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多设备自动润滑系统设计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液压技术是实现现代化传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很大重视。
世界液压元件的总销售额为350亿美元。
据统计,世界各主要国家液压工业销售额占机械工业产值的2%~3.5%,而我国只占1%左右,这充分说明我国液压技术使用率较低,努力扩大其应用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液压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如:液压技术具有功率重量比大,体积小,频响高,压力、流量可控性好,可柔性传送动力,易实现直线运动等优点;因此,液压气动技术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
由于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了高科技成果,如:自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可靠性及新工艺新材料等,使传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也使产品的质量、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尽管如此,走向21世纪的液压技术不可能有惊人的技术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
机电一体化可实现液压系统柔性化、智能化,充分发挥液压传动出力大、惯性小、响应快等优点,其主要发展动向如下:液压系统将有过去的电液开发系统和开环比例控制系统转向闭环比例伺服系统,同时对压力、流量、位置、温度、速度等传感器实现标准化;提高液压元件性能,在性能、可靠性、智能化等方面更适应机电一体化需求,发展与计算机直接接口的高频,低功耗的电磁电控元件;液压系统的流量、压力、温度、油污染度等数值将实现自动测量和诊断;电子直接控制元件将得到广泛采用,如电控液压泵,可实现液压泵的各种调节方式,实现软启动、合理分配功率、自动保护等;借助现场总线,实现高水平信息系统,简化液压系统的调节、争端和维护。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
液压传动所基于的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帕斯卡原理,通过分析其组成元件: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等。
其中液压动力元件是为液压系统产生动力的部件,主要包括各种液压泵。
再经过计算确定选用何种液压泵、阀类元件、蓄能器、油箱、滤油器和油管等。
用AutoCAD画出液压润滑系统的原理图,结合资料分析整个原理图,液压润滑系统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该系统运作时存在管路系统压力损失、发热温升、
传动效率低等,如何妥善的处理好这些问题,便是本设计的研究目标即构建一个绿色高效率操纵控制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的液压润滑系统。
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前言
第一章润滑技术概论
1.1 润滑的作用和类型
1.1.1 润滑的作用
1.1.2润滑的类型
1.2润滑系统设计和润滑装置
1.2.1润滑系统的分类和选择要求
1.2.2润滑系统的选择原则
第二章润滑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
2.1 明确设计要求进行工况分析
2.1.1润滑系统的总体布局及尺寸、主要参数
2.1.2发动机的负载
2.2润滑点所需润滑油总消耗量
2.3计算及选择润滑(液压)泵及阀类元件
2.3.1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2.3.2阀类元件的选择
2.3.3蓄能器的选择
2.4定量分配系统的确定
2.5油箱及滤油器的设计及选择
2.5.1油箱设计要点
2.5.2油箱容量计算
2.5.3滤油器的选择
2.6热交换器的选择
2.7油管直径的选择
2.7.1油管类型的选择
2.7.2油管尺寸的确定
2.8液压润滑系统原理图的拟定
2.9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2.9.1管路系统压力损失的验算
2.9.2系统发热温升的验算
2.9.3系统效率验算
2.10制定正式工作图和编写技术文件
第三章液压润滑系统的形式及评价
第四章液压润滑系统的污染及维护
4.1 污染物的种类
4.2 污染物的来源
4.3污染物的维护
第五章液压润滑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5.1使用液压润滑系统要注意的问题
5.2 液压润滑系统油温升高的原因、后果及解决措施
5.3空气进入到液压润滑系统的不良后果及解决措施
5.4系统中流量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5.5在液压润滑系统中安装油管、液压元件、液压泵的注意事项
5.6如何清洗液压润滑系统
第六章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
研究方法、研究手段:
主要是对液压泵、阀类元件及蓄能器的选择和原理图的拟定,采用了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等。
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
原理图如下
四、参考文献
[1]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液压传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润滑与密封.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蔡文彦,詹用麒. 液压传动系统.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4]李壮云.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第五卷.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陈榕林. 液压技术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6]王裕清,韩成石. 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7]雷天觉. 新编液压工程手册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8]吴宗泽.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9]Yeaple F. Fluid Power Design Handbook. Znd Ed. Revised and Expanded. New Yoek and Basel:Marcel Dekker lnc. 1990.
[10]Jaroslav Ivantysyn and Monika Ivantysynova. Hydrostatishe Pumpen and Motoren:Konstruktion and Berechnung. -1 Aufl. –Wurzburg:V ogel,1993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整体方案:
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翻阅了关于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资料,计划本次设计分
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系统设计调查研究阶段,翻阅相关资料,确定设计所需各项参数;
第二阶段系统设计阶段,包括原理图、外形尺寸图、装配图、外部电子接线图。
主要采用AutoCAD软件辅助设计;
第三阶段写说明书阶段,根据设计要求,设计说明书15000字以上。
第四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善设计。
本次毕业设计,基本掌握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步骤,了解设计过程中应该避免的一些问题,将在接下来的设计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工作进度安排:
20010年11月上旬-2010年12月中旬:资料收集、参考文献收集、完成外文资料翻译2010年12月中旬-2011年3月中旬:整理资料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2011年3月上旬-2011年4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撰写论文正文
2011年4月下旬-2011年5月上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善修改论文
2011年5月中旬:准备答辩材料
六、研究的预期目标及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近年来,我国的工程机械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其中,液压传动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随着液压传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它已成为下业机械、下程建筑机械等行业小可缺少的重要技术。
然而,尽管液压技术在机械能与压力能的转换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它在能量损失和传动效率上仍然存在着问题。
因为,在液压系统中,随着油液的流动,有相当多的液体能量损失掉,这种能量损失不仅体现在油液流动过程中的内摩擦损失上,还反映在系统的容积损失上,使系统能量利用率降低,传动效率无法提高。
高能耗和低效率又使油液发热增加,使性能无法达到理想的状况,给液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障。
因此,探索和研究高效液压传动技术,提高其综合性能就成为了液压技术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