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塞诗常见意象》

《边塞诗常见意象》


二、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 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 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 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 阴山:阴山山脉是中国北部东西向山脉和重要地
理分界线。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省最 北部。是内地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场 所。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 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
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边塞词 杨昌浚 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
• 鼓、金
.
•干

.
• 号角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 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
• 琵琶:琵琶又称“批把”:“批把本出于胡中,
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因以为 名也。”
凉州词二首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军行七首之一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 羌笛:羌笛在唐时,是边塞上常见的一种乐器,
边塞诗常见意象
.
• 边塞诗常见意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旌旗 • 1.旗帜的总称。《周礼·春官·司常》:“凡
军事,建旌旗。”
.
• 边塞诗常见意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 旌旗
• 2. 借指军士。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白 马金鞍从 武皇 ,旌旗十万宿 长杨 。” 陈毅 《梅 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 斩 阎罗 。”
经常出现在唐代边塞诗中,传说是秦汉之际游牧 在西北高原的羌人所发明,故名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胡人,狭义也就是指匈奴人。部落制,首领曰单 于。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 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
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折杨柳》、《梅花落》古笛曲、《关山 月》古琴曲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 与边塞有关的风物: • 大漠:雄浑、壮阔、苍凉
.
1.代表诗人:高适 岑参 王昌龄 知识小结:边塞军旅 2.常见意象: ①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红旗、旌旗、各类兵器、 鼓角; ②与战争有关的地点、人物。如:楼兰 玉门关、 青海、雪山、沙场、长城、孤城、吐谷浑、单于; ③与少数民族有关的乐器或特产。如琵琶、羌笛、 葡萄。 3.常见意境:雄浑壮阔 悲壮苍凉 清冷悲凉 4.常见情感: ① 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② 塞外生活的艰辛、战争的残酷; ③ 壮士的思乡、家中妻子的离情; ④ 对战争的厌倦;⑤ 塞外奇异风光的描摹。 5.常见的表达技巧:夸张、. 对比、衬托
• 青海: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
分布的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 分。羌族是最早在青海劳动生息的民族。
李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强大游牧民族。
• 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
• 楼兰:楼兰是西域古国名,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 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 西北岸)。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