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展馆周边地区配套设施空间配置探讨——以广州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为例刘国威【摘要】会展业,素有“城市经济助推器”之称,具有较强的经济带动效应。
近年来,我国的会展业发展迅猛,各地掀起了会展场馆的建设热潮。
然而,会展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依靠会展场馆的建设,还与会展场馆的配套设施有着紧密的联系。
那么,现代会展场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与会展配套设施有什么样的空间配置关系?参展商、采购商以及普通观众等作为主要的参展者,他们对于会展配套设施又有怎样的需求?本文以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广州市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为研究案例,探讨大型会展场馆与周边地区配套设施的空间配置关系。
本文从配套设施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琶洲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以及现场调研,从功能类型、规模、结构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总结琶洲会展商务区在配套设施的规划供给和现状建设特征;然后,通过对参展商、采购商和普通观众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总结他们对于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配套设施的使用状况以及需求特征;最后,比较各类配套设施的供给和需求差异,利用IPA分析等方法对琶洲会展商务区配套设施进行总体评价,并从展馆内部、琶洲及周边地区、城市层面三个层面探讨配套设施的优化配置策略。
【关键词】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配套设施;空间配置1.引言会展业,素有“城市经济助推器”之称,它对城市交通、住宿、餐饮、旅游、购物、贸易等相关产业的联动系数约为1:9。
在如此高效的经济效益的引导下,我国的会展业发展迅猛,各地掀起了会展中心的建设热潮。
据统计,自2001年起,我国的会展场馆数量急剧上升,场馆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现有会展场馆245个(室内场馆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总展览面积约1025万平方米(过聚荣, 2011)。
会展场馆是通过增加场地的使用率以及提高单位面积的出租金额来赢利的。
但由于有些地方政府为追究经济效益,盲目追求会展场馆的建设,忽略了对会展场馆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造成会展场馆空置率比较高,城市会展业的经济带动能力也受到限制。
那么现代会展业发展对于会展场馆周边的相关配套设施具有什么样的要求?大型会展场馆和周边配套设施有着什么样的空间配置关系?基于上述发展现实与问题,本文以广州市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作为研究案例,探讨大型会展场馆周边地区配套设施的空间配置关系以及优化策略。
2.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的概况2.1区位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所在的琶洲岛位于广州市东南部,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面积约10.43平方公里。
(如图1所示)图1 琶洲会展商务区区位图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的发展定位为以国际会展、商务、高新技术研发为主导的RBD地区,是新城市中心区的组成部分。
包括了三大功能区,A区:商务居住、文化休闲综合区B 区,会议展览核心区;C区,居住、产业综合区(如图2所示)。
图1 琶洲会展商务区空间结构规划图2.2建设情况目前,琶洲会展商务区内有4个专业展馆,其展览面积均排在广州市11个专业展馆(不包括广交会流花展馆)的前6名(如图3所示),展览面积综合达608000平方米,占11个展馆展览面积总和的71.2%,为广州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空间条件,促进广州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5年至2008年间,广州市会展业的经营收入从26.54亿元增长到了50.9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2%。
图3 广州市专业展馆展览面积统计3.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配套设施的空间配置及需求特征3.1配套设施的空间配置特征3.1.1 配套设施的规划配置特征(1)总体规模琶洲会展商务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结构上分为两类三级,一类是为会展中心、博览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配套服务的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另一类是为琶洲地区内高品质居住生活配套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本文研究的会展配套设施主要是指为会展中心服务的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B区,包括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商业金融设施等。
从总体配置规模上看,在会展国际会展商务区B区为会展中心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规模为61.64公顷,涉及的用地宗数为11宗,总建筑面积为162.69万平方米。
(2)配套类型在公共服务设施类型上,琶洲会展商务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包含有办公服务、商业服务、文化展览以及医疗卫生四类(如图4所示),其中,办公服务设施主要是指商务办公楼;商业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业和酒店两种设施,商业金融设施包括银行、金融、证券、信托、保险等机构。
