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经济学综合试题二

管理经济学综合试题二

管理经济学试题二(课程代码:02628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它的供给量( B )A.增加(或不变)B.增加(或减少)C.减少(或增加)D.减少(或不变)2.假设商品的需求无弹性,若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那么( C )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保持不变B.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保持不变C.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下降3.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条件是( B ) A. 1221MP MP P P = B. 2121MP MP P P = C. 211MP MP P = D. 122MP MP P =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B )A.总产量减少时,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边际产量减少时,总产量也一定减少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D.只要平均产量在增加,边际产量就一定大于平均产量5.随着收入和价格的变化,消费者的均衡也发生变化,假如在新均衡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的边际效用。

这意味着( A )A.消费者生活状况有了改善B.消费者生活状况恶化了C.消费者生活状况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6.若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相交,表明要生产该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水平( A )A.还可以减少成本支出B.不能再减少成本支出C.应该再增加成本支出D.上述都不正确7.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曲线与( C )相交A.平均产量曲线B.纵轴C.横轴D.总产量曲线8.在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既不相交也不相切时,要达到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出水平,应该( A)A.增加投入B.保持原投入不变C.减少投入D.或A或B9.某农场实验表明,当每亩施肥量分别为30、40、50、60时,其边际收入分别为7.5、4.5、3、1.5,而其边际成本恒等于3,则该农场最适的每亩施肥量为(C )A.30B.40C.50D.6010.消费可能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即逆时针转动),这意味着( C )A.商品Y的价格下降了B.商品X(横轴代表)的价格上升了C.商品X的价格下降了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11.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反映了( B )A.资源在所有生产活动中都同样有效率B.机会成本递增C.存在政府政策D.存在失业问题12.曲折的需求曲线模型是( D )A.假定一个厂商提高价格,其他厂商一定跟着提高价格B.说明价格是如何决定的C.说明为什么均衡价格是刚性的D.假定每个厂商认为其需求曲线在价格下降时比上升时更有弹性13.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定价方法。

它的定价基础是(C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全部成本D.增量成本14.大新纺纱公司目前生产的三种畅销产品A、B、C都必须用一种限量供应的人造纤维原料,当原料不能完全满足三种产品生产需要时,根据下表资料,安排生产的优先顺序应为( D ) A. 产品A →产品B →产品C B. 产品B →产品C →产品AC. 产品C →产品B →产品AD. 产品C →产品A →产品B15.复杂的风险型决策问题的有效决策方法是( C )A.调整贴现率法B.调整期望净现金效益量法C.决策树法D.敏感性分析法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外部性答: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经济体)的行为对其他人(或经济体)造成影响,但此人(或经济体)并没有为此支付或得到补偿。

17.价格弹性答: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公式表达为: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18. 公共物品答: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没有价格,因而价格机制对其生产和消费不起调节作用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它性。

19. 产品转换曲线答: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任何点,都代表企业的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可能组合。

20. 影子价格答:如果企业增加某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1个单位,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这一利润增加额就是该投入要素的影子价格。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1.估计短期和长期成本函数的方法有哪些?答:估计短期成本函数的方法:(1)简单外推法;(2)回归分析法。

估计长期成本函数的方法:(1)回归分析法;(2)技术法。

项 目 产品A 产品B 产品C 单位产品利润 (元) 单位产品贡献 (元)单位原料贡献 (元) 0.7 0.90 0.28 0.85 1.00 0.250.80 1.10 0.3022. 简述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答:相同点:它们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的行为。

不同点:23. 企业兼并的微观动机有哪些?答:(1)用兼并的方法扩大生产规模,比用扩建的方法有更多的优点;(2)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3)减少风险;(4)改变企业管理的落后状况;(5)使企业之间的生产要素得到互补。

24.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当企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它的产出水平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答:从长期看,垄断性竞争和完全竞争一样,一是企业可以自由进出行业,二是企业可以选择最优规模。

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只要企业有经济利润和经济亏损,市场就有一种力量促使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它的成本曲线相切,使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为零。

在这个行业里,企业不进也不出,处于长期均衡。

长期均衡时,企业选取规模的短期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P=AC(短期和长期),此时,经济利润为零;MR=MC(短期和长期),此时,企业利润最大。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写出下列每小题的计算过程,否则只给结果分。

