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考研333教育学重点第一章教育学的由来和使命(不用重点复习)一、教育学对实践的作用(课本17页)(2016简答)1、解释教育实践问题2、提升教育实践水平3、推动教育实践改革第二章教育本质与教育功能(重点章)第一节、教育本质(非重点)一、对教育本质的共识(课本41页)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2、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3、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第二节、教育功能(重点)一、教育功能的定义(课本42页)(有可能出名词解释)二、教育功能的分类(一)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重点)(2013简答,2016论述)个体功能(45页)1、促进个体个性化(1)培养个体的主体性关键字:自我意识,主体能力,创造意识(2)促进个体的独特性关键字:因材施教2、促进个体社会化(1)思想意识(2)个体行为(3)职业意识和角色社会功能(46页)(可能会单独考查政治或者经济、文化,例如: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么?)1、政治功能(1)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关键字:合格公民、社会公民、社会舆论(2)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变革2、经济功能(1)人力资本(掌握了科学技术的劳动者)(2)科学知识和技术3、文化功能(1)传播、保存、交流(2)选择(3)创新(二)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43页)(可能会考名词解释)(三)正功能与负功能(43页、49页)(可能会考名词解释,看43页即可)(四)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44页)(可能会考名词解释)(2017名词解释)第三章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价值一、定义(56页)(2013年名词解释)作为客体的教育系统对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的需要的满足,即理解教育价值概念的核心是把握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两者之间的价值关系二、分类(了解即可)(56页)本体价值(又称内在价值)关键字:人、个体工具价值(又称社会价值或外在价值)关键字: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三、教育价值观(一)教育价值观的定义(58页)(可能会考名词解释)(二)教育价值观的形成(58页)(2014、2017简答)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社会条件和自我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1、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是教育价值观形成的社会条件2、主体的需要和自我意识是逻辑前提3、人的实践活动是现实依据(三)教育价值观的特点(61页)(了解)1、稳定性2、差异性关键字:主体差异性3、时代性关键字:符合时代要求4、阶级性关键字:统治阶级(四)意义(63页)(了解即可)(五)我国教育价值观取向的确立(64-66页)(了解即可,只需看最后一段)第二节、教育目的一、定义(67页)(可能会考名词解释)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或预期实现的结果狭义广义二、教育目的的层次(67页)(了解即可)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三、教育目的的功能(68页)(重点)(2013简答)1、定向功能(体现在哪里)2、调控功能(体现在哪里)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四、教育目的论(69页-74页)(一)个人本位论(了解、理解)(二)社会本位论(了解、理解)最后一段多看几遍五、教育目的确立的特性和基本依据(一)特性主观性体现人的主观意志客观性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二)基本依据1、社会依据关键字:政治经济关系、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2、人的依据关键字: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发展需要六、我国的教育目的(一)精神实质(80页)(重点)(2012、2015简答)(二)理论基础1、人的全面发展学说(81页)(了解即可)2、我国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83页)(2014论述)(三)教育目的的重建(84-88页)(了解即可)(四)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重点)一、教师角色(91页)(可能会考名词解释)二、教师的角色定位(91-94页)(2011简答)记住课本中每一条的大标题三、权利和义务权利(95页)(重点)(2016简答)义务(96页)(了解即可)四、劳动特点(97页-100页)(重点)(2014简答)1、复杂性与创造性2、个体性与群体性3、科学性与艺术性4、长期性与示范性心理学中也有这块内容,但是劳动特点有部分差异,需加强记忆,不要混淆,考试的时候,看题是出在教育学部分还是心理学部分。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近几年没考过,仍需要多看几遍)1、职业道德(即师德)(2017名词解释)2、知识结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3、能力结构第二节学生一、学生的角色定位(106-108页)(重点)(2013论述、2015简答)1、具有独立人格的人2、需要接受教育的人3、主动学习的人4、具有发展潜力的人二、权利、义务(109页)(了解即可)第三节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含义(111页)(可能会考名词解释)二、作用(111-114页)(可能会考简答)1、教育产生效能2、教师威信3、师生的心理健康4、校园文化建设三、新趋势(114页)(了解即可)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理解)1、基本特征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2、影响因素教师因素态度、管理方式、智慧、人格因素学生因素对教师的认识、对学习的认识环境因素人际关系、课堂的组织环境3、基本策略真心关爱公平对待理解宽容严格要求第五章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