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关部日常管理规范

报关部日常管理规范

1.总则
1.1制定目的
通过建立规范的关务流程,并设置必要的控制点,将企业的报关安全责任制度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C-TPAT 反恐要求,全面结合成为规范化的报关作业制度。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向本公司业务部门的报关日常管理。

1.3权责单位
1.3.1业务部:业务经理负责此规范的宣贯工作。

确保部门规范运行。

1.4名词定义:
本规范所指的异常情况包括进出口操作中出现的系统故障、申报不实及滞后申报及不按海关等主管部门要求的申报行为。

2.内容:
2.1法规要求:
企业向海关申请办理货物通关手续,应真实、准确地填报与货物有关的各项内容,做到两个相符:一是单证相符(即报关单内容与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及批文相符)二是单货相符(即报关单内容与实际进出口货物情况相符)
2.2报关员管理规范:
2.2.1业务经理负责报关员的资格复查和业务技能指导工作。

确保各岗位员工获得相应
的职业资格并持有合法有效的证件。

报关员应主动地参加海关、商检等行业部门
业务知识更新培训。

不被授权的人员不得从事报关工作及查阅资料。

2.2.2报关经理应建立单证复核制度,明确每份进出口申报单证需经过报关员检查无误
并签名确认后才能向海关发送电子数据。

对报关员一般性的申报错差错应建立及
时的补救措施。

补救措施包括:
(1)解除与运输车辆的捆绑关系
(2)修改数据
(3)删除数据
(4)其他
2.2.3报关员应建立报关异常情况通报制度。

对于可预见的对企业有重大影响及潜在威
胁的报关差错,需在第一时间通知供业务经理,并由业务经理通知公司副总经理
以决定应对措施。

2.2.4报关员一般性操作失误并能预见到对企业无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应第一时间报
告业务经理,并由业务关经理确定纠正措施。

2.2.5业务经理需加强对部门员工的业务培训并增强其风险意识。

制定报关差错的统计
办法和惩罚制度。

2.2.6当发现相关资料被偷换、丢失或发生异常时应及时报告业务经理及安全主任。

2.3电子口岸操作员卡、法人卡等专用硬件的管理规范
2.3.1报关经理负责在IEDS关务系统中设置操作权限。

确保享有该权限的报关员才能
将报关数据从IEDS关务系统导入电子口岸。

2.3.2业务经理负责电子口岸操作员卡及法人卡密码的设置和更改。

密码原则上最长三
个月更新一次,由业务经理更改后通知相关操作人员。

报关员按如下步骤进行
操作:
插入操作员卡(Watch Key)-----输入卡密码----进入操作平台
2.3.3报关员凭密码进入电子口岸操作页面并完成相关操作后。

按如下步骤退出。

返回主页----退出系统-----安全删除硬件----取下操作员卡(Watch Key)
2.3.4 报关员将自行保存电子口岸操作员卡。

2.3.5法人卡和操作员卡每两年交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东莞分中心负责数字证书的
更新工作。

2.3.6电子口岸法人卡原则上由其授权人保管,为安全起见,操作员卡需保持两张。


张由业务经理保管,另一张由报关员备用。

除非总经理特别批准,不得申请新的
操作员
2.4报关单证的管理规范
2.4.1报关单证件包括进出口报关单、集中报关单、原始报关资料、商检通关单、合同
手册等海关规范性文件。

报关负责其建档和保管。

报关原始资料及货物进出口
报关单证保管期限应不少于10年。

所有报关资料均属于保密资料,相关人员应
确保文件准确、完整、合法、防止被偷换、丢失或包含错误信息。

当发现相关
资料被恶意修改等以上情况时应及时报相关部门经理及安全主任。

设备报关单
及设备手册需长期保存。

3.相关文件
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