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KTr
dy dTr
1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也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减边际消费 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其绝 对值和税收乘数相同,但符号相反。
1.四点假设
(1)只有居民和厂商。 不存在政府、外贸
(2)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3)折旧、未分配利润=0 GDP=NDP=NI=PI
(4)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 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2.均衡产出(收入)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解释
投资400购买要素,形成要素收入 y1=400;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6,要素收入400中,有240用
于购买消费品。 240的购买形成新收入 y2= 240
其中240×0.6=144再次购买形成新的收入y3=144 如此重复,则详细过程如下: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 • β—MPC,直线斜率 • β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
c α
(2)简单推理
o
• APC=c/y=(α+βy)/y=α/y+β=α/y+MPC
• (1)APC>MPC
• (2) α/y→0,所以APC→MPC
C=α+βy y
第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储蓄函数
s
(1)表达式
消费
c=1000+0.6y
2000 2200
2500 2500
3000 2800
3500 3100
4000 3400
4500 3700
5000 4000
储蓄 S=y-c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投资 总需求 i=400 AD=c+i
400 2600 400 2900 400 3200 400 3500 400 3800 400 4100 400 4400
解:(2)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 产出-需求=800-(100+0.8×800)-50=10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美德与罪恶
❖ (1)传统经济学信条
储蓄是美德,消费是罪恶
❖ (2)凯恩斯经济理念
消费是美德,储蓄是罪恶
凯恩斯:“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会拯救英国。 ”
——(明)陆楫:“予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 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
定量税的变动
第二节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三.税收为比例税时国民收入的决定
y= c+i+g
c yd
y d y (T0 ty ) Tr
y i g Tr T0 1 (1 t)
第二节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四、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变动: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实际投资中包括了意愿投资和非意愿投资,无论经济是 否处于均衡,I和S都是恒等的。而本章中的i是企业意愿 投资,i和s不是恒等的,只有当i= s时经济才达到均衡。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二、两部门中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y=c+i c y
y i 1
例:c=1000+0.8y,i=600 y=(1000+600)/(1-0.8)=8000 c=y-i=8000-600=7400 s=y-c=8000-7400=600 储蓄与投资相等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太不可思议了!
节约悖论(Paradox of thrift )
❖ 储蓄是一种节约行为。某个家庭储蓄增加,就可以获 得利息收入,从而使个人收入增加。但如果所有家庭 都增加储蓄,则MPS增加,从而投资乘数下降,国民 收入收缩。
❖ 消费对个人来讲是浪费,个人增加消费使收入减少, 但所有的人都增加消费将导致MPC上升,从而投资 乘数增加,国民收入扩张。
例:假设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i=50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
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解解::((31))若均投衡资收增入至y=10(01,00+50)/(1-0.8)=750 则c收=入10y0’+=0(.8×170500+=1700)0 /(1-0.8)=1000 比s原=来y-的c收=入75705-0增70加0=25500 (△y=y’-y=1000-750=250)
y=c+s→s=y-c→s=y- α-βy=-α+(1-β) y
(2)简单推理
0
– MPS=∆s/∆y=ds/dy=(1-β)
– APS=s/y=[-α+(1-β) y]/y=-α/y+(1-β),所以,APS<MPS
对应关系
– 1、APC+APS=1 – 证明:y=c+s→1=c/y+s/y→1=APC+APS
– 2、MPC+MPS=1 – 证明:∆y=∆c+∆s→1=∆c/∆y+∆s/∆y→1=MPC+MPS
储蓄曲线 y
第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核算
——解决GDP“是什么”、“是多少”
国民收入决定
——解决GDP“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一、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均衡产出
b=边际消费倾向
令 (原始的或自发的)总需求AD=a+i 则 y=AD/(1-b)
y 1 • AD 1 b
y 1 • AD 1 b
y 1 AD 1 b
k y AD
k 1
1
1 b 1 MPC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成正相关。 乘数作用条件: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乘数的经济意义
❖ 国民收入的第三轮增加:生产棉布的工人用他们的收入去购买 自行车,使生产自行车的工人收入增加,△Y3=β2×△I
❖ 加总:△Y=△Y1+△Y2+△Y3+…△YN=△I+β△I+β2△I+…βn- 1△I=△I(1+β+β2+…βn-1)=△I× (1- β n )/(1-β) ,因为0<β< 1,所以当n→∞时β n→0,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几何方法
Y0左边:Y<C+I, Unintended Inventary <0,生产扩大
Y0右边: Y>C+I, UI>0,生产缩减
C+I O
45度线
E
C+I
C
Y Y0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表4-1 均衡收入的变动 单位:亿元
收入
(一)税收为定量税时的各种乘数
1.政府购买支变动一单位所引起的总产出变动的倍数。以表示政府 购买支出乘数
kg
dy dg
1
1
第二节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2. 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是指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变动一单位所引 起的总产出变动的倍数。以表示税收乘数,则:
❖ 于是有△Y= △I×[1/1-β)],所以KI= △Y/ △I= 1/1-β)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2.乘数理论(multiplier) :K
乘数K:总需求(I、
均衡国民收入: y =( a+i)/(1-b) C等)变化导致国
a=自发消费 :最低消费
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i = 固定自发计划投资
总产出等于总需求
i=s
OR 投资等于储蓄
s y c y ( y) (1 )y
均衡收入
y i 1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例:s = -1000+(1-0.8)y 自发计划投资 i=600 均衡收入为 y=(1000+600)/(1-0.8)=8000 s=i=600,y=8000 s=0,y=5000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60 50 40 30 20 10
0
China France Germany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
1982-2011年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储蓄率(%) ❖ 消费观念 ❖ 经济基础 ❖ 社保制度 ❖ 收入分配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非意愿存货投 总产出的 资的变化 y-AD 变动趋势
-600
增加
-400
增加
-200
增加
0
不变
200
减少
400
减少
600
减少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图4-2 均衡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三、两部门中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四、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变动:投资乘数 1.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例:c=1000+0.6y
则 均衡收入 y=(1000+i)/(1-0.6)
i=600时,y=4000 i=1000时,y=5000
投资增加400,收入增加1000; 投资引起收入增加2.5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