通、保护功能,造成子女缺乏必要的父爱或母爱,以致子女形成性格不稳定、有冲动性和破坏性、不善于与人相处等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

此外,因为青少年在残缺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温暖,也使得只要有人稍微给他们一点同情和安慰,他们就会视对方为知己,如有人略施小惠,他们便会感激不尽,这也使他们极易被社会上的犯罪分子所诱惑和利用,从而成为新的犯罪者。

来自深圳的一项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表明:在被调查对象中,家庭结构不全或父母不全的占30.5%,其中14岁—18岁未成年人的家庭结构不全的高达该年龄组被调查人数的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