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表面活性剂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ationic surfactant) 由有机阳离子组成,在水中电离后起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阳 离子。 例如:[C12H25N(CH3)3] Cl——[C12H25N(CH3)3]+ + Cl-在水 中电离后起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阳离子--[C12H25N(CH3)3]+。 可分为四种类型: (1)胺盐型:长链的伯、仲、叔胺在酸性水溶液中离解,生 成憎水基阳离子和简单的阴离子。 按盐命名. 例如:[R-NH3]Cl——[R-NH3]+ + Cl氯化烷胺 [C12H25NH2CH3)] Cl——[C12H25NH2CH3)]+ + Cl化十二烷基一甲基胺 [C12H25NH(CH3)2] Cl——[C12H25NH(CH3)2]+ + Cl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胺 氯
一、定义:
使用浓度在0.01%~0.1%就能使物质的界(表)面性质(表面张力、表面润湿性 和表面润滑性等)发生显著变化的物质称表面活性剂。 常用定义:少量存在就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Surfactant 表面张力(Interfacial tension):引起液体表面自动收缩的单位长度上的力称为表面 张力。单位mN/m或N/m。 水:72.8mN/m; 碳氢化合物:18~30N/m; 熔融金属:350~1800N/m
该类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电离,起活性作用的部分为阴离子。 例如:在水中,R—SO3Na → R—SO3- + Na+ 起活性作用的为阴离子基团,R—SO3-,故称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还可以分为两类: 盐型:由有机酸根与金属离子组成,如: 羧酸盐型:R—COONa,磺酸盐型:R—SO3Na 可按盐命名法命名。 例如:C12H25—SO3Na 十二烷基磺酸钠。
(2)季铵盐型 命名同上。例如:氯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铵 (3)吡啶盐型 例如:氯化十二烷基吡啶 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onionic surfactant 在水中不电离,极性基部分大多由聚氧乙烯基构成。所含的 氧乙烯基的数目决定它的亲水性能。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根据合成的原料,同时也参照产物 在有机物中的分类来命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命名的后面常附有 数字,表示氧乙烯的个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界面(Interface):相与相之间的接触面,如果构成两相界 面的其中一相为气相,则这种液面称为表面(Surface)。 气——液 气——固 液——液 液——固 固——固
界面(或表面)是两相之间的一个过渡区,约为几个分子厚 度。 表面活性剂特点之一就是其易于富集于界面,从而将显著改变 界面性质,对界面过程产生影响。
烷基磺酸钠(C16H33SO3Na,简写AS)烷基苯磺酸钠(C12H25C6H4SO3Na,ABS) 72.8mN/m 水表面张力 72.8mN/m 0.01%AS 0.01%ABS 35.5mN/m 35.2mN/m
表面活性剂为何有如此特性?
二、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
亲油基: 易溶于油的非极性基,以烃类取代基为主——亲油基团 亲水基;易溶于水的极性基,包括电离和不电离的极性基——亲水基团 亲 水 基
(2)稀溶液
溶液中活性剂 的缔合分子 溶液中活性剂 的单个分子 吸附层中活性剂 的单个分子
在稀溶液中,由于活性剂分子的相互接近,可按极性相近 规则缔合起来。 这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不能像极稀溶液的情况,平铺于液 面,而是倾斜于液面。 对表面张力的影响相对减少,表现为表面张力随浓度增加 而下降减少。
(3)临界胶束溶液
(4)浓溶液 (浓度远大于临界胶束浓度的溶液)
溶液中活性剂 分子的结合体 (胶束) 溶液中活性剂 的单个分子 吸附层中活性剂 的单个分子
活性剂的动平衡关系保持不变,但胶束的数量随着浓度的 增加而增加。采油中有各种应用。
二、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使用表面活性剂时,其浓度一般比临界胶束浓度稍大。若浓 度太小,其性能不能发挥;若浓度太大,则造成浪费。由于表 面活性剂溶液的一些物理性质,如:电导率、表面张力、渗透 压等在临界胶束浓度时都有显著变化,所以,通过测定这些性 质显著变化时的转折点,就可求得临界胶束浓度。
如果表面活性剂分子顶替了液面上的水分子,根据极性相近 原则,亲水基溶于水中,亲油基被排斥在气相。 活性剂分子受到水相内水分子的吸引力变小,而受相外气相 分子的吸引力变大,水溶液表面上分子所受的净吸引力大大降 低,也就是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大大低于纯水的表面张力。 随活性剂浓度增加,表面上表面活性剂分子增多,溶液的表面 张力下降得越多。同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基碳链越长, 相外吸引力越大,净吸引力越小,溶液表面张力下降得越多。 一般说来,表面活性剂碳原子在8以上才能表现出显著的活性。 一般在8~22之间,最好应在12~18之间。对于油—水界面,也 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只是表面张力下降得更低而已。
H
O
O
C H2C H2O
n
H
O
C H2C H2O
n
H
(CH2CH2O)n1 H
根据合成的原料+参照有机物中的分类来命名 在非离子活性剂命名后面,常常附有数字,指活性剂分子中氧乙烯的聚合度,n
4. 两性活性剂amphoteric surfactant
两性活性剂主要是其活性由前面三种类型表面活性剂的两种亲 水基组合而成。即同一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阴、阳或非离子活 性基的其中两种。两性活性剂可分为:非──阴,非──阳 , 阴──阳三种类型。可参考前面的命名原则命名。 (1)聚氧乙烯烷基醇醚硫酸酯钠盐:R-O-(CH2CH2O)n— SO3Na 阴—非 聚氧乙烯十六 例如:C16H33—O—(CH2CH2O)n -SO3Na 醇醚硫酸酯钠盐
