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纲要(七年级下册)●学校名称:●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基础型课程●设计教师:●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设计日期:2017/2/14●适用年级:七年级下学期●授课时间:70课时一、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
具体分为四个方面: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课程目标⑴识字写字重点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以及课下注释出现的生僻字、多音字、形近字。
本册需要掌握的生字词总共242个。
⑵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要学习精读、略读、比较阅读以及快速浏览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在阅读中学会使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作批注与摘抄。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课外阅读不少于3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3篇。
古诗文阅读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册共需背诵古诗文21篇。
⑶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并学会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写人写事要抓住典型细节;做到写作思路清晰,中心突出;作文训练不少于8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注重作文的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互相评改作文,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促进合作,共同提高,做到文从字顺、语言简明。
⑷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与校本活动相结合,利用我校自信心形象大使的参评活动以及研学旅行、朗诵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二、课程内容三、课程实施A.现代文教学课型1.课前演讲。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有节目。
可采用轮流或抽签两种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演讲或读美文。
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扩大阅读面。
2.新课导入。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有情景导入、悬念导入、趣味导入、提问导入、角色导入、图片导入等。
在选择导入方法设计导入语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标,现有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灵活处理。
3.目标确定。
依据学情、单元提示制订少而精的目标。
4.提供问题,学生自读,充分预习。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言能力。
学生自读课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学生自读的形式很多,可以范读、领读、齐读,也可以分组读、分角色读等。
学生自读是学生理解、分析、鉴赏的基础。
5.情境创设。
现代文教学,在学生自读熟悉课文以后,教师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分析、鉴赏。
6.讨论探究。
阅读教学进入理解鉴赏阶段,教师为学生创设的众多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中,讨论探究是其最主要的情境,从讨论探究中生成能力。
8.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点睛式、发散式、总结式、活动式、延伸式、迁移式、回味式等等。
不管哪种形式,都要能引起学生大脑兴奋,集中精力完成最后的学习任务,在培养他们善始善终学习习惯的同时,为后面教学任务的完成做好铺垫。
9.作业布置。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作业,以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B.文言文教学课型1.课前演讲。
2.快速导入。
3.目标确定。
基本的文言实词语法知识是基础、文章内涵与主旨是提升。
4.结合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它关系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
文言文教学宜采用放声朗读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朗读到诵读,进而美读,使学生读准语句的节奏,读出文言的语感。
5.自学讨论。
教师点拨,明确重点字词、重点句子。
学生自学讨论,可解决对课文字词句的粗略理解。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自由讨论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存在的难点、疑点及时给予点拨,让学生对重点文言知识的学习产生顿悟效果。
6.背诵积累。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文言文单纯靠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词汇意义、用法和特点,还远远不够,还要注意背诵积累。
7.练习归纳。
对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和句式特点,若教师采用静态讲解,教师讲得苦,而学生又不易理解且遗忘快。
教师可采用练习的形式,在动态训练中归纳梳理,就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得灵活,易于迁移运用。
C.诗歌教学的课型1.课前演讲。
2.新课导入。
诗歌鉴赏需要心灵的参与,而生动富有激情的导语,则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让他们静下心来进入诗人创设的情境。
诗歌导语设置的角度很多,可以从背景导入,知人论世;可以围绕诗歌意象,形象导入;可以图片展示,感染情绪;可以设置音乐背景,朗诵导入。
3.朗读、感悟诗情。
诗歌教学,朗读尤为重要。
以朗读为突破口,能较好地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诗歌具有独特的音韵和节奏,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领悟诗歌的美感。
所以,朗读教学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式。
朗读可以是学生自由朗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集体朗读等。
4.学案导学。
