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学情
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周期、方向、速度等知识,并且初中也了解过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所以现在学习地球自转地理意义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知识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
学
习
目
标
知识点(章、节)
学习具体目标
自转的地理意义
理解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规律
引入地方时,教师讲解[推导]得出: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º,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东“+”西“-”例题:略
教师承接过渡:如果每个地方都使用自己的地方时,世界会怎样?引入时区:
师板画时区的划分并讲解:[知识讲解]为统一起见,国际上采取全世界按照统一标准划分全球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方法,将一定范围的地方时统一为相同的区时,为生活和计算带来方便。根据一昼夜24小时,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º,各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相邻时区,时差为一小时,当两时区同时位于东时区或同时位于西时区时,时差为两时区数之差;当两时区一个位于东时区,一个位于西时区时,时差为两时区数之和。
7.布置例题巩固。(师生共同完成)略例题引入日界线:
[教师活动]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了原则上以180º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即“国际日界线”。[知识讲解]实际中,为避免日界线从某个国家或岛屿穿过,将某个国家分成两个日期,实际的日界线为折线。自然界线:零点时刻所在的经线。
理解地方时,日界线的产生、时区的划分及掌握相关计算
项目
内容
对策
教学重点
1.理解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2.理解地方时,日界线的产生、时区的划分及掌握相关计算
案例分析法、 合作探究法、
设问引导法、启发引导法
模拟演示法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同教学重点对策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复习地球自转的基本运动特征。
及时应用,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能力
变抽象为直观,降低知识难度
突出重点,层层递进
推到规律
简便直观,便于提炼规律,精炼简洁
及时应用,巩固知识
及时应用,巩固知识
及时应用,巩固知识
巩固练习
布置习题
合作探究
展示案例
巩固知识
讲评修正
展示正确答案
分析展示结论
展示正确答案
明确知识
促进迁移
布置作业
合作探究
检测教学效果
学习环境
()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其它教室
教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
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理解昼夜现象
图片
经纬仪
模拟演示
直观形象
设问引导
晨昏圈的特征及判读
10分钟
网络
2
地方时、区时、日界线例题
习题
具体例题
知识运用
设问引导分析
具体欣赏方法
3.师生共同绘太阳光照图
设问4:为什么我们有时是白天,有时是夜晚?(地球自转)
4.借助经纬仪模拟演示自转:设问5:晨昏圈如何运动?(自东向西)
设问6:如何判读晨线、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看:由昼进入夜为昏线;由夜进入昼为晨线)
5.布置例题巩固。(师生共同完成)略
二、地方时:
6.借助经纬仪模拟演示自转:设问7:同纬度上的两点,偏东的点先看到日出,还是后看到日出?(先)
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
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内容
分析
《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节教材的内容有: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等地理意义;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它的周期、速度、方向等基本运动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地球自转会产生的地理意义,这部分知识是整个高中地理知识的难点,也是重点,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
10分钟
网络
3
课堂巩固训练
习题
具体习题
巩固训练
小组合作探究
欣赏特征分析成因
20分钟
网络
关于教学策略的选择
例题分析法、模拟演示法、合作探究法、设问引导法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设计意图
导课
设计
有德国世界杯设问导入
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展示
激发学习热情
新
课
教
学
设
计
新
课
教
学
设
计
新
课
教
学
设
计
1.请学生快速浏览教材,
设问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方面?(昼夜交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一、昼夜交替:
2.借助经纬仪模拟演示:
经纬仪不动:设问2:会产生什么现象?(昼夜现象)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有什么特点?(与赤道相交并平分、与光线垂直、是大圆)
设问3:为什么会产生昼夜现象?(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布置例题巩固。(师生共同完成)略。
8.教师知识梳理
1、发生偏向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2、偏向:在水平运动物体原运动方向上,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
例题巩固。(师生共同完成)略。
学生快速浏览教材,自主探究
观察,思考探究
动手绘图
巩固,理解
探究
观察,思考探究
巩固,理解
运用
观察,思考探究
章节
名称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第二课时
课时
1课时
课标
依据
地方时、昼夜交替、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课型
新课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规律
理解地方时,日界线的产生、时区的划分及掌握相关计算
2、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自然现象自行分析掌握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积极思考
领会知识
巩固理解运用
识记知识
巩固运用
应用
出示例题
出示例题
出示例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变抽象为直观,降低知识难度
设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自然而然的传授知识
及时应用,巩固知识
自然过渡,引入新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能力
变抽象为直观,降低知识难度
设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自然而然的传授知识
个性化教学
合作探究,模拟演示,设问引导
板书
设计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移
课堂
巩固
练习
知识点
学习目标
试题及内容
昼夜交替
理解应用
太阳光照图晨昏线及判读
地方时,区时
理解应用
太阳光照图、地方时,区时计算
日界线
理解应用
北极俯视日期划分图、日界线判读
教学反思
略
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课后训练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授课者:__张卫民__
单位:莫旗一中 授课年级;__高一_ 授课时间:__9月22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