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经络及重点穴位保健意义一、十四经络第一、足阳明胃经:生成气血的康体大脉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就是说它们是人生下来或活下去的根本保证,具备了整个消化吸收功能,是人体的能量源头。
所以,想养颜,想健康,想长寿,想通体健康,就必须打通胃经。
胃经保健,第一可以充实胃经的经气,让和他联系的脏腑气血充盛,让脏腑发挥正常功能;第二从中间切断胃病发展的道路,在胃病还没有成气候之前把它扼杀掉。
刺激胃经最好时间早上7—9点。
1、四白:描述:称它为“养白穴”或者“养颜穴”。
每天坚持揉3分钟,皮肤会慢慢变得细腻,美白效果不错。
位置: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2、梁门:描述:梁,屋顶之横木也。
门,出入之通道也。
该穴名意指胃经的气血物质被本穴约束。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溃疡,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肠炎,痢疾,消化不良。
每天早晨还没起床的时候按揉3—5分钟,对于巩固胃的功能有很好的作用。
位置: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上2寸3、天枢:描述:顽固便秘巧用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就是五脏六腑之气集中在胸腹部的穴位。
是恶心、便秘、闹肚子的克星位置: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4、归来:描述:指胃经下行的地部经水受热后气化逆胃经上行,如流去之水复又归来,故名。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闭经,卵巢炎,子宫内膜炎阴茎痛,男女生殖器疾病;位置: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5、伏兔:描述: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主治疾病: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
位置:在大腿前面,当骼(ge:骨头)前上棘与髌(膝盖骨)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6、梁丘:描述:治疗急性胃痛、胃痉挛效果很好,更是治疗一般胃肠病的常用穴。
位置:右手掌放在左侧的膝盖上,右手大拇指会触摸到大膝盖外侧有一个骨头尖,从这里向大腿上2寸就是7、犊鼻(内外膝眼):描述:俗语就是牛的鼻子。
关节炎、膝盖痛就找膝眼来调治。
在按揉的时候,先将大拇指和食指圈成一个环形,就像牛鼻子一样,将掌心贴在膝盖上,同时掐住两穴进行按揉,这样同时刺激两穴效果会非常好。
位置:屈膝成90度,在膝盖骨的下面,也就是膝盖的顶点旁边有两个凹陷,这两个点就是人们俗称的膝眼。
8、足三里:描述:号称人体第一保健大穴,“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所有的保健品都要让位于足三里。
健脾壮肾,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提高人体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①改善胃肠:每天坚持揉5分钟,10天左右消化好了,饭量也增加了,不会经常拉肚子;②增强免疫力;③改善心脏功能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小腿内侧的骨头)前缘一横指(中指)9、上巨虚:描述:用于急性阑尾炎和乳腺炎的救急大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足三里下面3寸10、下巨虚:描述:用于急性阑尾炎和乳腺炎的救急大穴位置:在小煺前外侧,上巨虚下面3寸11、丰隆:描述:消除啤酒肚,降低血脂的祛痰穴。
主管气的升降的穴位,祛痰湿。
西医检测出来的脂肪肝、高血脂等病人以及男士的啤酒肚等,往往和痰湿有很密切的关系。
所以,建议以上状况人士闲来无事敲打敲打。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12、解溪:描述:解溪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散解。
主治:头痛,眩晕,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位置:取该穴道时候患者应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伸直下肢的取穴姿势,解溪穴位于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或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位置: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13、内庭:描述:自动调节食欲的减肥穴。
