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字音字形考情分析浙江高考语文字音字形是每年必考的基础积累内容,与全国卷不同的是,浙江高考语文字音字形专题从2017年开始往后是综合性考查的,在此之前字音和字形是分开考查的。
浙江新高考后,字音字形综合考查的题型为一个选择题,四个选项,每个选项里选取一段文字,字音两个,字形包含字词和成语不等,试题归类到第一模块——词语综合运用中,在高考中首打第一题,分值3分。
字音字形综合性的考查,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字音和字形的辨识,通过拼读识记,注意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等拼读的方式。
同时对于音同字异、字同音异要有区分,了解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读音使用。
对于字形,要识别偏旁部首和语言使用环境,字、词、成语是常考的内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着重了解掌握。
高考真题连接一、【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语言综合运用。
(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懵.(měng)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bìng)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ǐ),淬.(cu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
C.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liáo)原之势。
D.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chěng)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hā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答案】 B【解析】A项中“两鬓”的“鬓”读音“bìn”;C项中“废驰”的“驰”应写作“弛”;D项中“惩罚”的“惩”读音“chéng”。
【试题解读】A项考查考生对前鼻后鼻音的把握。
前鼻韵母的韵尾-n,发音部位在口腔前部,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二、【2017年高考浙江卷】语言综合运用。
(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 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答案】D【解析】A项中,“风靡”的“靡”读音是“mǐ”;B项中,“秘诀”的“秘”;C项中,“不禁”的“禁”读音是“jīn”。
【试题解读】A项,“靡”读“mí”时,释义浪费、顺风倒下、没有等;读“mǐ”,形声,从非,麻声(mǐ),本义:无、没有,引申义:散乱、蔓延、华丽等。
B项,“秘”有“秘密”“保守”“罕见”等释义;“密”形声,从山,从宓( mì),本义:山中的隐蔽处、层山叠丘之间的缝隙、小空间、小空地,引申义:重山叠丘、群山掩蔽,再引申义:掩蔽、周严。
C项,“禁”,读[jīn]时,有“受得住;耐(用)”“忍住”释义;读[jìn]时,有“明令取消;制止”“拘押”“法律或习惯所不允许的事”“皇帝的住处”等释义。
字音字形辨析技巧(一)巧读多音字(1)释义同义多音字。
大体有三种情况:①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与一般词语中的读音不同,个别词语一般是保留下来的古语词。
②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读音不同。
③这个字单用(作为单音节词)时与用这个字构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时读音不同。
多义多音字。
主要有两种情况:①词性不同,读音不同。
②意思不同,读音不同。
(2)示例同义多音字。
①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与一般词语中的读音不同,如:“绿林好汉”中的“绿”读lù,在其他地方读lǜ。
②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读音不同,如:书面语“歃血为盟”中的“血”读xuè,而口语“流了一点儿血”中的“血”读xiě。
③这个字单用(作为单音节词)时与用这个字构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时读音不同,如:“剥”字单用时读bāo,构成词语如“剥皮”“剥花生”等;构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时读bō,如“剥削”“剥夺”“生吞活剥”等。
多义多音字。
①词性不同,读音不同。
如:“处理”(动词)的“处”读chǔ,而“教务处”(名词)的“处”读chù。
②意思不同,读音不同。
如:“攒”表示“积累”的意义时读zǎn(积攒),表示“聚集”的意义时读cuán(攒射)。
(3)方法归纳1.据词义辨识一般来说,词义不同,读音也不同。
如“与”,意为“参与”时读yù,可组成“与会”等;意为“给”“赞许”时读yǔ,可组成“赠与”“与人为善”等。