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范围
注意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显著降低。显然有的有机物,例如 乙醇、乙酸等,也能使表面张力降低一些,但不符合浓度很 低就能使表面张力大大降低的要求,故不是表面活性剂。主 要是其中的亲油基太小,亲水基起主要作用,在界面上吸附 的能力很差,而容易溶解于水相中。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和亲油基的对立作用必须比较相 称,亲水基太多而亲油基太小或相反都不具备表面活性剂的 作用。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和命名
一、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命名: 根据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可将表面活性剂分为四大类: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亲水基团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两性型表面活性剂 低分子活性剂 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
分子量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nionic surfactant)
溶液中活性剂 分子的结合体 (胶束) 溶液中活性剂 的单个分子 吸附层中活性剂 的单个分子
当溶液浓度增至某一数值,活性剂将在溶液表面吸附达到 饱和。此时,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紧密地排列着。从该浓度 开始,在增加表面活性剂浓度,活性剂分子将主要分布在溶液 内部而不是吸附层,所以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大大减少。 CMC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 最低浓度。 胶束:多个表面活性剂分子组成的聚集体,其大小已落入胶 体颗粒范围。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性质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界面上的吸附──CMC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I)极稀溶液
溶液中活性剂单个分子 吸附层中活性剂分子
一方面——活性剂分子由于降低表面能的需要倾向于到液 体表面上来; 另一方面——由于活性剂在液体表面浓集(吸附),使表 面浓度大于内部浓度,因此表面活性剂分子也倾向于向溶液内 不扩散。 由于浓度极稀,表面上活性剂分子彼此不影响,所以活性 剂分子可平铺于液面。因此,在极稀溶液活性剂对表面张力有 显著的影响。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目的要求: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鉴别方法;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质(CMC、HLB)及作用; 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命名。
重点: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CMC、HLB)及作用
难点:
表面张力、表面活性的本质理解
本章说明:
主要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共性,要求学生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
C12H25 N (CH2CH2O)n2 H
O C 11 H 23 C N (C H 2 C H 2 O)n 2 H (C H 2 C H 20 )n 1 H
命名 聚氧乙烯十二醇醚 聚氧乙烯壬基苯酚醚 C 9 H 1 9 聚氧乙烯硬脂酸酯
C 17 H 35 C
分子式
C12H25 O CH2CH2O
n
3.电沉积法:
非离子活性剂在水中不解离,故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不被 电极吸引。而离子型活性剂在水中解离成离子,再直流电作 用下分别向两个电极移动而沉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移向电 源正极,并沉积在正电极上形成一层粘稠的肥皂状膜。同样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向负极移动,也形成一层沉积膜。这种利 用电沉积现象的鉴别法就叫做电沉积法。
亲油基(疏水基)
十六烷基硫酸钠[CH3(CH2)15SO3Na],非极性的CH3(CH2)15—与极性的SO3
三、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原因 表面张力 产生的原因
水内部水分子受其邻近分子的吸引,各个方向是均匀的, 故力是平衡的。 对于表面水分子,液体内部水分子对它的吸引力大,外部 气体分子对它的吸引力小,这样对液面分子就产生了垂直于液 面而向着液体内部的合吸引力,即净吸引力。它使得液面上的 水分子有尽可能跑到液体内部去的倾向,即液面有自发收缩的 倾向,这就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3)胺型: 例:聚氧乙烯脂肪胺:
(4)酰胺型: 例:聚氧乙烯烷基酰胺
还有一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混合型的,如:失水山梨糖醇 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即吐温Tween类,既属酯型又属醚型。
失水山梨糖醇脂肪羧酸酯(span型)
非离子活性剂的命名
合成原料 1 氧乙烯 氧乙烯 氧乙烯 2 十二醇 壬基酚 硬脂酸 产物在有机 物中分类 醚平平加 醚op 酯 聚氧乙烯十二胺 氧乙烯 十二胺 胺 聚氧乙烯十二酰胺 氧乙烯 十二酰胺 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