因为它能泻胃火,食欲大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胃火旺盛,烧灼能力太强的缘故。
位置:在足背,当第二、三趾趾缝的位置。
第二、手阳明大肠经:保护胳膊的排泄大脉大肠经负责排泄人体大部份的废物,以确保身体的内环境干净,气血的生成有赖于排泄功能的正常发挥,人体的垃圾不能正常排出去,气血进不来,就会产生酸胀麻痛等感觉。
A.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B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C.有很强的通便效果。
刺激大肠经最好时间早上5—7点。
1、三间:描述:疼痛时都可以点一点的“万金油”位置:握拳,食指根部突起的骨头,往食指方向就是二间,往手背方向就是三间。
2、合谷:描述:①止痛。
牙龈肿痛、头痛,咽喉、扁桃体引起的咽喉肿痛;②预防治疗感冒位置: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既是3、手三里:描述:上肢疲劳、酸痛就找手三里位置:曲池穴下2寸处4、曲池:描述:让心情安逸的穴位。
①心情烦躁,感觉心里憋着火时按曲池;②胳膊酸沉,关节酸痛揉曲池;③控制血压血糖位置:屈肘,成直角,肘横位的外侧终点就是5、臂臑:描述:肩臂痛的克星位置:肩膀抬起,在肩膀的前面和后面都有一个凹陷的地方,后面是肩髎,前面是肩髃。
6、肩髃:描述:肩周炎等肩膀问题的最佳选择位置:在肩部,三角肌上,鼻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7、迎香:描述:遇到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或者过敏性鼻炎,按摩一两分钟可立即缓解。
连续喷嚏,用力按压直到发酸,,放开后再压,直到不打为止。
位置:鼻翼两端凹陷处第三、足少阳胆经:输送气血的固体大脉人体最长的一条经脉。
肝胆相照,因为肝胆是表里相通的脏腑,肝经的浊气毒素会排泻到胆经以缓解其自身的压力。
胆经因为承受了大量的肝毒,很容易瘀滞堵塞,进而影响到肝脏的毒素也无路可排。
所以胆经需要经常加以疏通。
敲胆经增加了胆经的气血流量,及时缓解了肝脏的压力,从情志上讲它也会大大提高人决断的能力。
让人更加自信,更加果敢。
有人敲胆经后排气多了,大便也色深味重了,便是肝胆之毒素从肠道而出了。
刺激胆经最好的时间23点到凌晨1点。
1、听会:描述:聪耳洁面、养颜除皱。
耳鸣目眩、面肤粗糙、各类色斑、粉刺痤疮位置: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耳屏与听耳屏间的凹陷处)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2、头窍阴:描述:刺激头窍阴穴可起到淋巴排毒功效,减轻压力等。
位置:在头部,当耳后乳突地后下方,关冲与完骨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3、阳白:描述:头痛、眩晕、视物模糊、面瘫位置: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4、头临泣:描述:头痛、目眩、鼻塞位置:在头部,当瞳孔之上如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5、目窗:描述:头痛、眩晕,鼻塞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6、正营:描述:头痛、眩晕、项强、齿痛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7、脑空:描述:头痛、眩晕、感冒、耳鸣位置:在风池穴直上方,在枕外隆突的伤缘外侧,距离头部正中线旁边2.25存处。
8、风池:描述:缓解眼睛干涩酸胀的眼保健穴。
头痛、眩晕、失眠、颈项强痛位置:在项部,当枕骨之下,沿着耳垂一直向后推,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斜方肌)即是。
9、肩井穴:描述:电脑病、颈肩综合症,按揉一下能很快缓解悬钟位置:在肩上,肩上最高的位置,与大椎连线的中点上10、环跳:描述:坐骨神经痛就找环跳来止痛位置: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11、风市:描述:脚气、遍身瘙痒、下肢痿痹位置: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
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12、阳陵泉:描述:防治慢性胆囊炎,按揉它也可以使膝关节更灵活位置:在小腿外侧,顺着膝盖往外下方,会摸到一个凸起的地方这就是腓骨小头,在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凹陷处。
13、悬钟:描述:睡个好觉不落枕。
同时刺激手上的后溪穴和悬钟穴位置: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第四、手少阳三焦经:环绕耳周的视听大脉三焦是按照人体部位来划分的。
古人将三焦分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肝胆,下焦肾、膀胱、大小肠。
我们通常说“五脏六腑”,那六腑是什么?通常只能说全五腑——胃、大肠、小肠、膀胱、胆。
还有一腑,就是三焦。
我们的五腑都像一个容器,且时满时空,就像我们的胃肠,被食物填满又排空,周而复始。
