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语格的变化

德语格的变化

德语格的变化
变格不是德语特有的语法现象。

几乎所有的欧洲语言都离不开格的变化,包括英语,也有主格和宾格的变化。

那么,究竟什么是格呢?
首先,格是名词所特有的属性,用于表达名词在句子中和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

这里说的其他成分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介词,连词和名词。

简单的说,格就是用来说明一个名词在句子中所担任的成分。

(一)德语中名词格的分类:
1、主格Nominativ名词第一格,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名词的基本形式,也就是在词典上查到的形式。

第一格一般可以作主语,表语(在联系动词sein,werden,bleiben等后面)以及呼语(叫人)
2、属格Genetiv名词第二格主要用作另外一个名词的定语,表示所属关系或者其他一些属性,相当于所有格。

3、与格Dativ名词第三格一般用作间接宾语,即所谓的“人三物四”中的“人三”。

4、宾格Akkusativ名词第四格用作直接宾语,“人三物四”中的“物四”。

当然,以上只是德语名词四个格最基本的用法,而在实际使用中,不同的动词、介词、形容词,包括名词本身,都需要支配不同的格,这需要各位在学习中不断记忆和熟悉。

(二)德语中名词格在名词性词组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名词通常是以一个名词词组的形式出现的。

其中名词是词组的中心词,其它的成分还有
限定词:包括定冠词、不定冠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物主代词等;
形容词:(包括动词的分词),做名词的定语;
后置定语:一般是另一个第二格的名词词组和介词短语,还包括从句。

简单的说,一个名词词组的结构如下:
(限定词)+(形容词)+名词+(后置定语)
其中,除了名词以外,其它的成分都是可省略的。

在一个名词词组中,除了名词以外,限定词部分和形容词部分都需要根据名词的性、数、格进行相应的变化。

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冠词的变格,形容词的变格......上述这一系列的词型变化往往让德语初学者非常头疼,有许多人就是因为过不了这一关而中途放弃。

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德语就是刚开始学的时候那些语法规则难,只要能牢固掌握它们,往后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了。

(三)如何记住德语中格的变化
关于这些变化的规则,在任何一本教材或语法书上都有全面的讲解,这里就不再赘述。

课堂教学是想探讨一下如何来学习和理解这些规则,如何来记住那么许多词尾表格。

首先,请大家看下面这个表格
Tab.1定冠词的变化
这个就是定冠词的变化表格,这是一切格的变化的基础,希望大家一定要非常非常熟练的掌握。

我经常和学生说,这张表要全方位地,立体地来记忆。

也就是说要横向地记忆——每一个格的各种变化;要纵向地记忆——每一个性(包括复数)的各种变化。

另外,告诉你一个词,比如der,你就要马上能说出在哪些地方出现——der:第一格阳性、第二格阴性和复数以及第三格阴性。

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的话,你也就别往下看了。

说上面的表格重要,是因为它包含了能够体现性、数、格特征的词尾,而这些词尾是对其他所有的变化都有用的。

Tab.2体现性、数、格特征的词尾
德语有5种格词素 (-r, -s, -m, -n, -e)作为词尾。

这些格词素在各个格中的分布如下表:
在构成变格词尾时,在这些格词素(除了格词素e之外)的前面一般都加有字母e。

列表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