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景点介绍
1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
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拓宽,并在广场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又分别在广场的西侧修建了人民大会堂、东侧修建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侧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
天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
城门五阙,在2000余平方米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基座上,是高10余米的红白墩台,墩台上是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
城楼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5座雕琢精美的汉白玉金水桥。
城楼前两对雄健的石狮和挺秀的华表巧妙地相配合,使天安门成为一座完美的建筑艺术杰作。
2故宫: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也是人类珍
贵的文化遗产。
明清先后有二十四位皇帝在这里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
它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构最精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拥有150万件历史文物典籍和艺术工艺珍品,故宫博物院因此而举世闻名。
3天坛: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
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
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
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
祈年殿高38.2米,直径24米里面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
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
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欲称祭天台。
回音壁是天库的圆形围墙。
因墙体坚硬光滑,所以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
4北海公园: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
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
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
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
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开放为公园。
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
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
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多姿,优如仙境。
琼岛上有高67米的白塔(建于1651年),还有清乾隆帝所题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碑石及假山、邃洞等。
东北岸有画舫斋、濠濮涧、镜清斋、天王殿、五龙亭、九龙壁等建筑;其南为屹立水滨的北海团城,城上葱郁的松柏丛中有造型精巧的承光殿。
是中国保留下来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已列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5雍和宫: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
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枢,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
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
可以说,雍和宫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由牌坊和天王殿、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五进宏伟大殿组成,另外还有东西配殿、“四学殿”(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
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
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
6八达岭长城: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
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
1998年,八达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十分便利。
而且,八达岭的年平均气温比北京低3度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
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先生主持修建的中国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就经过此地,并在此处设立车站。
7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
坐落在北
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
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
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
嫔、一位太监(世系表)。
明十三陵坐落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的天寿山麓。
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北行,驱车约需四十分钟。
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
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
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
因此被明王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
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
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十三陵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与陵区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一处风景优美文化内涵深刻的旅游胜地。
8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公里。
是利
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
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9后海:后海是指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的什刹海。
为了与北
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被称作后三海。
后海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总面积146.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绿地面积11.5公顷。
这是北京城内700年以前元大都时期的古老水域。
后海,是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岸上的民居和居民,周边的王府和名人故居更为它铺陈着京味和历史的无穷韵味。
人们来这里只为了,这里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咀嚼那早已远去的皇家遗韵。
后海酒吧林立,西式酒吧与中式茶馆酒肆并存,还有幽美的水景作伴,给人一种静中有动、闹中取静的韵味。
10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指定的唯一一个由港澳
台侨同胞捐资建设的标志性奥运场馆,由北京市港澳台侨同胞共建北京奥运场馆委员会负责捐资建设事务。
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展现人文奥运理念,表达中华儿女"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的良好愿望,体现中华民族海内海外共同办奥运的伟大民族团结精神。
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南部,规划用地 6.95公顷,主体建筑紧邻城市中轴线,并与国家体育场相对于中轴线均衡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