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析氢过电位,和析氧过电位,有什么用?
能够给我讲清楚电吗,机理,为什么析氢过电位会略低,析氧过电位会略高,这样与电解有什么关系吗?
实际的电极反应在进行的时候,会发生阴极电位比理论值低,阳极电位比理论值高的情况,这就叫做过电位.如果阴极析出的是氢气,就叫析氢过电位,析氧过电位也一样.过电位是由于电极的极化而产生的,就是说实际的电极反应已经偏离了理想的电极反应.
析氢过电位(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塔菲尔常数衡量,塔菲尔常数越大,过电位越大.常见金属塔菲尔常数较大的有Pb1.56,Hg1.41,Zn1.24,Sn1.20等.
详细的东西我分两部分讲。
A.电化学有一个很有名的方程叫Nernst(能斯特)方程,大意是电极的电位与电极周围的离子浓度有关,氧化形式的离子浓度越高,或还原形式的离子浓度越低,则电极的电位就越高,反之亦然。
B.实际的电极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偏离理想电极模型的情况,这就叫极化。
电极的极化有两种:
1.浓差极化。
由于实际电极反应要消耗附近的溶液的溶质(这是理想电极不考虑的),造成浓度下降,而溶液的浓度扩散不及时,导致电极周围溶液浓度下降。
对析氢电极(阴极),是氧化态浓度下降;对析氧电极(阳极),是还原态浓度下降。
于是由Nernst方程,析氢电位会下降,而析氧电位会上升。
2.活化极化。
由于电极反应并不是如理想中的那样迅速,所以当电位达到理论电位,电极反应的速率却仍然很慢。
要使速率达到可观的水平,必须升高电位,这就叫活化过电位,而这种效果在气体的析出上非常明显。
塔菲尔(Tafel)认为活化过电位η与电流密度i有η=a+blgi的关系,其中a,b叫塔菲尔系数。
不同金属的b值相差不大而a相差明显,因此常以a作为活化过电位大小的判据。
由于过电位的存在,因此在实际的电解操作中,要把这些问题也考虑进去。
比如电解水,理论上O2/H2O的电位是1.23V,但实际上一般需要达到1.36V左右,这就是O2的析出存在活化过电位的结果
自腐蚀电位(Ecorr)是一个特定的腐蚀体系在没有外加电流的情况下测得的金属电位。
Ecorr负值越大,腐蚀倾向越大;其正值越大,腐蚀倾向越小。
在电解池中,析氢是还原反应,析氧是氧化反应,当电极电势越负时,电子能量越高,电子越容易从电极迁移至溶液,析氢越容易发生。
同理,电极电势越正,电子能量低,电子从溶液转移至电极,析氧越容易发生。
故析氢电位越负,越容易析氢;析氧电位越正,越容易析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