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针织学第十七章 常用经编花色织物与编织工艺
针织学第十七章 常用经编花色织物与编织工艺
5、经斜平组织(sharkskin stitch)
特点: 1. 性质与经绒平组织类
似,结构更为紧密与 稳定,卷边性小, 2. 宽度收缩较小,织物 非常象机织物,常用 于做印花织物。
6、经斜编链组织(queenscord stitch)
特点:
1. 纵横向稳定性极好, 收缩率约为1%~6%。
特点: 1.手感柔软平滑,有光泽。 2.延伸性,弹性好。 3.撕裂性小。 4.前后梳栉反向垫纱,织物结构较为稳定。 5.两把梳栉同向垫纱时,则线圈产生歪斜。
应用: 常用做女性内衣、弹性织物、仿麂皮绒织物等。
3、经绒平组织(reverse locknit stitch)
特点: 1. 后梳较长的延展线被前梳
(2)经缎和变化经缎垫纱类 可形成菱形网眼,实际生产中应用较为
普遍。
练习:画垫纱运 动图、对纱图
经缎垫纱与经平垫纱相结合,可得到较 大的网眼结构,常用作蚊帐类织物。
练习:画垫纱运 动图、对纱图
网 孔 效 应
作业
设计一个双梳网孔经编组织,孔眼间隔为二 纵行、网孔深度为二横列、顶端为开口线圈 。画出两梳(L1、L2表示)穿纱对纱图、垫 纱运动图。
1. 空穿网眼经编织物的形成原则和规律 每一编织横列中,编织幅宽内的每一枚织
针的针前必须至少垫到一根纱线,以保证 线圈不会脱落,编织能连续进行。
为在织物上形成网眼,必须使相邻的纵行 在部分横列中失去联系,但是,纵行间的 分离不能无限延续下去,否则将无法形成 整片织物。
织物中,有延展线横跨的纵行将聚拢起来, 形成网眼的边柱,而无延展线相连的纵行 将分开,形成网眼。(图见下页)
的短延展线所束缚,织物 结构较稳定,横向收缩较 小,光坯门幅较宽。 2. 抗起毛起球性能得到改善, 但手感较硬。 3. 适用于衬衫或某些外衣坯 布。
4、经平斜组织 (satin stitch)
后梳:经平 前梳:经斜
特点: 1. 前梳延展线长而平直,紧密地排列在织 物的工艺反面。 2. 织物厚实、柔软,并具有良好的光泽。 3. 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变差,易钩丝。 4. 应用多用于做起绒织物(同向垫纱) 。 5. 拉绒时门幅收缩较大,有时可达40%。
特点: 织物纵横尺寸稳定性好,密实。
纵条也可组成短纵条 GB1:(1-0/0-1)×12/(4-5/5-4)×12//
2白,2红,30白,2红,2白,2黑
GB2:(1-0/2-3)×24 满穿白纱
这样可组成四根纵向条纹。中间的两条为 中断的红条,好像几何图上的虚线条一样;两 侧为红黑相间的纵条,一完全组织共40根纱线, 48个横列。
(5)当地组织为经平时,若衬纬和编织梳栉 针背垫纱方向相反,则衬纬纱将由比其 针背横移针距数多一的编织纱所夹持 。
(6)当地组织为经平时,若衬纬和编织梳栉 针背垫纱方向相同,则衬纬纱将由比其 针背横移针距数少一的编织纱所夹持 。
4. 部分衬纬组织的类型与应用
F
B
F:1-0/1-2// B:1-2/1-0//
特点:
1. 两把梳栉的延展线在相邻两纵行之间 对称交叉,相互平衡,构成完全直立 的线圈纵行。
2. 当有线圈断裂时,该纵行将会至上而 下脱散,导致织物左右一分为二,因 此该组织通常不单独使用。
2. 经平绒(locknit stitch)
后梳: 经平 前梳: 经绒
(一)一把梳栉空穿的双梳经编织物 通常采用后梳满穿,前梳部分穿经。 效应:凹凸和孔眼效应
F
B
后梳满穿做经绒垫纱运动,
前梳两穿一空做经平垫纱运动。
FF BB
FF BB
网眼效 应
(二)二把梳栉空穿的双梳经编织物
网 孔 效 应
F: I · I · I · I · B: I · I · I · I ·
第二节 缺垫经编组织
1.定义:部分梳栉在一些横列处不参加编织的 经编组织。
2.效应:褶裥、方格、斜纹等
(一)褶裥类
方法: 前梳在一些横列片段缺垫,而其后的一 把或二把梳栉在这些横列处仍然编织, 从而形成褶裥。
例1:三梳褶裥织物 F:(1-2/1-0)×9/(1-1)×18 B: 1-0/1-2// M:1-2/1-0//
GB1: I I I I I I I I + + + + + + + + GB2: I I I I I I I I + + + + + + + +
I — 黑色 + — 白色 横移机构在右侧
当穿经规律及垫纱运动完全相同时,若 起始横列的对纱情况发生改变,也会产 生不同的花纹效果。
例: GB1:1-2/1-0/1-2/1-0/1-2/1-0/1-2/2-3/3-4/5-6/7-
C1
C2
A
B
C1
C2
