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工作总结职业教育工作总结第一篇:县县围绕经济建设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县作为著名的将军县、库区县、贫困县。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科教兴县和优先发展教育战略推动下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是近几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财政收入亿元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
我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对中初级职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的需求日益旺盛。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出台特别是我省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职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面临这样的大好形势我县抢抓机遇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统筹力度和职业学校的硬件建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了全县上下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办学多年来我们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培养造就出大批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共为社会输送了余名毕业生培养培训农民工万余人为**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改革开放多年来县委、政府和县教育主管部门紧紧围绕振兴**经济面向“三农”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早在八十年代初在六安地区率先推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改革在县内建起了第一所职业中学在全省开办了第一个与高校联合的农业大专班在全地区成立了第一家职业学校牵头的农民技术协会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全省农科教统筹示范县”。
年全省职教工作会议后我们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大职教创新力度面向“三农”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教育方式实现了“五个一”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
一是确定了一条符合县情的职教发展路子即解放思想面向市场着眼素质学用结合调整结构配套发展。
二是形成了一条条快结合的职教网络全县初步建立起以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初中、职业高中、职业大专班为载体初、中、高一条龙的职业学校体系。
面向青壮年劳务输出建立起以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基层党校、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为阵地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联合、一校多制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三是造成了一支忠诚于职教事业的职教队伍全县有职教专业教师名兼职教师余人他们爱岗敬业在职教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人师表。
四是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职业学校全县有省级重点职业高中所职业初中所专业涉及到农、工、商、贸、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近个。
五是培养了一批学得好、输得出、留得住、用得上的面向劳务大市场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人才和乡土人才办学多年来我县共向社会培养输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余人其中有人升入高校深造多人被推荐到大、中城市对口就业、创业人担任乡(镇)村干部人成为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骨干力量人成为农、林、蚕的中、高级技术员人成为当地科技示范户。
年我县共招新生人同比净增人增长在校生人占整个高中阶段每万人口中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
上述数字表明我县职教发展成为科技增长最佳结合点经济发展的最强拉动点富裕群众的最大希望点。
在面向经济建设培养人才上我们的做法是:一、紧扣县情办职教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发展压力大山区农业大县资源优势强开发潜力大但人口素质低致富缺技术发展中的人口增长与开发效益差、发展生产力与人口素质低、产业结构单一与大量劳动力剩余的矛盾突出造成大量的劳动力依附在第一产业制约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必须在培育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加快二、三产业步伐。
而二、三产业的发展又迫切需要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因此优先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们在强化“两基”的同时把职业教育作为富民强县的大战略矢志不喻坚定不移历届县委、县政府换人不改职教路职教工作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倾斜度一年比一年提高。
一是政策倾斜。
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连续出台了个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明确规定到世纪末培养各类初级技术人员万名初级管理人才名每个乡镇有名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毕业生每个行政村有一名农专班毕业的技术员每个村民组有一名职业初中毕业的科技示范户百人以上的企业至少有一名助理工程师职称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
县委、县政府重视使用历届优秀职校毕业生在选聘制的乡镇干部中有经受过职业教育培训。
在第四届、第五届村委会选举中有余名职校毕业生被群众选进村委会班子。
二是经费投入倾斜。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对职教的投入力求投资主体多元化、发挥政府、社会、学校三个方面办职教的积极性。
几年来从以工代赈资金中切出万元扶持职教基地建设。
全县职业初中引进资金多万元职业高中投入多万元用于硬件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三是领导力量倾斜。
县里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为主任的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会每年都要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工作。
每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到所职业高中进行现场办公帮助学校谋发展、办实事。
