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
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土木工程系
2012.10
目录
试验报告(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及安定性试验 (1)
试验报告(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3)
试验报告(三)砂料颗粒级配试验 (5)
试验报告(四)砂料视比重、容重测定试验 (7)
试验报告(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资料 (9)
试验报告(六)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表观密度试验 (11)
试验报告(七)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13)
试验报告(八)回弹法推测混凝土强度试验 (15)
试验报告(九)沥青试验 (17)
试验报告(十)试验数据整理(最小二乘法) (19)
试验报告(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
姓名系专业班学号同组者姓名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记录
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室内温度:℃
出厂单位与日期:室内相对湿度:% 1.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标准稠度用水量P= %
2.凝结时间的测定
3.安定性检验
三、结论:(判定该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等是否合格,写出依据。
)
教师签字
试验日期年月日
试验报告(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姓名系专业班学号同组者姓名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记录
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成型室温:℃出厂单位与日期:室内相对湿度:%材料用量:
抗压强度取平均值时剔除者打“*”。
三、结论:(据该龄期的强度结果暂定水泥的强度等级,写出依据)
教师签字
试验日期年月日
试验报告(三)砂料颗粒级配试验
姓名系专业班学号同组者姓名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记录
试样名称试样状态
试样重克
三、筛分曲线
四、结论(该砂料的级配是否符合要求?粗细程度如何?)
教师签字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0.16
0.315
0.63
1.25
2.5
5.0
0 20
40
60
80
100
累
计筛
余(%) 筛孔尺寸(毫米)
Ⅰ区
Ⅱ区
Ⅲ区
试验报告(四)砂料视比重、容重测定试验
姓名系专业班学号同组者姓名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记录
试样名称室内温度:℃
1.砂料表观密度的测定
试样状态水温℃
2.砂料堆积密度的测定
试样状态
三、结论:
砂料的密度
ρ=kg/ m³;
砂料的堆积密度=kg/ m³;
砂料的空隙率P/=(1-
'
ρ/
ρ)×100%
=
教师签字
试验日期年月日
试验报告(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资料
姓名系专业班学号同组者姓名
一、混凝土要求:
二、混凝土所用原材料:
水泥:
品种:强度等级:
砂:
种类:级配:区
表观密度:细度模数:
堆积密度:
石:
种类:表观密度:
最大粒径:堆积密度:
石子级配:大石子 %;中石子 %;小石子 %。
三、设计。
四、结论。
1立方米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
水泥:kg 砂:kg 石:kg 水:kg
混凝土计算配合比:m
水泥﹕m
砂
﹕m
石
﹕m
水
= ﹕﹕﹕W/C=
试拌12升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
水泥:kg 砂:kg 石:kg 水:kg
试验报告(六)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表观密度试验
姓名系专业班学号同组者姓名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记录
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
设计坍落度毫米;拌合方法;
成型室温℃;相对湿度 %;
混凝土计算配合比:1:::
1.校正坍落度
校正坍落度以后的配合比:1:::
2.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测定。
3.确定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按1立方米混凝土各材料用量表示)
=
m
水泥
m
=
砂子
=
m
石子
=
m
水
所以,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按1立方米混凝土各材料用量表示)
水泥:kg ;砂子:kg;石子:kg;水: kg 。
三、结论(满足和易性的混凝土基准配合比,表观密度)
教师签字
试验日期年月日
试验报告(七)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姓名系专业班学号同组者姓名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记录: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
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拌合方法;
养护温度℃及相对湿度 %;
1.立方体抗压强度
龄期换算系数:尺寸换算系数:
混凝土标准试件28天抗压强度MPa。
垫条尺寸:
三、结论:(混凝土28天强度)
教师签字
试验日期年月日
试验报告(八)回弹法推测混凝土强度试验
姓名系专业班学号同组者姓名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记录: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
养护温度℃及相对湿度 %;
三、结论
建立《抗压强度~回弹值》关系曲线
抗压强度~回弹值关系曲线:
教师签字
试验日期年月日
试验报告(九)沥青试验
姓名系专业班学号同组者姓名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记录:
沥青名称与出厂标号;
1.沥青针入度试验
水温℃
2.沥青延伸度试验
水温℃
3.沥青软化点试验
起始水温℃;升温速度℃/分
三、结论:(确定沥青牌号,写出依据)
教师签字
试验日期年月日
试验报告(十)试验数据整理(最小二乘法)
姓名系专业班学号同组者姓名
一、整理:
建立《抗压强度~灰水比》,《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经验公式
建立《抗压强度~灰水比》经验公式
=--=
∑∑∑∑∑2
2)
(i i
i
i i i x x
y x y x n m
=--=
∑∑∑∑∑∑2
22)
(i i i i i i
i
x x
n y x x x y b
《R 28~
w
c 》经验公式:=+=b w c
m R 28
直线相关系数r ==--∑∑∑∑2
2
2
2)
()(i i i i y y n x x n m
二、结论(整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