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核准(审查)估价报告抽查评审办法(试行)》

《浙江省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核准(审查)估价报告抽查评审办法(试行)》

浙江省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核准(审查)估价报告抽查评审办法(试行)浙估协[2010]13号为了认真贯彻执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完善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核定工作的通知》(建房市发【2010】91号)精神,做好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核准(审查)报告抽查评审工作,特制定《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核准(审查)估价报告抽查评审办法(试行)》,现印发各机构,请遵照执行,在试行有遇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会。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一日第一条 为了提高房地产估价报告质量,规范房地产估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抽查评审工作,根据《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2号)、《关于加强房地产估价机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住房【2006】294号)和《关于完善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核定工作的通知》(建房市发【2010】91号)的规定,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同意,并结合本省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申请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暂三级晋升三级、三级升二级和三级、二级资质延续核准(审查)的机构(以下简称申请机构),均需按照本办法接受报告抽查评审。

第三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处负责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核准(审查)报告抽查评审的领导工作,省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承担抽查评审的具体工作(以下统称抽查部门)。

第四条 抽查报告从申请机构信用档案的估价项目目录中,随机抽取在核定资质等级之日前3年内申报机构所完成的1份房地产估价报告。

一般抽取能反映当前普遍存在的房地产估价业务内容的项目报告。

第五条 评审标准参照国家“房地产估价报告一般项目评审标准”( 见附件1)执行。

第六条 设立浙江省房地产估价报告评审专家库(另行制定),承担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核准(审查)抽查报告的评审工作。

第七条 抽查报告由2名专家独立评审、评分,按算术平均数得分。

第八条 抽查程序1、依据《浙江省行政许可事项审查单》,接受申请机构信用档案,审核项目目录;2、抽取被查报告,发出《浙江省抽取房地产估价报告通知单》(见附件2);3、申请机构按规定的时限、方式提交报告;4、被查报告送交评审专家,完成报告的评审、复核工作;5、评审结果书面抄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处室。

第九条 申请机构提交的报告必须真实、完整,发现或被举报有下列行为的报告,一律视为房地产估价报告不合格。

1、修改报告中涉及的案例、技术参数,或造假与出具给委托人报告原件不一致的报告;2、报告中的主要内容、要素与信用档案信息不一致的;3、超越资质等级业务范围的报告。

第十条 申请机构当年已接受抽查部门组织房地产估价报告检查的,检查结果为合格者,原则上其检查结果可以作为机构资质核准(审查)报告评审结果。

第十一条 抽查报告、评审专家的选择均遵循随机和回避原则。

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凡与被检查的房地产估价机构存在利害关系的,应主动回避。

第十二条 抽查评审工作遵循保密原则。

不得泄漏评审专家的信息,在评审结果公布之前,不得泄漏任何有关评审结果的信息,不得泄漏估价报告内容。

第十三条 工作人员在抽查、评审工作中应当遵守下列纪律:恪尽职守,坚持原则,遵守职业道德,谨慎完成抽查评审工作;廉洁奉公,不徇私舞弊,不得私下与被抽查机构接触,不得以任何手段利用被抽查评审报告牟取私利。

违反纪律者,取消评审资格。

第十四条 未经申请机构同意,被抽查的报告不可挪作他用;未经抽查部门允许,抽查的房地产估价报告和评审结果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浙江省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房地产估价报告评审标准(试行)(中房学征求意见稿)第一条(制定目的) 为了提高房地产估价报告质量,统一房地产估价报告评审要求和方法,保障房地产估价报告评审客观、合理,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鉴证性房地产估价报告评审。

本标准所称鉴证性房地产估价报告(以下简称估价报告),是指房地产估价机构为委托人提供给第三方使用或者进行内部管理、接受外部监管而出具的起着价值证明作用的房地产估价报告。

第三条(评审方式) 估价报告评审采取定量评审和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定量评审内容) 估价报告定量评审,分为一般项目评审和特殊项目评审。

一般项目是指估价报告基本组成要素和外在质量,分为4大项:(1)封面(或扉页)、致估价委托人函、目录、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声明、估价假设和限制条件;(2)估价结果报告;(3)估价技术报告;(4)附件及外在质量。

