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气-中药与食疗

运气-中药与食疗

运气谈中药和食疗
-------运气无锡中医爱好群聊天记录整理篇
什么叫做“中药”!!!!!
“中药”以个体来讲,植物或者动物的某一部分所入之药,能纠正人体阴阳,叫做中药。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中药”的准确概念是以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通过辨证,确定病性,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甚至数十个药物配伍的药的集合,叫做中药。

请注意这几个关键字“阴阳五行、辨证、阴阳、两个以上、配伍”。

特别是“配伍”二字,凡是不符合这个的单味药,我们和西医统称做植物药。

比如可以治疗痢疾的青蒿素;治疗腹泻的黄连素等。

当然有的人服用单味药肯定也会起到效果。

比如服用葛根粉可以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服用当归粉可以补血,治疗咳嗽。

如果这个病人单纯只是这样的病症,真的会起到疗效。

但是这个疗效和我们的打针,挂盐水,吃抗生素的性质是一样的。

这个不叫中药。

这个叫植物药。

同样治疗高血压,冠心病,以一个完全配伍并包含阴阳的药方治疗,它的效果可以比单味药提高50-200%以上。

更重要的是任何单味药物,都会长期使用以后形成机体的耐药性。

比如青蒿素,用来治疗痢疾。

这是中国人的发明,当年中国还没有打开国门,否则这个就是当年的诺贝尔奖。

这玩意救了非洲几亿人的生命。

但是随着年代推进,青蒿素有了I型II型III型,这些型号都是在青蒿科不同种类的植物当中提取出来的。

因为原来1型的疫苗几年后就被病毒免疫了,所以人们只好提炼2型。

到现在可能有十几型了。

另外有一样介于食物和药物之间的东西。

比如各种打着中药名号的保健食品,比如孢子粉、松粉、葛根粉、当归粉、薏米粉、木瓜粉等(你们知道我说什么)。

很多朋友选择冲服这些东西。

以达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很多养生讲堂也大肆鼓动购买,服用这些东西。

所以造成绿豆价格奇高!!我来揭秘一下吧,因为这些养生讲堂的老兄要
么自己不懂,要么故弄玄虚,要么知道吃这些东西死不了人。

大不了重伤,绝对死不了。

这些植物粉,有的人也许开始有效。

慢慢的,几个月之后,效果就越来越差。

与青蒿素形成机体的耐药性是一个原因。

那吃这些没有一点用吗?有用的。

可以药物介入,可以穴位介入。

因为有的人虽然吃这些东西,但是吃的另外的一些东西会抵消掉作用。

所以不如药物直指病灶穴位直达病所。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中药的配伍,直指病灶穴位、直达病所。

极大的降低了机体的抗药性,多味药复杂的配伍,改变了药物本身的性味,增加了药物的持久力和效力。

那么配伍有规律吗?有,以阴阳为规律,以五脏六腑为目标。

两三种随意放一起是不是就算配伍?这叫瞎配伍。

这个要大家学了以后才能了解。

我在这里普及一下,是告诉大家千万不要上当。

花了冤枉钱。

弄的现在药价这么高中药都快吃不起了。

(此乃肺腑之言,留待各位斟酌)。

说句心里话我就是想告诉大家对养生课堂不要偏听偏信。

真正的中医,是不会误导这些的。

不要去吃什么补品,调配好自己的情志,适当运动,适当饮食,适当心情。

啥叫养生?这叫养生!!!养生是在病之前,病之后的,那叫怕死!
再来说说食疗的问题吧。

首先食疗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所以具备了一定的时代性。

虽然黄帝内经上也注有五禽五畜可以入五脏,但是这个五入是按五味是补五脏之平的,并不补五藏阴阳之差。

而现在的食疗方,参照的是药方的补养之法,标新立异,随意配伍,偏补一性,或偏阴,或偏阳。

食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体的阴阳是会有变化的,造成阴阳变化的原因可以是天气,情绪,生活环境。

