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概述与胃炎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概述与胃炎


护理措施
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对症护理: 2、生活护理
3、安全护理
心理护理: 1、焦虑时进行心理疏导 2、应用放松技术
二、腹痛
原因 1、急性腹痛:
(1)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扭转或破裂 (2)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 (3)腹腔内血管阻塞 2、慢性腹痛:
(1)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 (2)腹腔脏器包膜的张力增加 (3)消化性溃疡 (4)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5)肿瘤压迫及浸润
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
胃镜
粘膜红白相间, 红为主 粘液分泌增多 散在糜烂、出血
萎缩性胃炎
粘膜苍白或灰白色, 或红白相间,以白为主 皱襞变细而平坦 粘膜层变薄,血管透见
病检 浅表炎性细胞浸润 腺体完整
粘膜层及粘膜下层 炎性细胞浸润 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 肠上皮化生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实验室检查: HP检测原理

查 影像学检查
制定护理措施方法
病情观察 •一般护理 对症护理 •用药护理 •心理护理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 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恶心与呕吐(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腹痛(疼痛:腹痛) 腹泻、便秘(腹泻、便秘) 吞咽困难(吞咽障碍) 反酸嗳气 食欲不振(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腹胀 呕血与黑便(组织灌注量改变)
第一节 概述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 食管、胃、肠、肝、 胆、胰以及腹膜、 肠系膜、网膜等脏 器的疾病
[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自学)
[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自学)
外分泌腺:贲门腺、泌酸腺和幽门腺
壁C→盐酸和内因子 主C→胃蛋白酶原 粘液C→碱性粘液
内分泌细胞
D细胞→生长抑素 G细胞→促胃液素
[诊断]
病史无特异性 确诊:靠胃镜及病理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自身免疫性胃炎:
应检查相关抗体和血清胃泌素。
[治疗要点]
根除Hp治疗
用于B型胃炎活动期,Hp感染阳性 三联疗法
[治疗要点]
根除Hp治疗:三联疗法 对症治疗
制酸药或胃粘膜保护药 抗胆汁反流:铝碳酸镁、氢氧化铝凝胶 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西沙比利
一、恶心与呕吐 (nausea and vomiting)
胃肠源性呕吐
反射性呕吐
中枢性呕吐
神经性呕吐
一、恶心与呕吐 (nausea and vomiting)
鉴别点 胃肠源性呕吐 病因 胃肠疾病
与进食关系 有关 恶心 有
呕吐状态 常缓慢呕出 呕后感觉 吐后轻松感 持续时间 吐后可暂缓解 伴随症状 常伴腹痛、腹泻
诱发组织损伤
幽门螺旋杆菌?
革兰氏阴性菌 棒状形态,大小0.6x3.5微米 一端有带鞘膜的鞭毛,具备高度活动性 主要种植于消化道粘膜下
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右)与罗宾·沃 伦
[病因与发病机理]
1、Hp感染:最主要 2、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胃炎
壁细胞抗体(parietal cell antibody,PCA) →壁细胞总数↓→胃酸分泌减少/丧失
一、恶心与呕吐 (nausea and vomiting)
❖ 恶心: 是上腹部一种紧迫欲吐的不适感 是延髓的呕吐中枢受到刺激的结果。 严重时可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如皮肤苍白、 头晕、流涎和心动过速。
❖ 呕吐: 利:排出胃内有毒物质,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弊: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障碍等不良后果