再如“熨”,意为“熨烫”时读yùn,可组成“熨斗”;意为“心里平静”时读yù,可组成“熨帖”。
多音字的各种读音,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在某一个词语里只能使用一种意义和一种读音。
如“禅”有shàn和chán两种读音,与“帝王”有关的词就读shàn,与“佛教”有关的词就读chán,根据音义关系就不会读错“禅(shàn)让”“禅(chán)师”等词语。
又如“方兴未艾”和“自怨自艾”,“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其中“艾”读ài,意为“停止”;“自怨自艾”本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其中“艾”读yì,意为“治理;惩治”。
2.据词性辨识词性不一样,读音也会不一样。
如下表中的字都可以根据词性来判断其读音。
3.据语体辨识在不同的场合,有的字有时是书面语,有时是口语,故读音也有所不同。
如“给”,在口语中多读gěi,在书面语中有时读jǐ。
再如“薄”,在书面语中多读bó,可组成“薄弱、单薄、日薄西山”等;而在口语中多读báo,可组成“衣服穿得薄、被子盖得太薄”等。
4.据多少辨识有的多音字,往往有一种读音比较少见,可以运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来识记。
如“弄”,意为“胡同,小巷”时读lòng,其余均读nòng;又如“别”,意为“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等时读biè,其余多读bié;再如“盛”,意为“把东西放在容器里、容纳”时读chéng,其余均读shèng。
5.据语境辨识有些字因其读音太多而一时无法掌握,其实,只要把它们放入一个特定的语境中,辨识记忆就容易多了。
如“载”字,可设计这样的语境:那是个十年八载.(zǎi)也忘不了的载.(zài)歌载.(zài)舞的夜晚,我和他在网上下载.(zài)了许多有用的资料。
6.据用法辨识现代汉语中有些多音字因用法不同读音也就不同,可以根据其特殊的用法加以辨识。
(1)据单用和合用辨识。
有的多音字单用时是一个读音,作为合成词时是另一个读音。
如“剥”“削”,当“剥”用于合成词或成语中时读bō,作为单个语素使用时读bāo;“削”用于合成词或成语中时读xuē,作为单个语素使用时读xiāo。
(2)据专用名词辨识。
有的多音字作姓氏和地名用时,读音是不同的。
如“单”,作姓氏、地名时读Shàn,姓单,单县(地名),还有单(chán)于(匈奴君主的称号);类似的字还有“任”“蠡”“燕”等。
另外,还有些专业名词,如“巷”,如果和采矿有关的,就要读hàng,可组成“巷道”。
(二)辨清形近字1、释义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大体有两种类型:①笔画增减造成的形近字。
②偏旁或字的某一部分略有不同造成的形近字。
2、示例①笔画增减造成的形近字。
如:“泠泠作响”中的“泠”读líng,而不读“lěng(冷)”;“如火如荼”中的“荼”读tú,而不读“chá(茶)”。
②偏旁或字的某一部分略有不同造成的形近字。
如:“磐”读pán,与“磬、罄、馨”形近,后面的字易误读为pán,其实“磬、罄”读qìng,“馨”读xīn。
再如:“嬴”读Yíng,与“羸、蠃、赢”形近,实际上后面三个字只有“赢”读yíng,而“羸”读léi,“蠃”读luǒ。
(3)方法归纳1.着眼部首,以义辨音如“日月如梭”的“梭”与“怙恶不悛”的“悛”,二者形体相近,但是着眼其部首,前者从“木”,后者从“心(忄)”,这样考生便可以知道二者的意义有别,而字音也大有差别,前者读“suō”,后者读“quān”。
2.细微之处,审慎辨别如“修葺”的“葺”与“茸毛”的“茸”,二者形体特别相似,然而仔细辨别,则会发现其字形的细微差异,由此判断其字音也应有所不同,前者读“qì”,后者读“róng”;再如“汨罗江”的“汨”与“水流汩汩”的“汩”,二者的形体极为相似,但是审慎辨别后,会发现二者的右半部分仍然是有区别的,前者读“mì”,后者读“gǔ”。
3.形近音近,审慎区分如“犄角”的“犄”与“掎角之势”的“掎”,二者形近音近,但其读音毕竟有区别,前者读“jī”,后者读“jǐ”;再如“皴裂”的“皴”与“皲裂”的“皲”,二者形近义近,然而其读音还是有差别,前者读“cūn”,后者读“jūn”。
4.自编口诀,帮助识记对于形近字的读音,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自编口诀,记住一句口诀,即可记住两三个字的写法、读音,效果很好。
如对“戌”“戍”“戊”“戎”可以记作“横xū(戌)、点shù(戍)、wù(戊)中空、十字读作róng(戎)”;对“己”“巳”“已”可记作“开口jǐ(己)、闭口sì(巳)、不开不闭念作yǐ(已)”;对“斡”“乾”“翰”可按字的不同偏旁记作“斗wò(斡)、乞qián(乾)、羽为hàn(翰)”。
总之,对于此类字的读音,既要死记,又要动脑筋想办法巧记。
(三)巧辨形声字(1)释义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一般来讲,形旁表示字义,声旁表示字音。
汉字中90%以上的字是形声字,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等因素,大约有3/4的字不能准确地用声旁来类推其读音。
由此,高考试题便将此类字纳入了考查范围。
(2)示例例如:“刹那”的“刹”读chà,不读shā;“纤维”的“纤”读xiān,不读qiān;“恪守”的“恪”读kè,不读g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