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的原理及操作。
测定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相对百分含量。
二、基本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在pH小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正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在pH大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血清中含有数种蛋白质,分别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它们所具有的可解离基不同,在同一pH的溶液中,所带净电荷不同,因此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故可利用电泳法将它们分离。
醋酸纤维(二乙酸纤维素)薄膜具有匀一的泡沫状结构 (厚约120 µm),渗透性强,对分子移动无阻力,用它作区带电泳的支持物,具有用样量少,分离清晰,无吸附作用,应用范围广和快速简便等优点。
目前已广泛用于血清蛋白、脂蛋白、血红蛋白、糖蛋白、酶的分离和免疫电泳等方面。
三、试剂与器材
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 8.6,0.075 mol/L):
称取巴比妥钠(A.R)15.4g和巴比妥(A.R.)2.76g,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用酸度计校测后使用。
2.染色液:
氨基黑10B 0.2g、甲醇(A.R)20mL、冰乙酸(A.R.)4mL,加蒸馏水16mL,混匀即可。
3. 漂洗液:
乙醇(A.R)90mL、冰乙酸(A.R)10 mL,加蒸馏水100mL,混匀即可。
(现配现用)4.透明液:
冰乙酸(A.R)10mL、无水乙醇30mL(1:3),混匀即得。
(现配现用)
5.人血清(新鲜、无溶血现象)。
6.器材:
醋酸纤维薄膜(12×8cm,2×8cm);厚度120μm;培养皿直径Ф10cm(×8);点样器(或载玻片);直尺;铅笔;竹镊子;玻璃棒;烧杯50ml(×2),200ml (×1);试管1.5×15cm(×8);吸管5mL(×1);水浴锅;电泳槽;直流稳压电泳仪;分光光度计;剪刀。
三、操作步骤
1.搭滤纸桥:
取干净滤纸,折两次使之成为三层滤纸,再折一次,然后附着在电泳槽的支架上,使它一端支架的前沿对齐,而另一端浸入电泳槽的缓冲液中,用缓冲液将滤纸全部湿润驱除气泡,使滤纸紧贴在支架上。
2.点样:
将醋酸纤维薄膜切成8×2cm条状(或根据需要决定薄膜的大小),在距一端1.5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直线,然后浸入缓冲液中,完全浸透后(大约30min),用镊子轻轻取出,将薄膜无光泽的一面向上,平放在于净滤纸上,薄膜上再放一张干净滤纸,吸去多余的
缓冲液。
用玻棒蘸取少量血清,将此血清均匀地涂在载玻片的一端截面上(玻片宽度应小于薄膜) (或用点样器点样),然后轻轻与距纤维薄膜一端画线处接触,样品即呈一条状涂于纤维膜上。
待血清透入膜内,移去载玻片,将薄膜平贴于已放在电泳槽上,并已浸透缓冲液的滤纸上,点样面向下,点样端为阴极,进行电泳。
3.电泳条件:电压90~110V,电流0.4~0.6mA,通电1.0h。
4.染色:电泳完毕,将薄膜浸于染色液中5min,取出,用漂洗液漂洗至背景无色(约4~5次,每次10min),再浸于蒸馏水中。
5.制作图谱:待薄膜完全干燥后,浸入透明液中约5min,取出,平贴于干净玻璃片上,干燥,即得背景透明的电泳图谱,可用光吸收计测定各蛋白斑点。
此图谱可长期保存。
6.定量:
将上述漂净的薄膜用滤纸吸干,剪下各种蛋白质色带,分别浸于 4.0mL 0.4mo1/LNa0H溶液中(37℃)5~10min,色泽浸出后,比色(590 nm)。
设各部分的光吸收分别为:A白、Aα1、Aα2、Aβ、Aγ。
则光吸收总和(A总)为:A总=A白+Aα1+Aα2+Aβ+Aγ
白蛋白%=A白/ A总×100
α1球蛋白%=Aα1/ A总×L00
α2球蛋白%=Aα2/ A总×L00
β球蛋白%=Aβ/ A总×100
γ球蛋白%=Aγ/ A总×100
四.预习题:
1.为什么说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2.为什么要用PH=8.6的缓冲液?它的作用是什么?
五.思考题:
1.电泳法为什么能把血蛋白分成若干带?
2.为什么将薄膜的点样端放在滤纸桥的负极那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