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六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地理(文)命题人:安继华 审核人: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区域A.都有明确的界限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2.热带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是指①雨林地区大气中的水汽50%来自海洋 ②雨林地区大气中的水汽50%来自雨林本身③雨林地区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 ④雨林地区所涵养的水量高达34亿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1回答3~6题。
3.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海拔B.热量C.水分D.土壤4.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A.广泛种植水稻B.雨热同期C.冬季河流结冰D.水运发达 5.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 河流流向B.海陆位置C. 纬度位置D.盛行风向6.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7.图2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图240°30° 110°乙甲图1A.玩具制造B.汽车工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8.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①劳动力因素②国际援助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④市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9~11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11.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据此回答12~13题。
12.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气候变暖13.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D.干旱和大风现象14.山西坑口电站建设的作用不.包括()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C.增加经济产值D.减少山西的环境污染读图3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5~17题。
15.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农牧活动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6.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①草原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7.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图3 乙丙18.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进口木材,成本低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读图4,回答19~22题。
19.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 .水源 B .地形 C .光照 D .土壤20.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水源B .海陆位置C .地形D .土壤21.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A .太阳能、水能B .风能、石油C .太阳能、石油D .水能、天然气22.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A .年降水量大、气温高B .光照和热量条件好C .纬度低、相对高差大D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回答23~25题。
23.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A .北部地区B .南部地区C .中部地区D .北部和中部地区24.图 5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A . B . C . D .25.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
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A .丰富的矿产资源B .较高的科技水平C .国家对外开放政策D .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26. 汶川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计算机技术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被誉为“世界河流综合开发的经典之作”。
TV A (田纳西河管理局)模式被各国在河流开发中纷纷借鉴。
据此完成27~28题。
图5①③② 图4④27.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航运价值小B.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是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28.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A.河流的利用和治理B.梯级开发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29.在野外考察旅行时,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A.自己所在的季节B.自己所在地的天气C.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D.自己所在地的气候30.“数字地球”是A.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B.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C.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D.用GPS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第二卷二、综合题(共4道大题,每题10分)31.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8分)资料一: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表1 德国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1957年 2005年 煤矿(座) 140 7 钢铁厂(个) 26 4 煤矿工人(万人) 47 4 钢铁工人(万人)30约5资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使用,导致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所减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需求量减少。
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煤炭和钢铁工业依托的地理环境是什么?(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2)图6表现出的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2.读图7“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0分)图9表2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煤炭天然气优点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2040608010012014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0年2000年图6 鲁尔区产业人数变化 人数(万)7资料: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
西气东输工程是从塔里木盆地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如图所示)。
新疆的天然气非常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相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天然气得不到充分利用。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很大(以煤炭为主)。
长期以来这里能源资源贫乏,所需能源主要从外区调入。
(1)试从调出、调入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分析说明西气东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影响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 增加就业机会B .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C .改善生态环境D .减少财政收入(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和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考虑?3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2)资料一 塔里木河为中国第一大内陆河,全长2486千米,自西向东蜿蜓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来自于冰山的融水含沙量大,河水很不稳定。
流域人口825.7万,约占全区总人口的45 %,是中国重要的棉花、石油化工基地,也是库尔勒香梨、杏、薄皮核桃、石榴、无花果等南疆特色果品的生产基地。
(1)塔里木河的主要水文特征有 、 、 。
(2)塔里木河流域最重要的两种矿产资源是和。
资料二 塔里木盆地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铁路 公路 河流 聚落山脉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与聚落分布图(3)读“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与聚落分布图”,说出塔里木河流域聚落与交通线分布特点。
资料三塔里木河流域内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长期以来,气候变化和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加上盲目开垦和乱砍滥伐,导致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林木死亡、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威胁到中国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系统。
(4)根据塔里木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该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对策。
34. 读图9、10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资料一:山东省总面积 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黄河口黄河济南淄博潍坊泰安莱芜济宁枣庄临沂日照青岛寿光东营烟台威海德州图例省级行政中心地级行政中心高速公路水果产区黄海渤海图9图10(1)从资料和图表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
(2)从图10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
(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答出两项即可)。
(4)山东省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
(5)简述山东省城市化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庆阳六中新课标模块3测试题参考答案(人教版版)二、综合题31.10分(1)4分自然环境: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社会环境:世界对钢铁需求量大(每条1分)(2)4分趋势:产业结构改变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1分)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1分)原因: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煤炭开采成本的升高,世界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政策的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