第一节课程理论一、定义(122页)(可能会考名词解释)二、课程选择依据(123页)培养目标社会发展个体发展时代背景区位特色课程传统三、组织方式(124页)(理解即可)四、课程的构成课程计划(125页)(2015名词解释)课程标准(掌握定义)教材(掌握定义)五、课程类型(掌握每种课程的定义)(127-130页)学科课程(2016名词解释)、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国家课程(2011名词解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形课程(2017名词解释)六、课程的研制(一)研制过程(131-133页)(2014简答)1、确定课程目标2、选择课程内容3、组织课程内容4、形成课程结构5、开展课程评价(二)泰勒原理内容与评析(133-134页)(理解)七、课程的实施(一)含义(135页)(可能会考名词解释)(二)课程实施的取向(136页)定义三个取向:忠实、适应与改编、创生(三)影响因素(2013简答)1、课程自身的特性合目的性、可传播性、可操作性、合时代性、相对优越性2、课程实施主体的素养校长、教师3、课程文化的制约态度、取向4、课程政策的调控八、课程理论流派(140-144页)(大概看一下就行,应该不会考)第二节课程改革一、定义(145页)(可能会考名词解释)二、特点(145-147页)(了解即可)三、类型(147-148页)(大概看一下就行,应该不会考)四、影响因素1、社会体制的变化2、科学知识的增长3、学生的发展4、课程研究的新进展五、课程改革的追求(149-152页)(即新课改的趋势)(2012论述)关键字:优质课程、师生生活第六章教学理论与教学实施(重点章)第一节教学理论一、教学的定义(155页第二段)(2015名词解释)二、教学的特点(157-161页)(2016简答、2017论述)这几页内容需要仔细看,记忆加理解三、教学目标(162页)(2014名词解释)掌握定义即可四、教学理论流派(大概看一下就行,应该不会考)第二节教学实施一、教学设计(需要掌握)(一)概念(可能会考名词解释)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二)1、教学目标设计(1)概念(168页)(2)步骤(168-169页)细化、具体化目标分析、确定任务寻找教学起点分析社会特征、预备技能、目标技能2、教学内容设计(1)概念(169页)(2)分类(170-171页)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2011论述)策略性知识需要理解对于这几类知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3、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关键字: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媒体的特征、经济条件(2)教学方法的选择(后一节学习)(3)教学组织形式设计课堂教学个别化教学4、教学评价设计(172页)形成性评价定义总结性评价定义二、教学环节(一)定义(172页)(有可能出名词解释)(二)具体环节1、备课(172-174页)(2014简答)(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研究教法(4)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年或者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新教师在写完教案后,一般应进行试讲2、上课(174-176页)(1)课的类型(了解)单一课综合课(2)课的结构(了解)组织教学----检查复习----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3)上好课的基本要求(需要记住7个要求)3、学生作业布置、检查与批改(177页)(课本多看两遍,理解)4、课外辅导(178页)(大概看一下就行,应该不会考)5、学业成绩的测评(178页)(大概看一下就行,应该不会考)三、教学方法(不做为重点)(一)分类(179-182页)(大概看一下就行,应该不会考)(二)运用的基本策略(课本多看两遍,理解)四、教学模式(一)定义(183页)(2012名词解释)(二)国外主要教学模式(184-187页)(大概看一下就行,应该不会考)(三)国内主要教学模式(187-190页)(多看课本,理解每种教学模式的内容,不需要死记硬背)1、有指导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2013简答)2、问题—探究教学模式3、情境-陶冶教学模式五、教学艺术(一)概述1、定义(190页)(2015名词解释)2、特点(190-191页)(了解即可)3、功能(191-192页)(需要记忆)陶冶功能谐悦功能转化功能(二)课堂教学艺术(192-194页)(大概看一下就行,应该不会考)(三)教学艺术风格(194-195页)1、定义2、如何培养教学艺术风格两个方面:学校领导、教师自身第七章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非重点章)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德育概念(198页第一段)(有可能考名词解释)(二)任务与内容(199-202页)(大概看一下就行,应该不会考)(三)理念与原则(202-206页)1、理念(理解上记忆)人性化生活化主体化生态化终身化2、原则(即一般规律)(2012简答)(重点)(1)从学生道德生活实际出发(2)凸显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自主性(3)坚持知行合一(4)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第二节德育过程(一)概念(207页)(有可能考名词解释)德育过程,是德育主体与客体共同作用,促进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协调发展并实现德育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
(二)特点(208-210页)(重点)必须记住课本黑色加粗的标题,其他内容需要理解(三)德育过程的开展(210-213页)德育活动的准备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活动的评价小标题多看几遍,最好记住,内容的话,大概看一下就行第三节德育的方法与途径(非重点)一、途径(213-218页)(一)直接的道德教育——德育课(二)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学科教学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校园文化网络教育二、方法(218-225页)1、说服教育法讲解谈话讨论2、情感陶冶法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3、榜样示范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评价法奖励惩罚看看课本,了解各种方法的定义和实施的注意事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