练习:画出两梳的垫纱运动图、色彩效果图。
GB2:9-10/9-8/8-7/7-6/6-5/5-4/4-3/3-2/21/(1-0/1-2)×5/2-3/3-4/4-5/5-6/6-7/78/8-9/(9-10/9-8)×5//
GB1:1-0/1-2/2-3/3-4/4-5/5-6/6-7/7-8/8-9/(910/9-8)×5/8-7/7-6/6-5/5-4/4-3/3-2/21/(1-0/1-2)×5
F
B
F:1-0/1-2//
B:2-3/1-0//
经平绒 locknit stitch
B
F
F:1-0/2-3//
B:1-2/1-0//
双梳织物的显露关系
由工艺反面看: 第一层:前梳延展线 第二层:后梳延展线 第三层:后梳圈干 第四层:前梳圈干
(一)素色满穿双梳经编织物结构及特性 1.双经平(two bar tricot stitch)
几个概念:满穿,空穿,对纱,反向垫纱,同向垫纱
满穿双梳基本组织的表示方法:
两把梳栉组织相同,且做对称运动 —双×
两把梳栉组织不同 —经 × × 后前 梳梳
较复杂的组织 —用数码或垫纱运动图表示
双经平
F
B
F:1-0/1-2// B:1-2/1-0//
经绒平 reverse locknit stitch
第十七章 常用经编花色织物与编织工艺
第一节 少梳栉经编组织与编织工艺
多梳编织的符号表示: 两把梳栉:F—前梳,B—后梳; 三把梳栉: F—前梳,M—中梳,B—后梳; 多把梳栉: 由机前向机后,梳栉编号依次
为GB1,GB2,GB3,…
一、 满穿双梳经编组织
两把梳栉均为满穿(full-set threading)
无延展线相连的纵 行间将形成孔眼
有延展线横跨的纵 行将形成网孔边
如两把梳栉穿纱规律相同,并做对称垫纱 运动(即两梳垫纱运动方向相反、横移针 距数相同),则得到对称网眼织物。
对称网眼织物中,相邻网眼间的纵行数与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梳栉的连续穿经数与空穿数的和相对应。
一般在连续穿经数与空穿数依次相等时,则 至少有一把梳栉的垫纱范围要大于连续穿经 数与空穿数的和。
F:9白9黑 B:2红9白7红
F:5白9黑4白 B:2红9白7红
F:9黑9白 B:2红9白7红
F:9白9黑 B:2红9白7红
F:5白9黑4白 B:2红9白7红
F:9黑9白 B:2红9白7红
双梳组织纱线在正面显现原则 在编织双梳组织时,一般来说,两梳栉
在同一横列中作对称垫纱运动时,露在坯布 正反面的均是前梳纱,但影响因素很多。
利用一把或几把不作针前垫纱的衬纬 梳栉,在针背敷设几个针距长的纬向纱段 的组织称为部分衬纬经编组织。
2、部分衬纬经编织物特性
可加工纱线范围扩大 可通过衬纬梳栉横移针距的变化形成各种
花纹效应 可改善织物尺寸稳定性
3. 部分衬纬经编组织的结构特点:
(1)衬纬梳栉前至少要有一把成圈梳栉 (如为两梳衬纬组织,衬纬纱必须穿 在后梳上)。
(2)织物中如果有两组衬纬纱时,靠近机前 梳栉上的衬纬纱将呈现在靠近织物工艺 反面的地方。
(3)若衬纬梳栉针前、针背都不横移,则其 将自由地处在织物的工艺正面,沿经向 浮于两纵行之间 。
(4)如果衬纬和编织梳栉针背垫纱同针距、 同方向,则衬纬纱将避开(或称躲避) 编织梳栉的针背垫纱,不受线圈延展线 夹持,而浮在织物的工艺反面 。
2. 织物克重增大,尺寸 稳定。
3. 适合制作外衣面料。
经平绒与经绒平比较
经平绒: 手感柔软,有光泽,纵向延伸性大, 变形大,适宜于起绒。
经绒平: 手感硬,织物尺寸稳定,不易变形, 适宜于做衬衫料。
(二)色纱满穿双梳组织结构特性 1. 彩色纵条纹织物的形成方法
通常后梳穿一种颜色的经纱,利用前梳 栉局部穿入不同颜色、光泽、粗细、品种的 纱线,产生纵条。
效应: 1. 两把梳栉做对称变化经缎,
线圈直立,织物稳定; 2. 织物为粉红和白色的宽曲折
纵条中,配置着细的黑色曲 折纵条。
2黑24粉红2黑12白4黑12白
2. 对称花纹织物 利用一定的穿经方式和垫纱运动规律,
可形成几何状花纹或对称几何状花纹。
例1:两梳16列经缎组成对称几何花纹 GB1: 1-0/1-2/2-3/3-4/4-5/5-6/6-7/7-8/8-9/87/7-6/6-5/5-4/4-3/3-2/2-1// GB2: 8-9/8-7/7-6/6-5/5-4/4-3/3-2/2-1/1-0/12/2-3/3-4/4-5/5-6/6-7/7-8// GB1: + I I I I I I I I + + + + + + +
色纱(不同颜色的搭配); 纱支的变化(粗细); 色泽的不同(如反光不同); 上述的三种途径+垫纱运动的变化(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