二、面向市场活职教计划经济时期**的职业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的扶贫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市场经济不断发育、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新形势下必须调整职教发展思路。
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调整方面要求职业学校改变过去单纯、内向功能弱化的倾向实行对内对外全方位办学不断拓宽办学渠道主动与用人单位挂钩加强与经济发达、沿海地区、大中型企业、实体单位的联系增加实用性教学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一方面对内紧紧围绕山区经济开发和脱贫致富的需要开设面向“三农”的实用技术课设置蚕桑、烟草、林果、畜牧、兽医、食用菌等相关专业个自编乡土教材余种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实用人才。
另一方面对外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活化思路适时调整专业结构采取以长为主、易长则长、易短则短、长短结合的联合办学形式实行定单培养外向型人才。
近年来职业学校分别与上海江南造船厂船舶装配有限公司、台湾洋方企业有限公司、南京苏宁空调有限公司、东莞电子厂、上海皇城根餐饮有限公司、上海大明机械厂、宁波国家石油储备有限公司、安徽省汽车运输技工学校、合肥市盛臣集团、蚌埠铁路分局、中国石油无锡锡山分公司、深圳西部港口保安公司、东莞东马电子公司等单位联合办学并签订了定向长期培养合同。
在专业设置调整方面由过去的传统专业向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转变。
近三年有多名毕业生分别被学校推荐到沿海及大、中城市就业、创业。
如双河职高毕业生洪敬勇、余维堂、唐志安、冯莲现在北京丰台区创办电脑培训学校年收入在万元左右毕业生项家胜在合肥市经营蓝豹木地板目前已有上万元资产年上缴国家利税多万元。
江店职高有多名毕业生在深圳、广东、温州、合肥等大中城市从事保安、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等工作有的已成为私营企业老板。
学校面向市场专业基本做到了学生招得进、学得活、用得上、输得出。
在教育结构调整方面。
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比重和规模年开始在全县所普通高中增设职业高中班所中等学校中有所承担了职业教育任务。
在教学内容调整方面。
坚持学校教育中知识传授与服务当地经济功能并举在农村初中积极推广“全员、全程、定向”的职教渗透模式对所有初中在校生从初一到初三根据学生家庭在当地农户产业结构中所从事的生产项目定向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全县所有普通初中对毕业生都进行了离校前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
三、农科教结合兴职教实施农科教结合工程是推进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好形式。
我们将农科教结合视为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山区经济开发工程的基础建立了“一轴三线”的领导体制。
“一轴”即是农科教统筹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副组长个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统一决策、统一指挥。
“三线”是:科技领导一条线从县到村配备了科技副县长、副乡长、村委副主任专门负责乡镇村农科教结合和科技开发农业部门一条线县设农科教办公室乡镇建立农技综合服务站村建立农经服务站教育一条线由专科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和为劳动力输出短期培训组成的智力开发网络普、职、成三教并举。
农科教统筹结合架起了教育与经济结合的桥梁成为群众学技能、长见识、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智力扶贫增加贫困户自我原始积累。
**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工作一直作为全县的中心工作来抓并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扶贫办法无论是“”科技扶贫干部驻村扶贫还是实施万名干部扶贫工程县委、县政府都始终把智力扶贫、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放在首位宣传以教治愚、以科治愚的典型改变群众重普教、轻职教的传统观念用群众身边的事实说明“要想富学技术要脱贫育能人”的重要性。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长短结合抓培训。
近两年相继开展了对贫困村干部和贫困村子女的培训工作在江店职高和县委党校举办了三期贫困村干部培训班对个重点贫困村的干部进行一次轮训培养脱贫致富的领头人在重点贫困乡镇选择名贫困户的子女到县职业学校进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
在开展的万人科技培训活动中有近万人次的贫困户子女受益。
其次到村入户送科技县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和职业中学的专业课教师每年都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技术职教的老师还利用节假日到学生家中现场试验示范。
仙花职业实验学校毕业生沈万然过去是个典型的贫困户全家三口人住在破旧的茅房。
近两年他在县畜牧水产局技术人员和仙花职业实验学校老师的授技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养殖业年纯收入达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状元他在顾梅公路边建起了新房办起了养殖场。
二是开展技术承包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近年来我县农科教统筹围绕着桑、栗、茶、药、菜等特色产业全面开展工作以示范带动为目的在全县先后建成了江店司楼、天堂寨旋网寺、青山茅坪、县园艺场等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园都由农业科技人员牵头承包职业学校将其作为校外实验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全县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板栗、茶叶、蚕桑、菌药、高山蔬菜、银杏和网箱养鱼六大经济区。
近年我们还组织了名职高毕业生下乡承包开发农业产业以此带动“四荒”开发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各职业学校因地制宜挂村联户开展技术承包双河职高成立“农技咨询小组”配合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在鹤塘村常年开展义务咨询活动他们成立的生姜病虫研究组定期到周围农户指导生产使该村的生姜生产连年获得丰收所在地双河镇也成为县内外知名的生姜主产区。
据调查当地农民仅生姜一项人均收入元以上。
三是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素质。
职业教育要大发展就必须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就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针对新形势下劳动输出的发展和需要积极发挥职教优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动做好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
一是能注重职业技术培训。
根据劳务市场要求适时开展机械制造业车工、钳工、电焊工、电工、电子电器、餐饮服务、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了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增加了劳动力外出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