三焦就是装载全部脏腑的大容器,也就是整个人的体腔。
三焦经分部在人体体侧,从无名指的关冲穴沿着手臂外侧一直到肩部和侧头部,在耳朵部位绕行一大圈,所以,也有人将其称为“耳脉”,也就是说,耳朵的问题,比如耳聋、耳鸣等都可以找三焦经上的大穴来调治。
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解释,三焦是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器官。
这时它更像是一个财务总管,负责合理地分配使用全身的气血和能量。
刺激三焦经最好的时间是21—23点1、外关:描述:让孩子写字不再“乱涂鸦”。
小孩写字不是成一条直线的,而是一直向上,最后出来的字要么是一条斜线,要么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曲线,这其实就反映我们的手部不平衡。
所以,外关内关调和不平衡状态/位置:与内关相对,腕背横纹的中点向上2寸2、支沟:描述:肠燥型便秘的润滑剂。
治疗便秘、两肋痛、耳鸣、耳聋。
落枕配“落枕点”穴,便秘配天枢、气海、照海、丰隆、足三里。
位置:腕背横纹上3寸,外关上1寸3、天井:描述:耳聋、偏头痛、肘臂痛位置:在臂外侧,曲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4、肩髎:描述:每天花五分钟按揉,防治肩周炎位置:在肩部,肩髃(yu)后方,当鼻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5、翳风:描述:坚持按揉可减少伤风感冒几率,此穴还可用于判断病情,面谈发作前在此穴上有压痛位置: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6、角孙:描述:两侧头痛就找耳后的率谷和角孙位置:在头部,把耳朵折起来,耳尖入发迹处7、耳门:描述:治疗各种耳病如耳鸣、耳聋等,按揉是一压一放,不能用力太大。
位置: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8、丝竹空:描述:去除鱼尾纹的特效穴位置:在面部,眉梢凹陷处第五、足太阳膀胱经:护佑全身的通调大脉膀胱经是通往头、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份,几乎已贯通全身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故此经脉发生异常时,会影响全身,而呈现各种症状。
可以说其经脉上的每一个穴位都是人体当中一味大药,所以,膀胱经可以说是药物资源最丰富的经脉。
不论是眼部的疾病,还是退步的问题,抑或是后背脊柱的问题都可以找膀胱经上的大药来解决。
膀胱经的背部俞穴和脏腑本身的分布位置相对应,是脏腑器官的反应点,就像现在耳穴足撩的反射区一样,调节脏腑的作用很好。
刺激膀胱经最好的时间是15—17点1、睛明:描述:防治近视,让人看得更远,缓解眼睛疲劳,治疗眼病,治疗打嗝位置:在面部,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2、攒竹:描述:随身携带的止嗝穴位置:在面部,两边眉毛起始的部位3、厥阴俞:描述: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位置: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4、心俞描述: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位置: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5、膈俞:描述:胃脘痛、呕吐、打嗝、饮食不下位置: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6、肝俞:描述:脊背痛、胁痛,目赤位置: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7、胆俞:描述:口苦、呕吐、食不化位置: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8、脾俞描述:腹胀、背痛、食不化,水肿、呕吐、痢疾、便血位置: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9、胃俞:描述: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胸胁痛位置:定位: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0、肾俞:描述: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腰痛位置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11、大肠俞描述:腰痛、便秘,腹胀、痢疾位置: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12、膀胱俞描述:尿频、遗精,泄泻、便秘,腰脊强痛位置:在骶部,当骶正中嵴(脊)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13、八髎:描述:其中次髎是治疗腰痛、痛经和阳痿的特效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