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春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同步练习附答案)

2020年春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选择题1.《新全球史》中写道:“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B. 沙皇专制统治结束C.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 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2.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

农奴世代被来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美国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非常繁盛。

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A.农奴是廉价的劳动力B.工业革命发展滞后C.奴隶贸易非常繁盛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3.沙皇彼得一世推行向西方学习的改革,其中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 )①派遣留学生②鼓励兴办手工工场③开办学校④创办报纸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的状况,在俄国进行了自上而下改革的沙皇是()①伊凡四世②彼得一世③亚历山大二世④列宁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5. 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使工业迅速发展。

在19世纪80年代便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它”是( )A.彼得一世改革B.克里米亚战争C.十月革命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6.假如你是俄国的农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后,你会遇到的变化是()①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②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③地主不能任意买卖你④你与地主的矛盾彻底解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若为俄国著名沙皇彼得一世写几句简介,可以选用的正确陈述有()①彼得一世积极向西方学习②彼得一世建立新式常备军和海军③彼得一世使俄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④彼得一世促进了俄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没有改变的是()A.封建关系B.社会性质C.农奴的法律地位D.沙皇专制制度9.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前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这表明其改革的目的是()A.给农民以自由的权利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维护封建生产方式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10.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

”史学界普遍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现代化”道路的起点。

那么,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A.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努力维护农奴主阶级的利益D.大量学习吸收西方科学技术11.17世纪,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亲自出国考察,回国后推行强军强国治国方略的是()A.尼古拉一世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二世D.亚历山大12.“与西方国家相比,俄国是最后一个踏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大陆国家,与其它东方国家相比,它又是最先走向资本主义的一个国家,而且是自发地、主动地挤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行列。

”此结论所依据的史实是()A.农奴制改革13.“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

”“这次改革”是指( )A.法国大革命B.日本明治维新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农奴制改革14.有学者在评论俄国1861年改革的结果时认为:农民占有的份地少、支付的赎金高,也在于政府试图让农民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还可以为雇主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这种观点主要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A.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B.加强了自由贸易C.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5.下表是17、18世纪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

这次改革最深远的影响是()A.增强了俄国国力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废除了农奴制度D.创造了实现近代化的条件16.“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

我不生气!决不生气!俄国最需要的是海域。

”为创造奇迹,彼得一世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兴办手工工场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允许农奴赎买份地D.推行重商主义17.以下不是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A.向西方学习B.加强中央集权C.创建新式常备军D.废除奴隶制18.19世纪中期,俄国喀山的一名工厂主抱怨说:“没有自由的雇佣工人,他买的13架织布机不能充分运转起来。

”1861年,在沙皇政府的主导下,改善了这一社会状况的具体措施是()A.废除农奴制度B.颁布《民法典》C.允许城市自治D.成立公民大会19.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守旧派主张自上而下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改革。

改革派提出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激进派要求无条件地给予自由和土地。

据材料判断,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A.农奴制的危机B.知识分子的努力C.国际地位下降D.统治者的决策20.如图赤裸裸表述的是( )A. 俄国1861年改革B. 美国内战C. 法国大革命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二、非选择题2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思考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2)为什么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3)上述材料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这一历史事件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

地主再也不能买卖、交换农民,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

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以及进行诉讼;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

其次,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

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进而上升到1898年的3000000人。

到1913年,俄国生产的铁和法国生产的一样多,俄国生产的煤为法国生产的之三。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从上面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敌对情绪”。

(2)阅读材料二、三,指出“解放农奴”如何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19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和俄国历史上分别进行了怎样的自救运动?结果有何不同?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选择题1.《新全球史》中写道:“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B. 沙皇专制统治结束C.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 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为保持俄国大国地位,1861年俄国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统治。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

农奴世代被来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美国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非常繁盛。

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A.农奴是廉价的劳动力B.工业革命发展滞后C.奴隶贸易非常繁盛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美国独立战争后,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而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造成北方劳动力缺乏,工业发展缓慢,只有解放黑人奴隶才能获得自由劳动力;俄国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中近一半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他们没有劳动积极性,生产效率低,致使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国家。

因此,两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只有解放黑人和农奴才能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项符合题意。

3.沙皇彼得一世推行向西方学习的改革,其中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 )①派遣留学生②鼓励兴办手工工场③开办学校④创办报纸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皇彼得一世推行向西方学习的改革,其中文化教育方面,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选项①③④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沙皇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上兴办手工工场,选项②不符合题意,可排除BCD。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4.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的状况,在俄国进行了自上而下改革的沙皇是()①伊凡四世②彼得一世③亚历山大二世④列宁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7世纪末,沙皇彼得一世进行改革,在政治上,设立参议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经济上,扶植发展工场手工业,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和海军等;同时,他还发展文化教育,改革社会习俗;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故B ②③符合题意;伊凡四世、列宁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5. 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使工业迅速发展。

在19世纪80年代便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