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与地理

古诗与地理

诗词、谚语与人文地理1、“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篙去烧畲”(刘禹锡)反映了男人烧山种地,女人下山背水。

说明烧山种地这种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对涵养水源的森林破坏,造成山上水源枯竭,人们贫困,环境破坏形成恶性循环。

2、“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王之涣)这是描写北方大草原人们的守猎活动,他们先放火烧草,后骑马射猎。

反映出猎手们对草原上的野生动植物的大肆捕杀,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无知行为。

3、“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唐"白居易)告诉我们应树立生态道德,爱护生灵,保护生态平衡。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说明水土保持工作得重要性。

我们只有保护好森林、保护好生态环境,水才清,源才长。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人类应认识这种规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6、“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反映出城市人口稠密集中而住房困难紧张,农村或城郊人口稀少分散。

说明人口分布的城乡差别。

从中可联想到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方式。

7、“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唐"柳宗元)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状况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歧视态度。

8、“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张籍)最好用来说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利国利民。

9、“遍身罗绮者,不时养蚕人”“十指不沾泥,粼粼居大厦”(唐"张愈)借以说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

10、“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是说四川一带交通不便。

同外界很难有联系。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说当时的帆船是十分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1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是说白帝城在江陵的上游,两者之间可以通航。

1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14、“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下渗到地下,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水源,使百泉流淌。

而“万壑树参天”,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水,体现了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

1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说明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在林区,地表植被比较好,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水(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减小地表径流量,同时森林能减缓地表的泥沙被冲入河谷,使“清泉石上流”。

1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反映了森林美化环境的功能。

17、“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杜牧《阿房宫赋》)揭示了秦始皇为修建宏大的阿房宫而大量消耗木材,使森林受到破坏的痛心场面。

由此将带来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野生动植物物种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

18、“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温庭筠《烧歌》)中晚唐烧之畬风愈来愈烈,山中树木经常被砍烧,天然植被遭到大量破坏,以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

可见开发山田,虽然暂时获得一点土地,缓和了一些农民缺少土地的矛盾,并取得一定收益,却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最终长远的经济效益也会受到损失。

19、“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本组俗语体现了交通运输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21、“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此诗反映了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道出了卖者要注意商品的运输成本,以免亏本的生意经。

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发展,使运输成本对商业的影响逐渐减小。

同时此诗还能体现商业网点的效益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商业网点靠近商品生产地,有利于及时进货,缩短商品的运输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反之,则降低经济效益。

2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诗中的“桥”指湖北省的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处于长江流域庞大水运网的枢纽地位,历史上汉口早有“九省通衢”之称。

2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四川特别是四川西部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如今的四川,特别是四川盆地,交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的铁路有成渝线、宝成线、成昆线、川黔线、内昆线、襄渝线等。

此外,航空线四通八达,还有长江便利的水运。

24. “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该民谣反映过去福建省的交通十分不便。

25、“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此谚语反映了西藏解放以前,交通运输十分落后,没有一座现代化的桥梁,过河只能靠溜索,也没有现代化的铁路和公路。

如今西藏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新藏、青藏、川藏、滇藏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还修建了通往邻国尼泊尔的中尼公路。

通往拉萨的青藏铁路已全线开通。

此外,还有由拉萨飞往北京、成都、西安、广州等的定期航线。

26、“五十年代海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洗不净粪桶盖”此民谣反映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防治水污染已迫在眉睫。

27、“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义赏》)本组名句表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等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持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

30、“当天空失去了蓝色,小鸟也不会飞翔。

当江河不再清澈,鱼儿也离开了家乡。

当空气不再清新,花朵失去了芳香。

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将黑暗无光”(《生命的召唤》)以上歌词的内容与人类所关心的环境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危害,这就需要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时刻注意保护环境。

31、“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此诗说明建国初期我国人口接近5亿。

如今,我国的人口已达13亿多。

32、“农村包围城市”“孔雀东南飞”以上两句能反映出我国人口迁移的状况。

现在我国人口主要由农村涌往城市,这叫做“农村包围城市”;从内地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这叫“孔雀东南飞”。

33、“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雪》)此诗形容祖国的山川壮美,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诗句。

34、“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天马是指西域来的马,需用苜蓿来饲养,引进天马,同时还要引进苜蓿,所以,汉武帝在宫外好几千亩地里种了苜蓿。

因此这种文化扩散为迁移扩散。

35、“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江南地区的形容和向往。

河流密布,湖海相连,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植物茂盛。

在这种地理环境中生活的各民族同胞,他们的服饰天人合一,环境造就,典雅别致,小巧玲珑,以薄、短、轻、柔、艳而著称。

36、“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这是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

由于这种恶劣的地理环境和严酷的气候条件,使黄土地上人们的服装另有一番情景。

冬天人们穿着老羊皮袄,头上裹着白羊肚手巾。

夏季白布的尕汗褡儿,青布的黑夹夹儿,是这一地区典型的民族服装。

37、“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

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

38、“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句话说明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展变化着的。

陆地环境某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39、“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里”。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国。

主要的农产品除羊毛外,还有牛肉和小麦等;主要的矿产品有煤和铁矿石等,我国每年也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40、“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白露早,霜降迟,秋分种麦正及时”。

以上谚语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

植物的生长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并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的变化有一定的季节性,因此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季节性。

正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所以,我们发展农业生产要不误农时。

4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

柑橘属亚热带作物,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橘生淮南则为橘”;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不适宜柑橘生长,故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此外,淮河南北的土壤不同也是造成橘树果实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要求我们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

42、“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元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李益《度破讷沙二首》之一)形象描绘出塞北春季多风沙的状况。

沙尘暴形成时间主要为冬、春两季,其中冬末、春初最常见。

沙尘暴天气出现时,北方地区主要受快行冷锋控制。

沙尘暴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①我国北部、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沙漠和沙化面积大;②冬季风强劲,快行冷锋前的暖气团干燥。

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迅速,工农业破坏性开发;②过度放牧,草场退化;③毁林毁草开荒;④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局部地区趋于干燥;⑤城市建筑工地扬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