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法务培训

公司法务培训

公司法务培训在现代社会,不管是公司的内部治理和外部交易都面临着日益增多的法律风险。

这种风险从从宏观上讲属社会风险,从微观上讲属人为风险,具有可预见性和可控性。

中国企业的粗放型治理经营模式差不多过时,取而代之的将是更高层面的系统型治理经营模式和风险的管控。

一、什么是法?(法务培训、了解法、法系区不、作用)法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事实上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法的目的在于爱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重要工具。

二、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要紧差异目前,世界各国沿用的法律体系差不多上可分为二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中国内地采纳的是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罗马日耳曼法系,是承袭古罗马法的传统,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

欧洲大陆上的法、德、意、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的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于大陆法系。

香港和英联邦国家采纳的是英美法系、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一般法系或判例法系。

两大法系的要紧差异:法律渊源不同。

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

要紧表现(法律渊源)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机关颁布的各种行政法规以及本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但不包括司法判例。

以上所述:我们明白中国内地采纳的是大陆法系。

法官是采纳审咨询或者讯咨询制,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如何查明事实呢?“看证据”。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有一大规则《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这一规定,实际确实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举证原则,简称为“谁主张、谁举证”不怕证据是假证的,我们讲“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证据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因此,在日常交易中如何取得证据,完善证据,也是我们学习的一方面。

借条与欠条的区不,一字之差暗藏风险(区不,标准写法,案例,05年讲过,分不清或渎职,我的微信)借条欠条含义借款合同的凭证当事人之间结算的相当于借款合同凭证,能反映债权债务关系产生的明确,双方当事人不明确,产生的缘故缘故产生了借贷关系有多种,合同之债,侵权之债。

证明力大于欠条,诉讼时,小于借条,持欠条向借款人只需向法院讲法院起诉,除向法院明借款的事实通过即可。

讲明欠条形成事实外,如果,欠款人提出抗辩则持欠条人需进一步向法院举证欠款事实诉讼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没有约定付款期限的时效20年,约定的2年应在出具欠条次日起2年内向债务人主张权益借条{1}为购买房屋{2},现收到{3}王娟{4}(身份证:37078211111111){5}以现金{6}出借的¥8000。

00元(人民币捌仟元整){7},借期陆个月{8},月利率7%%(千分之柒){9},贰零壹陆年捌月捌日到期时本息一并给付。

如到期未给付,元按月利率10%%(千分之十){10}计付逾期利息。

立此为凭{11}。

(身份证号:3707820000)贰零壹伍年捌月捌日{13}{1}、标题,表明性质。

标题在纸张顶部书写,标题与正文间不留空行。

{2}、“为。

”表明借款目的,防止其他之债如赌债等进行抗辩,尽量定格书写。

{3}、通常,“今借某某多少元”。

即表示借款已实际给付,但一旦发生纠纷,提出未收到款项时有发生。

因此,要表明“收到”强调差不多实际给付。

另外,现在法院审查中,大额借款要有银行过付凭证,没有,必须其他其他证据举证,借款给付。

高利贷。

{4}、借款人全名,注意不名,与身份证一致{5}、付身份证作为附件,身份证是唯独的,有明确的被告。

{6}、“现金”表明出借方式,如银行转账,应表明“银行转账”,并保留转账凭证。

{7}、案例:1、公款达到私人账户,起诉公司法院不支持。

甲公司到乙公司提货,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提货人将货款交给乙公司职员XXX。

甲公司人员向XXX交付了货款后,乙公司拒绝发货。

甲公司起诉至法院,乙公司称公司并未收到甲公司货款,不能发货。

甲公司败诉。

2、借款时不打借条打收条王某向郑某借款3万元,并为赵某出具收条:收条,今收到赵某3万元”。

赵某向法院起诉后,王某辩称:为赵某所打收条是因为赵某原先欠我3万元,由于我丢失了王某的借据,因此在赵某还款时给赵某写了收条”。

赵某败诉。

3、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防止利用文字歧义赖账。

李某借了周某10万元,并出具了借条。

后李某归还了1万元,要求周某把原借条撕毁,重新出具借条(欠条):“李某借了周某现金10万元,现还欠款9万元”。

那个地点的“还”字既能够明白得为“归还”,又能够明白得为“尚欠”。

周某不能举出其他证据证实李某扔欠9万元,因此败诉。

讲义提纲:第一部分合同的签订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一、当事人的审查二、标的数量三、标的质量四、履行地点第二部分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一、采购合同1、收货2、验货3、对账、付款二、销售合同1、发货、送货2、对账、收款3、追款三、合同治理第三部分职职员作岗位职责一、当事人的审查1、审查对方的营业执照,了解其经营范畴、经营场所、经营状况以及对方的资金、信用,其项目是否合法等。

如果有担保人,也要调查担保人的真实身份。

若出面签约的是某业务人员时要注意查看对方提交的法人开具的正式书面授权托付证明,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审查方式:营业执照、银行贷款证明、上网搜索其是否有诉讼纠纷、被执行情形等。