所以很容易会出现偏差。

更严重的是,很多人通过食疗进补之后,一方面却没有节制其他的饮食,造成食物的阴阳相抵消,比如早上喝粥,中午吃油腻。

基本就白吃了;比如一到逢年过节,大鱼大肉,大摆筵席,又白吃了。

这其实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一旦吃撑了,前面的食疗也基本白费了。

我比较建议大家提倡简单而高品质的生活,比如说吃:米吃最好的东北大米;蔬菜吃最好的无公害绿色蔬菜;肉少吃(并不是指食素,我用词一向注意精确),鱼虾适当;不认识的东西不吃;吃家常便饭,不外食;深海生物不吃。

吃这些简单不复杂高品质的食物,目的是减少食物对自己阴阳的影响。

例如,无锡的水质很差,那就装家用水循环系统,喝宜兴的桶装水。

上述指在传达一个理念:劝告大家要减少对物质的贪恋、对美食的贪恋。

粗茶淡饭,地道材料,精心配制----就是安心的食疗。

对食疗的痴迷,也正显示出对生活的不专一,不纯净。

对寒热交错的病,要平性饮食。

所谓平性的食物,指不要偏寒,不要偏热,学会四诊,便能辨清寒热。

通过四诊,确定脏腑的阴阳平衡,然后再配食。

例如,热症要确定是阴虚(阴虚之火是虚火,是阴液干涸而生之燥热)还是阳亢(阳亢之火是实火,是外力伤内或情志暴怒,气机壅滞而生);是肺热,还是胃热;是心阴虚,还是肝阴虚。

阴虚会引起阳气亢盛,阳亢则能使阴液耗损,两者互为因果。

这个。

这个。

不是打打字就能说清楚的。

通过医生把脉是最好的识别方法。

病人呢,不一定能识别出来,就不误导了。

网友问:手心热是虚火不?
运气答:手心热要流汗,才是阴虚之火,只是手心热,也很难判定的。

辩证是要几个因素结合而得出的结论。

比如不经过辩证随便艾灸基本就是错误,而艾灸错误也会导致阴虚。

要怎样来辩证?辩证就是要学习四诊。

初学者如何学习四诊?
对四诊越熟悉就越能真实感觉到身体的变化。

我们虽然现在也能感受到,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假象。

那么四诊,我们初学要怎么学呢?我认为比较好的书籍可以看《医宗金鉴》的四诊部分:望闻问切,揭示的十分到位。

《医宗金鉴》是清朝的中医教科书,非常的精炼。

把脉虽然需要师傅带,不过前面三诊学得好,基本可以七七八八。

现代著作,我不是很熟悉。

大家可以百度查查看。

有网友畏难了,我认为凡事从零开始。

我师父教我的时候,就跟我说了三十分钟。

两年后。

他又教我一次,只说了十分钟。

所以一步一步来。

运气之感慨!!
《黄帝内经》不是养生,不是诊断,不是针灸,不是治病。

写的是人与自然的联系、阴与阳的关系、阴与阳在自然界的表达、阴与阳在生命的表达、阴与阳在宇宙规律下,在自然界和生命的同步表达。

如果看不懂是因为你还没有能从眼睛里找到自然界和生命的联系之
所在。

《黄帝内经》有重要的《运气七篇大论》,现在学校已经不教了。

《七篇大论》科学完整地介绍了生命和自然在宇宙规律的支配下,六十年一轮的进化规律。

掌握《七篇大论》才能有资格站在症候角度,纵观宇宙,自然对人类生命产生的预期影响,进行预测性防治和疾病的转归。

这些都是道家秘传的,社会上根本学不到。

建国时期,任应秋和方药中两位大师写过对运气七篇的书籍。

任应秋《五运六气》,方药中《运气七篇详解》。

《素问》中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大论,是中医运气理论的奠基之作。

这七篇,其实占了黄帝内经5分之三的文字。

而我们现在所普及的内经,基本去除了这七篇大论。

为什么呢?因为涉及了对药物和疾病的预测。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打成伪科学、封建迷信。

所以现在了解的人很少、极少。

[感慨发完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