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企业宣传片解说词

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企业宣传片解说词

(p1)【概述】(p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是国务院国资委负责监管的科技型中央企业,围绕“世界一流企业”战略目标,(p3)业务覆盖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建设工程全过程,(p4)是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产业链最完整的建筑设计企业,(p5)2012年成功跻身世界工程设计行业50强。

(p6)“十一五”期间,我院以年均30%的增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p7)较2000年合并重组时,营业收入增长12倍,国有资产增值11倍。

(p8)我院拥有员工近8000人,(p9)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P10)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7人,(p11)国内注册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2000余人,(p12)在20余个国家和地区(p13)拥有140余家子企业及分支机构,(p14)在中国130余个城市、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p15)完成设计项目20000余项,(p16)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优质工程设计金奖在内的(p17)省部级以上各类奖项500余项,(p18)已成为人才品质最优、科技实力最强、发展质量最好的(p19)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设计企业。

(p20)【历史发展】(p21)我院前身——中央直属设计公司于1952年诞生,(p22)1953年归属于新成立的建筑工程部,更名“中央设计院”,(p23)时任建工部副部长周荣鑫任首任院长。

(p24)建国伊始,百废待兴。

(p25)从首个设计作品“共和国第一小学”,(p26)到“共和国第一街”的第一个高楼,(p27)从中央政府机关办公楼,(p28)到建国10周年献礼工程,(p29)我院设计完成这个时期1/3的国家重大项目,彰显了国家实力、民族自尊,在新中国崛起的史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开篇印记。

(p30)六七十年代,我院设计的大批援外工程,受到国际赞誉,(p31)为国家外交作出重要贡献。

(p32)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中心被誉为斯里兰卡明珠,迄今仍是我国援外工程的典范。

(p33)八十年代初期,谷牧副总理亲自批示,我院创立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设计企业——华森公司,(p34)她与深圳特区同时诞生、共同成长。

(p35)从深圳第一个五星级酒店、(p36)第一个商品住宅标杆(p37)到第一高楼,(p38)为特区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践行了我国设计行业第一个对外窗口的历史责任。

(p39) 九十年代,我院以提高人民安居水平为己任,(p40)从城市住宅小区试点(p41)到小康居住模式研究,(p42)从标准规范制定(p43)到试点示范工程建设,(p44)从国家住宅工程中心的创建(p45)到保障性住房技术支撑,(p46)带动国民居住观念与生活模式的重大变革,(p47)推动中国住宅建设质量和居住需求的提高,(p48)促进中国住宅技术的发展,(p49)始终是改善居住环境,提高民生品质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p50)新世纪,我院设计的奥运会主会场——“鸟巢”,(p51)突破了22项技术难关,(p52)是世界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复杂的超大型钢结构体育工程,被誉为21世纪世界10大建筑,(p53)成为继故宫、长城之后新的“国家符号”。

(p54)2012年,我院成功收购国际知名建筑设计企业--新加坡CPG集团。

(p55)CPG集团前身为新加坡政府公共工程局,成立于1833年,是新加坡建国的主要发展咨询机构。

(p56)完成的新加坡国家博物馆、(p57)国会大厦、(p58)最高法院、(p59)樟宜机场、(p60)卡塔尔新多哈机场等项目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p61)此次收购是中国勘察设计行业海外收购的第一案例,(p62)是中国文化型、智力型企业走向国际的成功范例,(p63)是中国海外智力资本收购的新突破,(p64)是中国高端服务业走出去的有益尝试。

(p65)60年的发展,我们的事业伟大,使命光荣。

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p66)我院受到毛泽东、(p67)邓小平、(p68)江泽民、(p69)胡锦涛等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p70)坚定了我院昂首迈步世界一流企业的决心!(p71)【做强主业】(p72)多年来,我院致力于做优做强主业,积极引领中国设计,是拥有资质数量最多、类别最全、级别最高的工程设计单位,(p73)形成了在建筑设计、市政工程与城市建设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p74)作为中国建筑设计的国家队,(p75)60年忠于职守,我院是唯一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归口管理单位,(p76)编制国家建筑标准设计1900余项,用于全国90%的建筑工程,节省近60%的设计工作量,对保证工程质量、促进技术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p77)60年潜心探索,“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建筑理论发源于此,影响了一代人的设计走向。

(p78)青藏高原文化艺术中心、(p79)拉萨火车站、(p80)苏州火车站、(p81)重庆国泰艺术中心、(p82)奥运公园景观塔等一大批经典建筑体现出“本土设计”理念的深刻内涵。

