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所引发的问题城镇化是科学发展观要求下,实现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
城镇化经过建国后近60年的长足发展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发以来的高速发展阶段,已经在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民生有效改善、社会民主进步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也给我国带来了整体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诚然,我们无法忽视城镇化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带来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同样无法回避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由于城镇化而导致的诸多社会问题。
当前城镇化已经面临不可持续的困局: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每况愈下,资源耗竭难以为继。
如果不能妥善破解这些困境,选择更合适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和路径,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
历经3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已经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巨大压力,当前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已成为政府与学界的共识。
目前,国内外一致将“可持续城镇化”作为合理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模式,即城镇发展应能持续满足现代人和后代人对城镇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需要,达到现代和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其本质是合理利用城镇各种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最终实现城镇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今天,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并未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并未注重城镇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引发了自然与社会的一系列问题。
一、自然环境恶化改革开发三十年来,我国多数地区的发展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1]的理念,在城镇化不断推进和人口压力不断增大的条件下,社会自然资源供给总量已接近潜在的最大值。
在现有条件下,社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已出现瓶颈效应。
从最基本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来看,形势均不容乐观。
而在社会再发展资源方面,同样面临根本性的制约因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资源消耗剧增,人口规模、地域规模急剧扩大,对原有的城镇功能和结构产生巨大冲击,一些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外部性问题突显。
(一)资源耗竭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可以认为是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改造自然能力增强的标志。
但随着城市的扩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系统逐步被人类改变,在改善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危机。
1.土地资源从土地资源看,中国目前的人均耕地面积拥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1%,人均草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9.3%。
而且,这些有限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正在进一步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480.5万亩。
在中国现有的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0.053公顷的生存警戒线的有666个,占总数的23.7%。
此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也十分严重。
历时近三年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6.8%;荒漠化土地高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非农化速度将加速进行,中国有限的耕地面积还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图2-1广西矿山开采造成水土流失严重①据统计,在1998—2008年期间,全国耕地面积由19.45亿亩减少为18.25亿亩,2008年人均耕地面积仅1.39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生态原因造成的退耕、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非农建设占用等。
据统计分析,城镇建设用地对耕地减少的贡献率为5%~10%,不包括各类开发区、乡镇企业和交通用地。
1998—2008年,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占用耕地达18.38万公顷。
尽管相对数量不大,但是绝对数量仍不可忽视。
而自1998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建设占用耕地总体实现了数量上的占补平衡,但就质量而言,被占用的耕地多数是自然条件较好、生产力较高的优质农田,而补充耕地则多来自未利用地,其质量难以与被占用的耕地相比。
此外,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但出于粮食安全、日后生计保障等因素考虑,再加上农地流转机制的不健全,不愿或无法转让其承包的农地,造成了较大面积的土地抛荒现象。
2.水资源水资源方面,中国的人均拥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
目前,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己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8座。
因缺水和供水不足,每年造成约2300亿元工业产值的损失。
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是工程性缺水的省份,缺水人口达1000多万,约一半城市的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严重。
同时,由于缺乏合理的管理和有效的保护,贵州省的地下水资源量正呈现出加剧减少的趋势。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将有增无减。
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7亿,以每人每年用水1000立方米计,届时中国总用水量将达到1.57万亿立方米,接近世界公认的警戒线标准,水资源的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支撑能力将显得更加脆弱。
3.能源能源方面,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仅及世界平均的l/2,美国的1/70,而且能源储备以煤炭为上,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的储藏量不足。
在能源利用上,尽管改革以来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利用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观,如图2-3所示。
尤其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将逐步向以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转变,而中国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保有量十分有限,优质能源的相对不足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将逐步显露出来。
(二)环境恶化城市的快速扩张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不足正在给我国制造巨大的环境压力,发达国家在一百多年里面陆续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在三十年内就集中出现。
在城镇化中,各类环境污染以不同方式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排放和噪音污染是城市的主要污染来源。
1. 垃圾污染随着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城市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危害日趋严重。
我国城市传统的垃圾倾倒方式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大部分地区都未实现垃圾有效分类和回收,不仅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而且不利于资源有效回收利用。
目前来看,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堆放量已高达70多亿吨,侵占土地约6亿平方米。
全国668座城市年清运生活垃圾约2.5亿吨,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加①。
为了处理好城市垃圾,大城市相继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北京市为例,目前拟建设的生活垃圾项目包括六里屯、南宫、阿苏卫和高安屯等4个。
大量露天堆积的垃圾,对城市环境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占用土地过多,影响大气质量及城市景观,污染水体,造成土壤渣土化,垃圾源构成火灾隐患,垃圾堆成为有害生物传染疫病的巢穴,今后因垃圾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将持续增加。
2. 大气污染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能源消耗量近十年来稳步增长,同时,机动车保有量和城市人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增加,这就使得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煤气燃烧污染、工业废气、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已成为主要污染源,城市大气污染60%-70%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②。
世界卫生组织对全世界53个国家272个城市大气进行了测定,中国的北京、兰州等8个城市在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榜上有名。
严重的大气污染,致使我国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很高。
根据世界资源协会(WRI)的统计,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中80%是由于空气污染而产生的肺部疾病所致,城市居民所患呼吸道疾病中20%-30%归因于空气污染。
二氧化硫等致酸污染物引发的酸雨,在我国正呈急剧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酸雨区,酸雨危害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29%左右。
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危害更大,机动车尾气低空排放,恰好处于人的呼吸带范围,对人体健康影响十分明显。
3. 水体污染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水污染程度逐渐加重,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发展超标排放的工业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的生活污水。
近年来工业废水经过治理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③。
更为严重的是,水体污染已由大中城市蔓延至小城镇。
2002年经水资源质量评价的约1202万公里河流中,水质劣于五类标准的河流长度占35.3%,其中污染极度严重的河流长度占17.5%。
在所监测的176条城市河段中,绝大部分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如图2-4所示,52%的河段较为严重,其中Ⅴ类水质为16%,超Ⅴ类水质为36%①。
尽管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均实行了严格的排污控制机制和环保、污水处理等多种措施,但从目前的执行力度和实施效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
4. 城市噪声污染近年来,噪声污染已成为一种新的“城市病”。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噪声处于中等以上污染水平,其中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广并呈扩大趋势。
一是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标,其中高架道路、轨道交通等引发的交通噪声影响更为突出;二是建筑工地噪声扰民不断,矛盾相对突出;三是社会生活噪声影响面广量大,由第三产业的餐饮、菜场、商店、文化娱乐场所产生的噪声扰民目前呈上升趋势,主要噪声源是油烟排风机、空调机组、娱乐业及各式展览会的喇叭音响等;四是城市工业噪声污染干扰市民的正常生活。
5. 电磁辐射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又称电子雾污染,目前已被公认为是城市公害。
城市里的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家用电器,都会产生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人们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辐射剂量的环境中就会损伤健康。
因怀疑有电磁辐射污染,上海的磁浮列车沿线的房价不升反降,市民以多种形式表达对磁悬浮电磁污染的担忧。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仍然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高速推进时期,城镇化率年均提高约1%,每年将有1500万左右的农民进入城镇,自然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生态环境问题对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构成了实际的威胁,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如果继续原有的城镇化道路,预计今后我国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将急剧上升。
美国的郊区化发展模式使城市消耗了80%以上的能源,产生了80%的有害质,并使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这样的发展没有遵循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所以其人均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城镇化不能再延续这样的模式。
二、社会和谐不再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上升,2008年已达0.65,大大超过了世界公认的0.4的警戒水平,已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社会的收入分配已经进入绝对不平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