25. 某体企业的总变动成本函数为:TVC=Q3-10Q 2+50Q(Q为产量)试计算:(1)边际成本最低时的产量是多少?(2)平均变动成本最低时的产量是多少?(3)在题(2)的产量下,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各为多少?解:TC=TF+TUC=TF+Q³-10Q²+50Q (TF 为定值)(1)MC=dTC/dQ=50-20Q+3Q²MC 最低,则:MC'=0,得-20+6Q=0,Q=10/3(2)AVC=TVC/Q=50-10Q+Q²AVC 最低,则:AVC'=0,得-10+2Q=0,Q=5(3)当Q=5时,AVC=50-10×5+5²=25MC =50-20×5+3×5²=2526.假设某企业产品X 的需求函数为:I P P Q Y X X 04.020834++-=式中,为居民收入。

为相关产品的价格;为产品本身的价格;I P P Y X问:当元时,元;元;50002010===I P P Y X(1)产品X 的价格弹性是多少?(2)产品X 的交叉弹性(产品y 的价格变动对产品x 需求量的影响)是多少?(3)产品x 的收入弹性是多少?解:由题可知:当55450002010====X Y X Q I P P 元时,元;元;(1) 产品X 价格弹性为:14.055410*)8(-≈-=•=X X X X P Q P dP dQ ε (2)产品X 的交叉弹性为:72.055420*)20(≈=•=X y y X P Q P dP dQ x ε (3)产品X 的收入弹性为:36.05545000*)04.0(≈=•=X X I Q I dI dQ ε 27.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10Q 2+17Q+66。

要求:(1)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2)写出下列成本函数:TVC(Q) 、AC(Q)、AFC(Q)和MC(Q)。

解:(1) 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为所有含有自变量Q 的代数项的代数和,具体是式中的 “ Q 3-10Q 2+17Q ”;短期成本函数中的不变成本部分为所有不含自变量Q 的常数项之和,具体为式中的“ + 66 ”。

(2)TVC(Q) = Q3-10Q2+17Q ;AC(Q)= TC(Q)/Q = Q2-10Q+17+66/Q ;AFC(Q) = TFC/Q = 66/Q ;MC(Q)= dTC(Q)/dQ= 3Q2-20Q+17。

28.大昌航空公司打算从A地到B地开辟一条支线。

支线的单程票价为100元,估计每天可销售130票。

增辟支线每天增加的全部成本为22 000元。

由于开辟了支线,可使 BC干线上客运量增加,预计BC干线上每天将增加收入20 000元,增加成本8 000元。

问:公司应否开辟这条支线?解:开辟支线增量收入 = 支线上的增量收入+干线上的增量收入= 130×100 + 20 000 = 33 000(元)开辟支线增量成本 = 支线上的增量成本+干线上的增量成本= 22 000 + 8 000 = 30 000(元)开辟支线增量利润(即贡献) = 33 000 - 30 000 = 3 000(元)答:有增量利润,说明开辟支线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

29.某出租汽车公司现有小轿车100辆,大轿车15辆,现欲增加投资,扩大营业规模。

经分析,如再增加一辆大轿车,每月可增加营业收入30000元;如再增加一辆小轿车,估计每月可增加营业收入10000元。

假定每增加一辆大轿车每月增加开支20000元(包括利息支出、折旧、维修费、司机费用和燃料费用等),每增加一辆小轿车每月增加开支8000元。

问:该公司应主要增加哪种车的投资?解:MP大轿车/P大轿车=30000/20000=1.5;MP小轿车/P小轿车=10000/8000=1.25由于MP大轿车/P大轿车>MP小轿车/P小轿车,说明该公司现有两种车的数量比例不是最优,大轿车的数量比例偏小。

所以,该公司应主要增加大轿车的投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0.试述净现值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以及应如何改进。

答:(1)原理:净现值是指按事先设定的某一折现率(通常是投资者对该投资方案可以接受的报酬水平下限),将投资项目寿命期(或计算期)内各个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折现到计算期期初的累计值(代数和),其经济涵义是投资项目除了按该设定的折现率水平获得抵补资金机会成本的报酬外,尚可获得的超额报酬(可视为经济利润)总现值。

当某方案的净现值大于或等于0时,说明该方案的预计报酬水平大于或等于事先设定的(即可接受的)折现率,因此该方案在经济上可行,即该方案的投资达到最低要求的报酬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