不足以刺激肠道的蠕动
因 2、结肠平滑肌张力减低和蠕动减弱
3、排便反射减弱或消失
4、结肠痉挛缺乏驱动性蠕动
便秘
五、黄疸(juandice)
概念: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致使皮肤、粘 膜、巩膜发黄的体征。
➢ 隐性黄疸:正常血胆红素最高为17.7umol/L,胆红素 在34.2umol/L以下时,黄疸不易觉察。
慢性胃炎的过程是胃粘膜损伤与修复的一种慢 性过程
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炎症、萎缩和肠化生
慢性浅表性胃炎--炎性细胞浸润局限于胃小凹和粘
膜固有层的表层,腺体完整无损
慢性萎缩性胃炎--深层腺体破坏、萎缩、消失,粘
膜变薄,可伴有肠腺化生或假性幽门腺化生
不典型增生--表现为细胞异型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
➢ 显性黄疸:胆红素>34.2umol/L时临床上出现黄疸
第三节 胃炎(Gastritis)
胃炎(Gastritis)
胃炎是指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炎症, 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按临床发病的缓急和病程的长短,一般分 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概 述:
定义: 各种原因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PCA IFA 胃镜
胃粘膜活检
治疗
主要Hp感染(90%) 无症状或消化不良症 状 胃酸正常、增多/减少 下降 多(-),30%(+) 无IFA 红白相间 Hp阳性 三联
主要自身免疫 明显厌食,体重下降, 恶性贫血 胃酸缺乏 明显升高 90%(+) 75%(+),VitB12下降 血管透见 无 无特异方法
三、腹泻 diarrhea
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并带有 粘液、 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称为腹泻。
小肠病变腹泻: 粪便呈糊状或水样,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成分 大量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大肠病变腹泻: 粪便呈脓、血、黏液,病变累及直肠时 可出现里急后重。
三、腹泻 diarrhea
护理措施:
第四章 消化系统 疾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的】
1、了解消化系疾病病因、特点 2、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 3、了解消化系统疾病人的护理评估 4、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 5、掌握常见症状体征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6、了解慢性胃炎的临床分类与病因 7、了解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诊治要点 8、理解慢性胃炎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炎等可致死 与其他系统、器官密切联系,也可引起消
化系统病变等
[护理要点](补充)
强调整体,关注心理护理,因发病与 精神密切相关
发病与饮食密切相关,故饮食护理也 为重点之一
许多药物对胃肠道、肝有损害,应注 意药物适应症、副反应和禁忌症
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
【护理评估】
患病、检查和治疗经过
[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自学)
屈氏韧带(Treitz)为 上、下消化道的分界处
[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自学)
肝脏是机体代谢的枢纽 肝脏的主要功能:
物质代谢:清蛋白、凝血酶原、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 激素灭活:雌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 分泌胆汁 解毒作用:血氨
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
X线检查
(1)腹部平片
(2)钡餐/钡灌肠检查
(3)胆囊及胆道碘剂造影
检查前作碘过敏实验,检查前12h禁食,准备脂肪餐1 份
(4)腹部CT
检查前1w开始不作胃肠道造影,不服用含金属的药物 检查前2d开始少吃水果、蔬菜、肉类 检查前4h禁食
[消化系统疾病特点](补充)
包含器官多,且与外界沟通,发病率较高 病因非常复杂,可有一种或多种病因 多数呈慢性病程,易造成消化功能障碍 急性变化如出血、穿孔、肝衰、急性胰腺
1、饮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 避免生冷、多纤维及刺激性食物 急性腹泻予禁食、流质、半流质或软食为主
2、肛周皮肤护理 3、补液 4、活动和休息 5、用药护理
四、便秘constipation
便秘:排便次数较平日减少,粪质干硬难解,一般超 过2天没有粪便排出,称为便秘。
1、进食量过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水分,
特殊类型胃炎:感染性胃炎、化学性胃炎等
分 类:胃镜分类
国内分类
胃镜分类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临床表现
大多无明显症状、体征 少数有:消化不良
舌萎缩 舌炎 上腹压痛 少量出血 贫血、体重减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胃液分析 2、血清学检查 3、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胃镜检查及活检:最可靠的确诊方法。
二、腹痛
临床表现 1、胃、十二指肠疾病
腹痛多为中上腹部隐痛、灼痛或不适感,伴畏食、恶心、呕吐、 嗳气、反酸等; 2、小肠疾病 多呈脐周疼痛,并有腹泻、腹胀等; 3、大肠病变 腹痛为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 4、急性胰腺炎 上腹部剧烈疼痛,为持续性钝痛、钻痛或绞痛,并向腰背部呈带 状放射; 5、急性腹膜炎 疼痛弥漫全腹,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
内 因 子 抗 体 ( intrinsic factor antibody, IFA)→内因子↓→VitB12吸收不良→恶性贫血
[病因与发病机理]
1、Hp感染:最主要
增加胃黏膜对环境的易感性
2、自身免疫:PCA、IFA 3、其他因素:
十二指肠液反流 饮食:高盐、缺乏新鲜水果 药物
[病理]
二、腹痛
常用的护理诊断
1、疼痛:腹痛 与腹腔脏器或腹外脏器的炎症、缺血、梗阻、溃疡、 肿瘤或功能性疾病有关。
2、焦虑 与剧烈腹痛、反复或持续腹痛不易缓解有关。
二、腹痛
护理措施
1、腹痛监测 2、非药物缓解疼痛的方法:
①行为疗法 ②局部热敷 ③针灸止痛 3、用药护理:观察止痛药物的疗效 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急性剧烈腹痛诊断未明时,不能随意使用镇痛药,以免延误病情。 4、生活护理: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注意病人安全。 5、加强心理护理
氨 二氧化碳
尿素
尿素酶
实验室检查:
Hp检测
(1)Hp感染诊断方法 侵入性方法: 快速尿素酶试验 组织学检查 细菌培养
非侵入性方法: 13C-UBT 14C-UBT 血清学检查等
慢性胃窦炎(B型胃炎) 慢性胃体炎(A型胃炎)
发病率 最常见 解剖部位 胃窦部
少见 胃体和胃底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