具体分为27个评审项目(见附件)。

特殊项目是指特定估价目的的估价报告应当具有的独特要素或者应当进行分析的独特内容。

房地产抵押估价报告的特殊项目包括:估价对象变现能力分析、风险提示,以及对估价假设和限制条件、估价原则、估价结果披露和附件的特殊要求。

第五条(定量评审得分) 估价报告定量评审的满分为100分。

在赋予每个评审项目标准分的基础上,列举估价报告可能存在的质量缺陷并分别赋予一定的扣分值。

估价报告存在本标准列举的质量缺陷的,从相应评审项目标准分中减去该质量缺陷对应的扣分值,但该评审项目减去的扣分值之和不应超过其标准分。

各个评审项目的评审得分为该评审项目的标准分减去扣分值之和。

不具有特殊项目的估价报告评审得分,为各个一般项目评审得分之和。

具有特殊项目的估价报告评审得分,为一般项目评审得分与特殊项目评审得分累加后按照100分制换算而成。

第六条(测算过程评审) 一般项目评审中,估价测算过程的评审得分按照下列方式确定:(一)只能采用一种估价方法估价的,该估价方法的评审得分为估价测算过程的评审得分。

(二)应当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估价方法估价的,各种估价方法评审得分的简单算术平均数为估价测算过程的评审得分。

第七条(创新特色加分) 估价报告在严于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本标准的基础上有创新或者特色内容的,可以在相应评审项目评审得分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加分,但加分后的评审得分不得超过该评审项目的标准分。

第八条(定性评审内容) 估价报告定性评审,采取审查估价报告中是否有本标准规定的不合格内容的方式进行。

估价报告不合格内容包括重要内容缺失、原则性错误和严重质量缺陷。

对有不合格内容的估价报告,仍然应当进行全面的定量评审。

第九条(重要内容缺失) 估价报告中缺少下列必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为重要内容缺失:(一)致估价委托人函;(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声明;(三)估价假设和限制条件;(四)附件。

估价结果报告中缺少下列内容之一的,为重要内容缺失:(一)估价委托人;(二)估价机构;(三)估价目的;(四)估价对象;(五)估价时点;(六)价值类型;(七)估价依据;(八)估价原则;(九)估价方法;(十)估价结果;(十一)估价人员;(十二)估价作业日期。

估价技术报告中缺少下列内容之一的,为重要内容缺失:(一)估价对象实物状况描述与分析;(二)估价对象权益状况描述与分析;(三)估价对象区位状况描述与分析;(四)市场背景描述与分析;(五)估价对象最高最佳利用分析;(六)估价方法适用性分析;(七)估价测算过程;(八)估价结果确定。

特定估价目的的估价报告中缺少应当具有的独特要素或者应当进行分析的独特内容的,为重要内容缺失。

第十条(原则性错误) 估价报告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原则性错误:(一)估价报告中没有两名以上(含两名)注册房地产估价师亲笔签名的;(二)估价报告中没有加盖估价机构公章的;(三)估价报告出具日期不在估价机构资质有效期内的;(四)估价报告对应的估价业务超出估价机构资质等级许可范围的;(五)随意编造估价假设的;(六)估价对象不符合估价目的相应的处分要求的;(七)估价对象范围或者状况界定存在严重错误的;(八)虚构、编造估价对象状况的;(九)估价时点与估价目的不适应或者与有关规定不同且未充分说明理由的;(十)价值类型选择或者价值定义表述存在严重错误的;(十一)虚构、编造可比实例的;(十二)虚构、编造重要估价参数的。

第十一条(严重质量缺陷) 估价报告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质量缺陷:(一)估价依据中未列明估价所依据的必要法律法规和标准,或者在估价报告分析中没有体现其要求,或者运用存在严重错误的;(二)理论上适用的估价方法未采用且未充分说明理由的;(三)估价方法选用出现错误的;(四)估价结果报告、估价技术报告中估价方法选用不一致的;(五)估价技术路线确定出现严重错误的;(六)估价基本数据、参数选取出现严重错误或者明显偏离客观实际的;(七)估价方法运用出现严重错误,包括测算过程、计算公式选用、计算结果出现严重错误的;(八)估价报告中的内容前后严重矛盾的;(九)致估价委托人函、估价结果报告、估价技术报告中的估价结果不一致的;(十)对估价结果有重大影响的不确定因素,未在估价假设和限制条件中说明或者披露,也未就该不确定因素对估价结果可能产生影响进行说明的,或者虽然在估价假设和限制条件中说明或披露,但未就该不确定因素对估价结果可能产生影响进行说明的。

第十二条(评审结论) 估价报告评审结论由评审得分和评审意见组成。

估价报告评审得分不足60分或者有本标准规定的不合格内容之一的,为评审不合格。

评审意见应当说明估价报告是否合格,并列出估价报告存在的主要质量缺陷。

第十三条(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施行时间) 本标准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