在上述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中,商务办公楼所占的用地比例和建筑面积比例都是最大,分别占到了68.8%和76.4%,其次是商业金融设施和酒店设施。
图4 琶洲会展商务区B区配套设施构成(3)空间分布特征从整体上看,琶洲会展商务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在整体上呈现为带状组团式空间布局(如图5所示),从国际会展博览区上看,会展中心与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关系为集中式布置,公共服务设施以会展中心为核心,围绕其周边布置。
图5 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资料来源:琶洲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0年版)3.1.2 配套设施的现状供给特征(1)商务服务设施目前,琶洲会展商务区的商务服务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B1区,其建设情况已经比较成熟,而其他区域的商务服务设施基本上未建设。
商务服务设施的类型主要有商务办公写字楼以及金融配套设施等。
在功能类型上,琶洲会展商务区的写字楼在功能定位上区别于以办公为主的传统写字楼,呈现出了会展导向的特点,在功能定位上综合了办公、会议、展示、商贸等功能。
如广州保利世贸中心,定位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会展配套综合体,集合了博览馆、品牌展示馆、展示性写字楼、酒店式国际公寓、星级酒店以及餐饮等于一体。
(2)住宿设施从总体规模上看,目前,琶洲地区共拥有酒店14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酒店2家,经济型酒店共6家。
从客房数上看,高档酒店(五星级和四星级酒店)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经济型酒店和三星级酒店。
从空间布局上看,琶洲会展商务区的酒店主要是沿着琶洲地区东西向交通要道——新港东路两侧布置,并在B1区西侧和A区形成了两个集聚点,而在B2和C区的酒店则分布比较零散。
从酒店等级上看,高档酒店集中在BI区,围绕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布置;中档酒店主要集中在A区西侧,离会展中心约2千米;经济型酒店则零散分布在B2区和C区,离会展中心的距离在1.2千米~4.7千米之间(如图6所示)。
图6 琶洲地区酒店空间分布图(3)餐饮设施据统计,位于琶洲会展商务区B1区的餐饮设施(不包括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内部的餐饮设施)共有6处。
这些餐饮设施都不是独立设置的,而是依附在写字楼或者酒店。
和商务服务设施相比,餐饮配套设施的数量比较少,而且空间分布比较零散(如图7所示)。
图7 琶洲会展商务区B区餐饮设施空间分布图(4)休闲娱乐设施琶洲会展商务区的休闲娱乐设施主要包括围绕会展中心布置的三大主题公园,即广州会展公园、亲水公园和琶洲塔公园,目前,除了琶洲塔公园尚未对外开放之外,另外两个主题公园已经建成。
此外,在会展中心与写字楼之间基本上没有设置休闲娱乐设施。
(5)小结综上所述,从供给的角度上看,琶洲会展商务区配套设施已经初具规模,但规划建设的配套设施的类型比较单一,以商务办公写字楼为主,而且各个写字楼的功能定位比较相似,目前,琶洲会展商务区的写字楼出租率还比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会展办公环境。
此外,虽然大部分写字楼是属于功能复合式的办公楼,集合了展览、办公、商贸、餐饮等功能,但现状各个写字楼主要侧重其展览、办公功能的开发供应,餐饮、商业、休闲等功能还比较弱。
总而言之,琶洲会展商务区的配套设施围绕会展中心集中式布置的空间配置特征已经显现,但从功能结构上看,各配套设施之间的供给比例出现失衡的现象。
3.2配套设施的需求特征为了了解会展参与主体对于会展配套设施的需求,本文采用问卷的调查的方式,对会展活动的参与主体,包括参展商、采购商、普通观众等,不包括会展活动的举办者及专业服务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共发放问卷230份,有效问卷为216份,问卷有效率为93.9%。
3.2.1 抽样样本基本情况(1)参展身份及来源地参与抽样调查的参展主体中,参展商的人数为81人,占总样本的37%;其次是普通观众,共71人,占总样本的33%;参与问卷调查的采购商为64人,占总样本的30%。
从来源地上看,来自广东省外的参展人数最多,以参展商和采购商为主;其次是来自广东省内(非广州市)的参展人数,也是以参展商和采购商为主;来自广州市本地的参展人数为24.5%,以普通观众居多(如图8所示)。
根据抽样的参展主体的来源地分布特征可以反映出外来参展主体对于酒店等住宿接待配套设施的需求比较大。
图8 参展主体来源地分析(2)参展频率及逗留时间从参展频率上看,平均每年到琶洲会展商务区参展1~2次的人数居多;而平均每年到琶洲参展3~5次以及5次以上的人数比例比较接近;从参展逗留时间(不包括晚上)上看,在琶洲会展商务区逗留时间平均为2~5天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停留时间为1天和6~10天的人数。
(如图9所示)图9 参展频率及逗留时间统计图3.2.2 参展主体对于配套设施的使用特征(1)住宿接待设施在住宿地点上,根据对广州市外的参展主体的调查统计,有60%的人选择了在广州市区(琶洲地区外)的酒店,31%的人选择了广州市区外,周边的城市(如东莞、佛山顺德等)的酒店。
在酒店类型上,中低档消费层次的酒店比较受青睐。
(如图10所示)图10 酒店位置及类型选择统计图酒店价格、与会展中心的距离是影响参展主体选择酒店的主要因素。
琶洲会展商务区参展主体(除广交会外)的收入水平以中等及偏下的收入水平为主,对于中低档消费水平的酒店的需求较大,这与琶洲会展商务区目前建设的高端的、高消费的酒店比较单一的酒店供给结构存在一定的矛盾。
(2)餐饮设施对于餐饮地点的选择(主要是指午餐),选择在馆内就餐的人数最多,其次是选择在场馆外琶洲地区内就餐的人数。
在餐饮类型上,选择经济套餐的人数最多,其次是选择便利店快餐的人数,这反映了参展者对中低档的便捷的餐饮设施的需求比较大。
(如图11所示)图11 就餐地点、类型以及影响就餐地点选择的因素统计图餐馆离展馆的距离、就餐等待时间、餐饮价格是影响参展主体选择就餐地点的主要因素,其中,选择离展馆距离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就餐等待时间和餐饮价格。
由此可见,参展主体比较重视餐饮配套设施与展馆之间的距离,以及餐饮配套设施的供应量、价格。
(3)休闲娱乐设施的选择有近一半的人认为会展场馆内的休憩场所基本充足,但在会展高峰时期会供给不足,31.0%的人认为场馆内的休息场所比较缺乏(如图12所示)。
此外,在展馆周边地区,特别是展馆入口附近,基本上没有设置专门的休憩的设施或者场地,人们在等待进场或者观展离场片刻只能在附近的花圃或者台阶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