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论文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机电一体化课程CDIO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将虚拟样机技术引入到机电一体化课程的CDIO教学实践中,对其教学理念、架构、评价方法等进行了探索,这对促进机电一体化课程的现代工程教学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Abstract: By introducing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into practice of mechatronics CDIO teaching, the paper investigates its idea, structure, and evaluating method, which is meaningful for modern engineering teaching methodology of mechatronics course.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虚拟样机;CDIOKey words: mechatronics;virtual prototype;CDIO0引言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瑞典皇家技术学院等4所大学合作开发了一个新的工程教育模式,称为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模式。
CDIO 大纲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为主线,综合地考虑了专业基础知识、个人和职业的技能及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人际技能,及在整个企业、社会环境下进行CDIO的过程。
近年来,东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系将CDIO 模式引入到实践与工程应用性较强的“机电一体化”课程建设中,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就其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认识作以探讨。
1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机电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以系统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机械、检测、控制、计算机软硬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具备进行现代机电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随着机械和电子工业发展到新的阶段,现代机械必然是由计算机控制的系统,理论性与实践性联系密切、工程实用性强是该课程最大的特点。
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原有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等,已不能适应“宽口径、重实践、应用型”的现代工程教育发展潮流。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内容繁杂。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检测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系统总体技术等多种技术的融合。
以系统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是教学的中心内容,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但是针对具体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常会出现“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之感,并无总体把握的能力和认识。
1.2 概念抽象,理论繁琐,并且插图多、公式多、叙述内容多,教师不易抓住教学重点,学生学起来也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某些理论问题似是而非、模糊不清、严重时会导致学不下去。
1.3 教材存在局限性。
目前现有的教材虽然版本繁多,但各有局限,在多达几十种版本的有关教材中,内容的编排大致相似,框架相同。
在选材上为了照顾到内容的完整性,主次不分明,重点不突出,尤其是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章节,往往虎头蛇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不能起到综合和系统总结的作用。
1.4 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情况严重,实验内容少且针对性不强,学生不能感受到实践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实验成功后的成就感,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如何帮助学生以系统的观点深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何培养与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是课程教学的难点所在。
2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CDIO教学理念目前全国有近百所高校开展了CDIO项目的实践和探索工作,汕头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院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调研发现,实施CDIO战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大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我们确立首先以虚拟样机技术为载体,按照CDIO战略对“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虚拟样机技术是近年来普遍应用的一种全新的机械设计方法,它作为一项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于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在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CDIO标准明确指出采用产品和系统生命周期的开发及使用这一工程教育方法论,它强调它作为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及环境,即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联,而不是具体内容。
从这一角度出发,虚拟样机技术可以为开展CDIO战略提供适合的载体及环境。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1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仿真、分析是虚拟样机技术的核心,这在某种程度上与CDIO战略产品和系统生命周期的开发及使用标准不谋而合。
2.2 CDIO强调“做中学”教学模式,“做”具有广泛的含义,既可以是在实验室亲自制作模型、样机,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工具在设计和仿真层面全面展开。
2.3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达到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环境等多方面要求,必须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质量和最低的价格推出产品。
采用虚拟样机技术既可以减少模型样机的试制,降低投入成本,又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产品开发的全部过程。
2.4 虚拟样机技术支持并行设计,便于设计团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也正是CDIO战略重点强调的一种基本能力。
3机电一体化课程的CDIO架构CDIO强调学生的工程能力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或直观的技能,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对新技术的敏感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先修课程除了力学、模电数电等基础课程外,还包括机械设计、微机与接口技术、控制工程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期学习课程有单片机、可编程控制、机电传动系统等。
该课程有着鲜明的技术基础和工程背景,因学时有限,包含的内容较多,所以在教学中把握一个基本原则: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其核心思想和技术,运用现代工程设计方法中的虚拟样机技术,完成机电一体系统的创新设计与仿真分析。
基于CDIO的思想,我们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分成三个部分:课堂讲授、小组项目、自选实验。
课堂讲授。
以教师主讲形式进行,以传授基础知识。
授课时采用模块化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侧重于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主要内容包括:①概论模块:主要讲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体系结构、特点、发展趋势、典型系统(本田机器人、大狗、数控加工中心)分析,学时数为4学时。
②系统部件模块:主要讲解执行装置的工作原理、驱动方法、对比分析与选用原则;机械传动部件的种类、特点、对比分析与选用原则;检测装置工作原理、特点、对比分析与选用原则,学时数为6学时。
③系统集成模块:主要讲解单片机、PLC、接口电路结构及特点,通过典型实例分析理解系统集成的内涵与相关技术,学时数为4学时。
④系统控制模块:主要讲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与步骤、系统数学模型、现代控制方法简介、典型反馈控制和状态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学时数为4学时。
⑤虚拟样机技术概论模块:主要讲解虚拟样机的概念、原理、方法。
通过典型实例领会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学时数为4学时。
小组项目以3-5人为单位自发形成设计小组。
该阶段需要完成下述内容。
①项目调研:查阅资料,拟定项目范畴和设计内容。
②项目申报:功能、原理、创新性、可行性论证。
③项目开展:制定研究计划,分配设计任务,选择设计工具和仿真工具,开展项目设计。
④项目汇报:提交项目日志、设计报告。
在此期间,教师采取跟踪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每个阶段项目小组都要作公开汇报,并且需要回答指导老师和其它项目小组提出的问题,及时改进,完善设计。
小组项目部分不占用教学学时,教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该项内容。
自选实验阶段,项目小组根据设计需要,可以提出自选实验项目,用以加强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部件和单元的理解与认识。
该部分工作由实验教师配合完成,学时数为10学时。
4课程考核与评价学生的工程能力等素质很难通过传统的教学测试方法进行考核与评价。
在CDIO模式下,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中,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的三个部分—课堂讲授、小组项目、自选实验分别进行测试,然后与学生讨论考核与评价体系,综合学生的意见,再适当修正,尽可能做到灵活多样。
课程教授的理论部分采用传统的试卷测试形式,小组项目部分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公开汇报、虚拟样机完成的质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自选实验部分根据学生完成实验过程中体现出的创新性、实验内容的连续性和执行完成情况等做出判断。
按照上述规划,近几年在我校机自专业进行了CDIO实践教学活动。
学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围绕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设计主题共提交了众多项目报告和虚拟样机产品,许多项目小组还额外提供了自己开发的仿真控制程序。
在参与同学中展开了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同学认为课程项目对于帮助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非常有用。
在问到课程项目是否有必要继续在下一年级开展时,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应该继续开展。
总体来看学生对该项活动抱有足够的信心,提出了很多具体意见,如提前在低年级开展设计工具类项目,这样可以在后续项目中有更多时间完成系统的仿真、分析、实验验证等深层次的设计内容,提高设计质量。
5结束语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博大精深,具有内容多、原理深奥的特点。
根据国际工程教育CDIO理念进行教学实践,既能使学生巩固所学基本知识,抓住主次,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本文将CDIO模式引入到“机电一体化”的课程建设中,从教学理念、课程架构、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展开探讨,为“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1]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2]施国萍,唐志中.CDIO教学改革新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3]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