(p83)我院几代人共同探索了具有民族和时代特色的“中国设计”发展之路。

(p84)60年昂扬进取,从新中国十大建筑到当代十大建筑,(p85)北京火车站、(p86)农业展览馆、(p87)北京国际饭店、(p88)国家图书馆、(p89)外研社、(p90)首都博物馆、(p91)国家体育场,彰显北京城市魅力,展现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p92)从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p93)到委内瑞拉社会住宅项目,让中国智慧助推中国企业走向海外;(p94)从中国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建筑(p95)到新世纪的华南第一高楼,用技术的新高度刷新中国城市发展的新高度。

(p96)中石化、(p97)中海油、(p98)中化集团、(p99)国家电网等一大批办公建筑彰显了中国企业与时俱进的实力。

(p100)北京西环广场、(p101)中关村金融中心、(p102)海南国际会展中心、(p103)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p104)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等一大批城市建筑综合体,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享受和高效率的工作环境。

一个个标志性建筑犹如一座座丰碑,映照着我院的辉煌创业历程。

(p105)作为绿色行动的积极推动者,在北京未来科技城规划项目中,我院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LEAR低碳评估方法,进行绿色规划与控制,打造低碳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生态之城、科技之城。

(p106)在重庆江北城CBD规划项目中,我院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区域内自然资源,完成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水源热泵供冷供热项目。

(p107)作为市政工程与城市建设的奠基者,我院拥有国内成立最早的城市煤气和给排水设计院。

(p108)先后参与完成陕气进京、(p109)引滦入津、(p110)西气东输、(p111)南水北调、(p112)三峡库区综合治理等国家重大工程,(p113)创下了无数个国内第一。

(p114)从三河三湖治理(p115)到海水淡化工程,(p116)从我国第一座大型燃气储配站,(p117)第一个全地下污水处理厂,(p118)到亚洲规模最大的供热中心,(p119)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我院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取得了一大批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

(p120)我院是环卫行业的龙头企业,从中国第一个生活垃圾和污泥综合处理项目(p121)到世界第三、国内最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成功破解“垃圾围城”,实现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p122)凭借在城市给水、排水、燃气、固体废弃物处理、环卫等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优势专业,我院大力发展EPC、BT、BOT等工程总承包,开创业务发展的新模式。

(p123)【传承文化】(p124)我院由梁思成和刘敦桢先生创办的建筑历史研究所(p125)是国家文物局指定的重点科研基地,为传承中华文化,守望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p126)完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等一大批学术巨著,(p127)奠定了我院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领先优势。

(p128)编制了《“十一五”国家100处重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遗址保护规划,开创了中央政府主导的、国家大遗址整体保护体系。

(p129)完成了长城、(p130)故宫、(p131)敦煌莫高窟等(p132)20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开辟了历史研究与遗产保护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p133)从中国第一项“文化景观”杭州西湖(p134)到中国第一项“跨文明对比”的元上都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创建了世界遗产申报的新体系。

(p135)主导的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项目,凝练半个地球、18个世纪的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史,是世界遗产组织内规模最大、难度最高、最具挑战性的申遗项目,为人类文明留下了永恒的财富,(p136)确立了我院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国顶尖、世界一流的地位。

(p137)【社会责任】(p138)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发挥科技型央企的特殊作用。

(p139)我院始终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个,国家级技术中心5个、部级技术中心5个,部委技术支撑归口单位3个,(p140)是50余个行业协会、学会依托单位。

(p141)编制工程设计、村镇规划和城市建设国家和行业标准200余项。

承担大量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课题,(p142)从“八五”到“十一五”,共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000余项,(p143)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为国家、社会和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p144)在国家和人民面临危难时,我院技术专家第一时间奔赴抢险救灾现场,为唐山、(p145)汶川、(p146)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和(p147)松花江水污染、(p148)太湖蓝藻污染的危机应对处理,提供及时性、长期性的人才与技术援助。

(p149)我院始终在祖国最需要的时间和最需要的地方提供最有效的智力援助,(p150)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首都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科技奥运先进集体)。

(p151)【结语】(p152)抚今追昔,豪迈当歌。

历史必将铭记,几代人奋斗铸就的巍峨丰碑。

(p153)不懈追求,臻于至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集团化管理的成功实现,夯实了我院改革发展的新基石;(p154)六有体系的成功建构,凝聚了我院创新发展的新动力;(p155)国际化战略的成功推进,开启了我院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p156)排云直上,风鹏正举。

放眼未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胸襟,(p157)以“传承中华文化,打造中国设计、促进科技进步,引领行业发展”为使命,(p158)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阔步前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