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三五”中国燃料乙醇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分析

“十三五”中国燃料乙醇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分析

一、2016年全球及中国燃料乙醇发展态势
目前,全球燃料乙醇年产量超过7338万吨,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在推行燃料乙醇。

美国和巴西燃料乙醇2014年的产量分别达到4282万吨和1850万吨,位列世界前两位,两国的产量累计占世界总量的八成以上。

来自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2014年,美国生产的燃料乙醇替代了5.12亿桶原油提炼出的汽油,这个数字略高于美国每年从沙特进口的原油量;而如果没有燃料乙醇,美国石油净进口依存度将由28%提高到35%。

自2002年以来,我国已对燃料乙醇产业累计投资超过200亿元,行业直接就业人口达5万人、并惠及500多万的农业人口。

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批复11个生物燃料乙醇项目,乙醇汽油在全国11个省区全部和部分区域进行了推广试点。

国家能源局委托第三方对试点推广进行了评估,认为我国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推广使用成熟可靠、安全可行。

产研智库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累计生产和消费燃料乙醇1728万吨,调合汽油1.7亿吨,间接减少原油消耗逾9000万吨,按照燃料乙醇产业发展15年来计算,平均每年减少原油消耗600万吨。

新疆的塔里木油田在我国十大油田中位列第九,2014年的原油产量为590万吨。

换言之,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塔里木油田。

虽然我国燃料乙醇产业规模处于世界第三位,但占比仅为3%。

与美国、巴西相比,差距明显。

2014年燃料乙醇年产量仅为227万吨,调合汽油2270万吨,但仅占当年全国汽油总消费量的23%。

二、“十三五”中国燃料乙醇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分析
在清洁可再生能源中,燃料乙醇因其可以作为化石燃油的安全替代品而广受关注。

美国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燃料中的比例达到20%。

瑞典承诺,2020年之后利用纤维素生产的燃料乙醇全部替代石油燃料,彻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我国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

2016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面振兴。

意见指出要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有序发展清洁能源,适当扩大东北地区燃料乙醇生产规模,研究布局新的生产基地。

燃料乙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产研智库预测,如果“十三五”期间燃料乙醇全面推广,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80万吨;显著降低汽车尾气中PM2.5约50%的排放,其它有害物质减排30%;可以拉动直
接投资1500亿元,间接拉动农业、装备制造和交通运输业等领域投资5000亿元;增加直接就业岗位7万个,间接带动就业岗位50万个,年增加农民收入600亿元;每年生产1400万吨燃料乙醇,同时联产高蛋白饲料450万吨、电力260亿千瓦时、生物天然气100亿立方米、生物有机肥200万吨等,年产值1680亿元以上,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关主题