发放导学案,让学生阅读完成。
5.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包括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和对诗歌表现手法和诗歌的思想情感的鉴赏。
6.课堂小结。
D.作文教学课型:作文思维序列化课程1、作文思维序列化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方法以初中作文序列化建设为中心,以作文教学案例为载体,在专家的引领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科学、有效的初中作文写作序列化训练体系,帮助初中语文老师解决作文教学训练的无序化问题,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
作文思维序列化训练包括四大板块:材料积累、选材构思、分格练笔和规范作文训练。
四大训练版块按照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依序递进排列,各大版块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体现出了阶段性、程序性和层进性的特点。
各版块训练在每学期同步交叉进行。
方案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单元主题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以单元学习内容为单位设计主题目标及技能目标,建立作文序列化训练框架,教师围绕框架有意识地将积累、阅读与作文教学有机融合沟通。
根据阅读教学涉及的内容主题和写作技能,指导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扩展,做相应的语言积累和素材积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生活积累。
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开展分格练笔,每学期练笔字数不少于1万字;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作文训练,大作文训练每学期不少于14次,要求学生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以此循序渐进促使学生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2、具体实施(一)材料积累1.训练目标:培养学生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能力,丰富作文素材和语言材料积累,重点解决学生“没啥写”的问题,并能使学生“写得出”,即运用语言材料较好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2.方法(学生和教师两手抓):学生方面:每位学生“写好三本,办好一报”,“三本”指日记本、摘抄本、周记本,“一报”即作文小报。
教师方面:(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
(2)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活动。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如参观、旅游、科技活动,或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等,拓展学生生活活动的空间。
(3)通过多种渠道指导学生积累材料。
①每学期,期初以书单形式向学生推荐一定数量契合本学期语文阅读教学的优秀课外读物。
②以书单形式向学生推荐一些贴近生活优秀时文、优秀影视栏目,如《走遍中国》、《人与自然》等,以拓宽学生视野;并从中进行作文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
③每学期教师要上好两种积累指导课。
一是课外阅读指导课,二是生活素材积累指导课。
④学生作文材料积累的途径与方法。
生活素材的积累,依托日记本的有效利用。
语言材料的积累,则主要靠摘抄本的体现。
教师每周对学生的日记本、摘抄本检查一次,并进行不定期抽查。
(二)选材构思1.训练目标选材构思指指导学生根据既定目标(作文题目)和要求,立意、选取材料,用粗线条勾勒出的的作文基本轮廓概貌。
对写作对象(人、事、景、物)运用概述性语言进行描述。
不求细,但求全。
通过构思文的写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并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及时调控写作方向。
2.方法(1)教师要教给学生选材的方法:①根据立意,激活平时生活积累,打开思维。
②选择材料要小、自己最熟悉、有意义。
③按照主题取舍材料。
(2)教师教给学生构思的方法。
①以2—3个词语作为关键词,体现文章立意内容。
②以较短的文字概括叙述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不求细,但求全(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材料选择能够指向一个中心(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
(三)分格练笔1.训练目标:使学生能用联想、想象等方法,就构思文链条上的某一重点,或某一个特定的原点,进行扩展、充实、丰富、细化。
重点解决学生作文中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问题。
2.要求与方法训练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定向的课堂练笔(技能练笔),一类是随笔式练笔(内容练笔日记)。
前者内容要与构思文内容有效接轨,可写自己构思文中的某一点,也可写他人构思文的某一点。
后者内容要求自由、宽泛,可真实的记录生活。
课堂练笔每周至少2次。
它与构思文一起写入周记本,作为大作文的一个有机部分。
(四)规范作文1.训练目标作文规范化训练(大作文)侧重于快速构思、快速行文两方面;行文上重点强调书写的速度与质量(训练允许学生使用规范、通行的行楷字书写作文,提高书写的速度)。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训练要求(1)命题、限时。
命题与构思文一致,大作文体现的构思文和分格练笔的最后结果;45分钟写出不少于500字则是训练的终极目标。
(2)规范作文双周一次。
附1:七年级下学期序列训练参考1.作文序列训练(1)写出人物的精神2.作文序列训练(2)学习抒情3.作文序列训练(3)抓住细节4.作文序列训练(4)怎样选材5.作文序列训练(5)文从字顺6.作文序列训练(6)语言简明在分格训练和选材构思基础上,规范作文,以下是作文参考题目:七年级下学期序列训练题目参考1.作文序列训练(1)参考题目:《这样的人让我______》2.作文序列训练(2)参考题目:《我的烦恼》3.作文序列训练(3)参考题目:《_______的那一刻》4.作文序列训练(4)参考题目:《我的一天》5.作文序列训练(5)参考题目:《月亮》6.作文序列训练(6)参考题目:《未来的世界》附2:“三本一报”的具体实施每周两篇日记、两篇摘抄。
围绕本单元作文主题进行材料积累。
周记间周进行,内容以本单元写作实践为依据。
每月每班选出一篇优秀作文,刊登于作文小报。
四、课程评价(一)指导思想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
纸笔测试:随堂检测、月考、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满分120分,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和写作四大板块,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