3、关于盖章的咨询题。

建议使用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幸免使用财务章或业务章等不合格印章二、标的质量1、采购合同有关产品质量的约定要明确,细化,可操作性强。

可由公司生产部门提出细化的质量要求以及详细的验收标准。

但质量保证期最好不作约定,如有约定产品质量验货的有关条款,就应当按约定的时刻严格验货,发觉不合格应当赶忙向上级反映,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并保留通知凭证。

(验货及通知义务)2、销售合同则反之。

质量保证期限要约定清晰,且尽量短。

三、履行地点:指当事人按合同履行义务的地点。

履行地点一样是确定验收地点的依据,是确定履行费用由谁负担、风险由谁承担、标的物所有权是否转移、何时转移的依据。

履行地点还涉及合同显现纠纷时,哪个法院有管辖权的咨询题。

合同如无约定则从法。

《民诉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宅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二部分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一、采购合同1、收货:(1)收货人员签收送货单时,一定要点清产品数量,同时只对送货数量确认,对产品质量、交易金额不予确认。

(2)交付时标的物超出或少于约定数量的有关约定《合同法》第162条: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买受人能够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

买受人接收多交部分的,按照合同的价格支付价款;买受人拒绝接收多交部分的,应当及时通知出卖人。

2、验货买受人对标的物质量的检验、通知义务:《合同法》第157条规定,买受人收到标的物应当在约定的检验期内检验,没有约定检验期限的,应当及时检验。

我国合同法第158条规定:买卖合同的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检验期间内将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

买受人怠于通知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质量符合约定。

因此,买受人是否在质量异议期内向出卖人为质量异议的通知,直截了当阻碍到买受人所提起的买卖合同质量纠纷案件的审理。

司法实践审判要领:1、关于买受人以出卖人所交付的标的物存在质量瑕疵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受理后,应当第一对买受人是否在规定期限内向出卖人发出标的物质量瑕疵的通知进行审理,经审理认为买受人没有能够在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出卖人为标的物质量瑕疵的通知的,则依法应当确认出卖人所交付的标的物视为合格,一样情形下应当驳回买受人的诉讼要求2、如果双方对标的物的具体瑕疵有争议且法官又不能直截了当作出判定的,或者对标的物是否存在质量瑕疵有争议的,不能由法院直截了当作出标的物是否存在质量瑕疵的认定,而应向买受人释明,由买受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提出质量鉴定的申请,由法院托付有关质量鉴定机构对标的物的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进行专业鉴定。

(谁主张,谁举证)3、对账与付款:区分对方开具有发票是一般发票依旧增值税发票。

二、销售合同1、发货、送货:清点、审核、看是否符合合同的约定发觉咨询题,及时报告、及时纠正防止物资的遗失、降低交易成本送货人员①核实收货方经办人的身份信息,看对方是否具备收货的权限并注意保留有关的书面凭证如名片等;要求收货人员签全名。

②注意对方是否及时履行验货的义务,如果是当场验货的,应在送货单上注明验货合格等批注并签章;③如果收货方认为物资有瑕疵而拒收的,应要求收货方在送货上注明拒收物资的时刻、缘故,并一定要有收货方经办人签字并盖章。

④如果因为所送物资不符合质量要求而被拒收,在没有妥善解咨询题前,我方应注意保管好物资,因为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形下,该物资灭失、损毁的风险是由卖方承担的。

《合同法》第142条:标和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标的物交付转移)2、对账与收款:定期对账。

发觉没有签章,及时追对方确认。

对方逾期付款的,要及时追讨,公司内部要做好内控,规定超过几天要求上报或采取法律行动,如催款函、甚至起诉。

逾期付款不得超过两年。

否则,诉权丧失。

甲公司与乙商店订立销售合同,甲公司销售一批金属材料给乙商店,货款总额为人民币120万元,约定交货日期为2011年3月1日,付款日期为2011年3月15日。

合同订立后,甲公司及时向乙商店交付了物资,乙商店收货后,对物资的数量及品质等均无异议。

但约定付款日到期后,乙商店未支付货款。

甲公司数次打电话催款,并2次派人前去乙商店当面催款,但乙商店以种种理由,始终未支付货款。

因此,甲公司于2013年8月10日向法院起诉。

结果?已过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中断?如何做才能防止诉讼时效过期呢(即如何延长诉讼时效)?如因种种缘故(例如不想搞坏关系、临时未知客户的是否有财产等)不想赶忙起诉,则应造成诉讼时效中断的事实,具体做法有:1.与义务人订立新的履行义务协议(或制作有关的备忘录、会议纪要等);2.由义务人出具新的履行义务打算;3.保留义务人发来的承诺履行义务的信函、传真等;4.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义务人履行部分义务的,保留有关证据;(义务人的行为实际上表明其同意履行义务,因此也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成效。

)5.向义务人发出要求其履行义务的函,并要求其签收;6.如义务人拒绝签收敦促函,则向其发特快专递信件、电报、挂号信等,并保留有关证据(应表明提出要求的内容);7.如果客户住宅地变更,使我们难以向客户主张权益,我们能够在客户所在地公布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公告,督促客户人履行付款义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